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1:41:09

原創 人莫予毒

說起司馬光砸缸,人們一定會想起趙麗蓉和侯耀文演的那個小品-----《英雄母親的一天》,趙麗蓉在這個小品當中飾演一位因為緊張而嘴瓢了的英雄母親,一會兒說成“司馬光砸光”,一會兒又說成“司馬缸砸缸”,反正就是說不準确,我想這個小品肯定給人的印象非常深刻,可惜趙麗蓉和侯耀文都已經去世了,這一幕隻能存在于我們回憶當中了。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1

其實那司馬光砸的不是缸而是甕,在相聲《八扇屏》中有個貫口,就說“大宋朝文彥博幼兒倒有灌穴浮球之智,司馬溫公倒有破甕救兒之謀”,所以說人家相聲演員說的倒是準确的。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2

甕和缸在器型上是有區别的,主要是甕是收口的,也就是說它的口比較小,而缸呢,是敞口的,口比較大,了解了這一點,我們也就會了解為什麼會有請君入甕,甕中捉鼈這些成語。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3

另外,從壁厚薄上來說,甕的壁比較的薄,而缸的壁比較的厚,農村家裡盛水的水缸都見過吧,就是《沙家浜》裡面胡司令說的,“遇皇軍追的我暈頭轉向,多虧那阿慶嫂她叫我水缸裡面把身藏”的那種水缸,一個六七歲的孩子是沒有力氣能夠把缸那麼厚的壁給打破的。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4

但是我為什麼我們還是說司馬光砸缸呢?我覺得這就是一種以訛傳訛,世俗的力量是非常強大,舉一個例子來說吧,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觀音菩薩,原來叫觀世音菩薩,“世音”,就是指人世間的聲音,觀呢,就是觀看,但是聲音怎麼能夠觀看呢?那個時候也沒有這種聲音的示波器,其實呢,是“觀自在菩薩”,就是“觀看人間自由自在”的意思,當時的翻譯明顯的翻錯了。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5

後來玄奘法師到了印度之後,就發現了這個錯誤,所以在他的翻譯當中,他翻譯成“觀自在菩薩”,但這個名稱并沒有流行起來,大家還是叫觀世音菩薩,可見,即使是玄奘法師那麼高的修行,那麼高的地位,他也扭轉不了這個世俗的力量。

另外多說一句,觀音菩薩之前叫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後來去掉了這個“世”呢?這是因為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他名字當中有這個“世”,所以呢,别人,即使是菩薩也不能再用這個“世”,所以就改成觀音菩薩了,避李世民的諱。

下面我們就來看司馬光砸缸的這段文言文的原文,選自《宋史。司馬光傳》。“光生七 歲,凜然如成人,聞人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衆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先看第一句,“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光生七歲,先表明他的年齡很小,這麼小的年齡而能有破甕救兒的智謀,這是最讓人欽佩的一點,所以一上來先表明他是七歲年齡比較小。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6

然後是“凜然如成人”,注意這個“凜然”,很值得細細的品味,我們常說的詞語,又比如說大義凜然,凜凜一軀,這個凜然不單指他身材比較健壯,而且有很嚴肅,令人敬畏的感覺,“凜然如成人”一句,一下子就交代了司馬光能夠破甕救兒的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有一定的力氣-----“如成人”,而且他的頭腦很冷靜------“凜然”。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7

後面那幾句“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一個 七歲的孩子就聽别人講這個春秋左氏傳,然後回到家可以給家裡人又講解一下,就能了解明白左氏春秋傳講的大概的意思,我想這就是司馬光長大後可以編纂《資治通鑒》的一個原因吧。

後面一部分講的就是司馬光破甕救兒的這個故事,完整的故事,“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極其的簡潔,一句話就說明了人物、地點、事情起因,而且直奔主題,點出了這個小孩沒到甕中的危急情況,然後接下來的一句,“衆皆棄去”這句話表現了在遇到危險情況下,普通孩子的表現都是很慌亂,但是為什麼是“衆皆棄去”,而不是大家齊聲呼喚大人尋求大人來幫忙呢?我覺得這句話可能需要我們大人細細的考慮一下。

我覺得這可能是孩子的一種心理, 小孩子可能遇到一些危險的事情或者犯了錯誤,或者他們認為自己犯了錯誤了,就會産生很怕被大人的責罰,就趕緊逃避的這樣一種心理,由此我想到了我們大人平時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多培養孩子的勇于面對問題,承擔責任的這種勇氣,而不是出了事情去逃避。另外我們對于孩子應該是多鼓勵,不能有太多的指責和批評使他有這種害怕的心理。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8

在最後這句話,“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這句話雖然短,隻有十二個字,但是内容卻非常的豐富,短促有力,節奏感十足,特别是一連串的動詞,持石的持,擊甕的擊,破之的破 ,水迸的迸,兒得活的得,這五個動詞,描繪的十分傳神,而且十分的簡練,一氣呵成。所以我覺得在作文的時候,描述一個事情不一定要用非常多的話或者多的詞兒來形容,用多了反而啰嗦,失去了重點,用詞簡練,反而能讓人印象深刻,可以給人很更加多的想象的空間。

讓孩子背了這一篇文言文之後呢,有一次我問他,我說,除了用石頭把甕打破這種方法,還有别的方法可以救那個掉在甕裡的孩子嗎?孩子好像想不出什麼别的方法,我說,你還記得烏鴉喝水的故事嗎?烏鴉為了能夠喝到水,把石子往瓶子裡放,這樣水就升高了,如果放得再多一些呢,這個水就可以溢出來,那麼如果司馬光沒有力氣把這個甕用石頭砸破了,是不是可以多往甕裡放一些石頭,讓水溢出來或者讓孩子踩着這些石頭能爬出來呢?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9

當然了,我的這個方法估計也是一個馊主意,因為要往甕裡放石頭,可能得需要很長時間水才能溢出來,估計時間太長了也來不及了,黃瓜菜都涼了。

背誦司馬光砸缸文言文(和孩子一起學文言文)10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