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關注▲ 觀世界 才有世界觀」
黑措根奧拉赫,德國南部紐倫堡的一個普通小鎮,風景優美,中世紀時期的古樸建築林立,一條河流從鎮中蜿蜒流去。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都一片靜好,野蠻的戰火也未曾燒到這裡。這個小鎮在世界上廣為人知的原因不是因為他的秀麗,而是因為阿迪達斯和彪馬的總部建立在這裡。
在這裡,還有着更為傳神的人物故事,他們就是上面兩個品牌的創始人,同時他們也是骨肉相連的親兄弟,但是他們的關系卻從至親變成了疏遠,變成了老死不相往來。身為哥哥的魯道夫一氣之下,搬到河對岸建立了彪馬品牌,而弟弟阿道夫則在這岸建立了阿迪達斯。兩個品牌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明争暗鬥,背後的博弈力量遠比我們看得見的精彩。
阿道夫與魯道夫
小鎮中間這條河流永不停息,象征着他們不可彌合的矛盾,即使到他們相繼離世,矛盾也并沒有絲毫化解。然而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這座小鎮被這兩個企業沿着河流一分為二,兩岸均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信仰,面包店、小攤販、酒吧和學校,這裡的人甚至會因為鞋子的品牌是否一緻而決定與你交流。
是什麼讓這裡的割裂如此嚴重?今天的文章将講述這段故事。
01
兄弟手足
阿道夫·達斯勒(Adolf “Adi” Dassler)和魯道夫·達斯勒 (Rudolf “Rudi” Dassler),出生在當地的小康之家。父親(ChristophVon Wilhelm Dassler)是一名鞋廠工人,母親(Paulina Spittula)則在小鎮内經營洗衣店。他們兩兄弟其實還有一名叫弗裡茨·達斯勒(Fritz Dassler)的兄長和一名叫瑪莉(Marie Dassler)的妹妹。家中每一名小孩都有到母親的洗衣店幫忙,合力維持生計。達斯勒家庭雖不算很富裕,但一家六口也是生活得快樂安定。
1914年,當幼子阿道夫·達斯勒還是13歲的時候,長兄弗裡茨便已經離開了赫茲那鎮,前往慕尼黑當銀行職員,而二哥魯道夫·達斯勒則在鞋廠跟随父親學習造鞋。但同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達斯勒一家的命運。弗裡茨和魯道夫被徵召上戰場,而家中的幼子阿道夫則在1918年也加入了軍隊。大戰期間,赫茲那鎮一半的鞋廠遭倒閉。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三兄弟回到家鄉。戰争摧毀了家鄉的産業,母親的洗衣店也沒有人光顧,全家陷入生存危機,這時候阿道夫接手了母親的洗衣店,但是他卻無心經營,一心想着如何倒騰鞋子。後來,他拉攏他的哥哥魯道夫,說他想做一款為運動而生的鞋子,兩人一拍即合。1924年,達斯勒兄弟鞋廠正式成立。
戰争之後,需求開始上升,新穎的運動鞋吸引了不少用戶。
魯道夫和阿道夫兩兄弟初期配合天衣無縫,哥哥魯道夫,性格外向,能言善道,擅長于人打交道,所以初期的市場推廣,由魯道夫全權掌控,而阿道夫,俨然就是一個技術控,沉浸在如何設計鞋的樂趣之中。
憑借着出色的、精良的制作工藝,達斯勒兄弟生産的運動鞋一炮而紅。1933年,希特勒的納粹黨整裝待發,需要大量的鞋子,那時納粹黨的很多黨員都十分喜愛達斯勒兄弟生産的鞋子,口碑相傳,達斯勒兄弟的鞋子訂單猛增。同年5月,魯道夫加入了納粹麾下。
這一下使得達斯勒的品牌名聲得到廣泛傳播,随着需求的日益增加,他們的工廠越開越大,工作人員也越來越多,但是他們之間因為經營理念的問題,也時常發生争執。
1936年奧運會之前,德國田徑隊教練約瑟夫·魏策找到了他們,請他們幫忙設計一款跑鞋,但是設計出來之後被希特勒否定了,希特勒要求所有服飾着裝都得統一,這樣才能顯示出納粹的整齊劃一。但是在教練的幫助下,非洲裔美國運動員傑西·歐文斯穿上了這款球鞋,并成功在1936年那屆的奧運會上拿下了驚人的4塊金牌,黑色閃電般的速度,将德國的運動員甩在了身後。在看台上的希特勒顔色慘淡,重重地打擊了他的種族論。這一戰,成功的不止歐文斯,還有達斯勒兄弟鞋廠。
02
二戰結束,納粹無條件頭銜,德國戰敗。
兄弟二人回到黑措根奧拉赫小鎮,重操舊業。由于家鄉并沒有戰事,制鞋廠、設備保護完好,所以很快鞋廠就重新開張了。但是盟軍對阿迪的制鞋廠是否與納粹有染問題展開調查後,也曾因為之前為歐文斯提供運動鞋而獲得冠軍,所以沒過多久便被放出來了,然而魯道夫卻因為是納粹成員而受到盟軍拘留12個月,魯道夫懷疑是兄弟阿道夫檢舉的,因此二人隔膜迅速建了起來。
