圖為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鹽堿水稻種植基地。 張玮 攝
圖為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鹽堿水稻種植基地。 張玮 攝
中新網興安盟10月2日電 題: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草原夢”:建設中國北方新糧倉
中新網記者 張玮
“興安盟耐鹽堿水稻連續兩年破千斤,這樣的好成績也是為國慶獻禮啦!”日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近日,位于内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袁隆平院士工作站耐鹽堿水稻種植基地上,由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江西農科院、武漢大學等科研機構組成的測産專家組,在PH值為8.8—9.6、鹽度含量在5‰—6‰的鹽堿地上進行測産,耐鹽堿水稻畝産量達533.95公斤。
談及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的“草原夢”,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說,要将興安盟建設成為中國北方新糧倉。
興安盟地處北緯46°大興安嶺南麓生态圈、世界公認的寒地水稻黃金帶。而興安盟現有耕地中,鹽堿地有160多萬畝。
2018年,袁隆平院士專家工作站在興安盟揭牌,袁隆平帶領專家團隊在科右中旗建設起960畝耐鹽堿水稻基地。2019年,該耐鹽堿水稻平均畝産為508.8公斤;2020年,耐鹽堿水稻基地擴展到1800畝,畝産量達533.95公斤。
袁隆平說,北緯46°的興安盟種植耐鹽堿水稻能夠成功,那麼黑龍江、吉林、新疆、甯夏就都能成功。“我有個‘偉大’的計劃,就是在中國全國推廣鹽堿地1億畝,畝産最低産量300公斤,整産産量就是300億公斤。”
“300億公斤是個什麼概念?相當于中國糧食大省--湖南省全年糧食生産量,可以養活8千萬到1億人口。”袁隆平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鹽堿地是指土壤裡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中國為9913萬公頃。
“目前,初步試産取得成功,前景很美好。”袁隆平堅信,通過大家的努力可以把耐鹽堿水稻推向更高産,為中國糧食生産做出新的貢獻。
2020年初,袁隆平啟動“袁夢計劃”,在“水稻畝産過1000公斤”和“雜交水稻覆全球”兩個夢想的基礎上,他又開啟了自己第3個夢想:在耐鹽堿地上種水稻。
“90後”的袁隆平從不辜負夢想,他說,未來3年,要在興安盟種植20萬畝耐鹽堿地水稻。
如今,這個夢想正在一步一步實現。
張玉燭告訴記者,接下來,院士工作站将在興安盟這片土地上擴大示範成果,加大科研力度,讓耐鹽堿水稻更高産。
興安盟農牧局局長邱楓介紹,院士工作站成立2年多以來,通過開展“優質水稻提質增效”“耐鹽堿高産水稻新品種選育”和“鹽堿地高效利用”科研攻關,不僅填補了内蒙古鹽堿地稻作改良科研領域的空白,同時真正讓“不毛之地”變成了“綠洲銀行”。(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