1948年,兄弟二人又因為公司權力劃分等問題産生了激烈的争執,二人僵持不下,都不肯讓步,最後魯道夫決定帶着一半的家産,帶着妻女全家遷居到拉赫河另一岸,和支持他的大部分銷售人員建起新的制鞋廠,一切從零開始。而大多數操作工人則選擇留下來,與弟弟阿道夫一起繼續經營原來的鞋廠。從此兄弟再無來往,楚漢相隔,各自掌管各自的天空。
彪馬總部
弟弟阿道夫的短名為Adi,他成立了“adidas”的運動鞋品牌。而哥哥魯道夫的短名為Rudi,他先成立了名為“Ruda”的運動鞋品牌,随後改名為“Puma”。兩家工廠隻相距500米的距離,但彼此間的隔閡卻是永遠不可磨滅。在赫茲那鎮,從那時起,當地居民遇見一個人便第一時間看對方的鞋子,是Adidas還是Puma,來斷定他是屬那一位達斯勒兄弟的。
Adidas 新總部
adidas 當地的店鋪
03
明争暗鬥
幾十年來,阿迪和彪馬的競争仍未停息。他們都押注在運動會、奧運會和運動員身上,他們中的一方勝利即代表了阿迪/彪馬的勝利。阿迪和魯道夫的第一次交鋒是在1954年的瑞士世界杯足球上,阿迪達斯和西德國家隊建立了合作關系,阿迪達斯為西德隊準備了一款可更換鞋底,能用于濕滑草地的球鞋,收得奇效,幫助西德隊最終奪冠。阿迪達斯一時壓制了彪馬的銷量。到了1962年,彪馬則拿到了國家隊指定用鞋品牌。
1970年世界杯,原本據說會因傷缺陣的西德名将烏韋·席勒出現在賽場上,他腳上所穿正是阿迪達斯為他特地趕制的專用球鞋。也是在那屆世界杯上,球王貝利率領巴西隊第三次奪得世界杯,他腳上所穿便是彪馬。四年後,克魯伊夫率領的荷蘭隊所向披靡,可惜倒在了決賽中,成為無冕之王,他所穿的同樣是彪馬。1982年,馬拉多納亮相世界杯,同樣是彪馬用戶。
球王貝利與puma
1958年,阿迪達斯進攻美國市場,宣稱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鞋”。魯道夫勃然大怒,并親自打電話給阿道夫予以警告,誰料後者竟将魯道夫告上法庭,訴其非法商業競争。最終魯道夫慘敗,被判賠巨額罰金。阿迪達斯還派人将這句廣告詞貼在魯道夫辦公室的窗戶上故意氣他。
這樣的反目成仇,一直延續到他們相繼入館,甚至要求他們的子女繼續他們的戰鬥。1974年,魯道夫因病去世,第二天,阿迪發表的吊唁信中依然充滿着怨恨:“本着人類同情之心,阿道夫·達斯勒家族不會對他的去世發表任何評論。”四年之後,阿道夫也離開人世,就連墓地也相隔甚遠,仿佛在另一個世界也保持仇恨。但現實裡,有關彪馬和阿迪達斯的個人恩怨,象征性地結束了。
其實,阿迪和彪馬都不再是那個由着獨裁統治的企業了。在阿道夫離世後,長子霍斯特接受了阿迪達斯,霍斯特擅長營銷,把阿迪達斯的品牌在全球打響了知名度,但是也沒有過多久,這個有遠見的領導人也離開人世了。後來,1989年,伯納德·塔皮的法國人以相當于2.439億歐元的價格收購了阿迪達斯。
同樣,魯道夫的兩個兒子阿明和格爾德将彪72%的股權賣給了一家瑞士公司。同樣是幾經輾轉,彪馬在2007年最終被法國的開雲集團收購。
雖然現在阿迪達斯已經重新回到德國人手中,而且魯道夫的孫子弗蘭克,如今卻加入了阿迪達斯集團,跨過了那條阻擋的河流,但是當地媒體卻說他背叛了彪馬,甚至親屬也對此表示憤怒。
無論如何,曾經的魯道夫和阿道夫兄弟,都是世界體育用品發展史的一段傳奇。據德國《圖片報》報道,德國最大的私立電視台RTL将在複活節期間播出一部名為《兄弟鬥争》的電影,兩位主人公的原型正是魯道夫·達斯勒和阿道夫·達斯勒。與此同時,另一部由德國電視一台拍攝的有關兩兄弟的電影《達斯勒》也将殺青。兩大電視台幾乎在同一時間拍攝同一題材的影片,帶我們走進那段屬于阿迪達斯和彪馬的恩怨情仇交織的年代。
《達斯勒兄弟》德國海報
但是,恩怨是非也并不是一味的主題,直到2009年9月21日,由阿迪達斯和彪馬公司共同舉行的足球賽在黑措根奧拉赫舉行,時任阿迪達斯CEO的赫貝茨·海納表示,這場足球賽具有曆史性的意義,應該成為兩家公司在良性競争的同時保持交流的一個開端。終于時隔61年後,兩大品牌終于站到了一起。
阿迪達斯和彪馬兩家企業,從出生就注定着對立。在錯綜複雜的市場裡,每一個可以威脅到自身地位的企業都是對手,即便是在阿道夫和魯道夫都相繼離世後,他們之間的個人恩怨像是畫上了句點,但是兩家企業在商業上的競争,依然是持續的。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阿迪達斯以及彪馬,都是我們喜愛的品牌,幾乎有阿迪達斯的地方,也能找到彪馬。
當然,在這全球化的商業競争中,還有更多競争者。在彪馬和阿迪達斯的面前,與競争并行的,還有焦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