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就把高中的内容學完了,不直接高考,是因為隻有經過高三一年的反複複習,高中的知識才會真正地融會貫通。如果隻學到高二,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過一遍僅僅是知道有那麼多知識,不等于真的會。
知識不等于認知
老師一講我都懂,題目一做全不會。這是許多高中生都會遇到的問題。如果沒有高三一年的強化訓練,基本上隻能做到被動接受知識,很難達到主動認知的程度。
這不僅是高中學習會遇到的問題,而是所有學習都會遇到的問題。比方說學心理學。了解很多心理學理論和實驗是一回事,能靈活運用心理學理論和咨詢技巧為别人做心理分析和咨詢又是另外一回事。前者是知識,後者則是認知。
類推到高中學習也是一樣的。老師把一道題頭頭是道地講出來,你能跟着老師的思路一步一步聽懂,跟你能自己通過已知條件,找到做題的切入點,是兩回事。
心理學認知學派認為學習并不是機械、被動刺激以及反應的簡單聯結。學習要通過主體的主觀作用來實現。認知主義的代表人物皮亞傑提出了著名的“認知結構說”。他認為認識是主體轉變客體過程中形成的結構性動作和活動,強調新知識與舊知識結構相聯系的過程。隻有學習者把外來的新的刺激同化進原有的認知結構中,才是真正的學習。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新的知識必須紮根于舊的知識中,兩者之間産生一個連接點,才是真正的學習。
認知學派的另一個代表布魯納則進一步發展并接受了皮亞傑的觀點,提出認知-發現說。布魯納認為學習最重要的不是找到答案,而是掌握學科的結構。也即是說,注重學習過程重于學習結果。
所以高中生覺得老師講課自己都懂,一做題就不會就是因為知識遷移能力不夠。新的知識沒辦法跟舊的知識好好融合起來。
高考難,并非難在單個知識點,而是難在多個知識點串聯
高一高二的任務就是學習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這種學習相對容易,考一個單元基本上隻考本單元的概念和習題,比較少牽涉到之前學過的知識。而高三的任務就是對每門學科的知識體系進行梳理,掌握學科結構。
高考考的并不是考哪一個單元的知識點,而是考的基礎知識是否紮實。高一高二光學知識點就已經很費勁了,很多基礎知識不紮實就這麼讓它滑過去了,高三一年的複習就是把之前的學習中遇到的漏洞,一點點補上。
高三一學年需要解決三個問題:
1、基礎知識薄弱
基礎知識薄弱最重要的體現是對概念有印象,或者雖然了解概念但一落到卷面上解題就蒙圈了。好像懂了和懂了是完全不同的。
建議高三上半年對所有基礎知識系統性梳理一遍,遇到模糊不清的知識點一定不能輕易放過,要做針對性訓練。每一個知識點上的疏漏都會變成考場上的一個洞開的弱點,隻要考到就會丢分。
知識梳理過後,每次考試中丢分的項目都要仔細分析是哪個知識點含糊不清造成的。做成錯題集,經常溫習。
2、學會利用考試
如果用兩個字來概括高三的生活,那麼大概最恰當的就是“考試”兩個字。段考、月考、模拟考,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平時的作業也成了一張張卷子,一年下來堆起來能有半人高,學霸甚至可以堆到一人高。為什麼要做那麼多考卷呢?考試到底對知識和成績有什麼幫助呢?
美國心理學教授彼得·C.布朗所著《認知天性》中提出,學習任何技能都要經過三個步驟:
1、第一步編碼。
編碼即老師在課堂上帶領大家推導定理跟公式,講解概念的過程,也就是新的概念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的信息,形成的一種心理表征。這一過程就是編碼。這種心理表征又被稱為記憶痕迹。它們暫時隻存在于短期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預習也是編碼的過程。充分的預習能夠讓課堂内容直接進入到學習的下一階段。所以預習對于學新的知識十分重要。
2、第二步鞏固。
把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就是鞏固。鞏固也可以叫重複練習,或者也可以用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詞“複習”來代替。對于高中生來說,每一次家庭作業,課後練習都是鞏固的過程。包括整理筆記,抄寫概念等等,都叫鞏固。
由于複習鞏固是将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的過程,所以越早進行複習效果越好。根據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理論,最初的遺忘速度最快,此後初見變得慢下來。編碼後,也就是短期記憶建立之後的20分鐘,會忘記大約42%的内容,隻記得58%的内容;一小時後就隻記得44%;但是經過8-9個小時後,遺忘速度漸漸放慢,仍能記得36%的内容。
這就是為什麼,任何有效的學習方法都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和複習。
3、第三步檢索。
學習、記憶甚至遺忘,三者的相互作用構成了整個學習過程。但短期知識轉變為長期知識後并不算完,還要進行一步檢索,才能真正把所學内容内化成認知,而不僅僅是浮于表面,一個一個零零碎碎的知識。檢索即要求學習者不斷地進行自我檢測,這樣在日後回憶起這些知識時才能夠遊刃有餘,而不是想了半天找不到。
考試就是最佳的檢索方式。隻有通過考試去做自動檢索,記憶才能得到充分強化。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在哥倫比亞市的一所學校,安排了兩組八年級的學生分别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學習同樣的科學小知識。一組人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在老師帶領下反複朗讀,但沒有經過測試。另一組則經常要進行小quiz。就這樣經過了一個月的學習,兩組學生面臨同樣的考試。經常quiz的一組學生的平均成績是A-,而僅僅在老師帶領下複習的學生平均分數為C 。
由此可知,高三一年的反複考試對學生學習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高三為什麼會那麼辛苦呢?答案也是源于這些考試,當學生在考試時,反複讀取、檢索大腦中的知識庫,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跟簡單地翻翻書,複習複習不同,考試是耗費心血的,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通過考試鞏固的知識就像把字刻在石頭上,難以磨滅。而如果僅僅是看看書,甚至抄寫一下知識點,其效果就像把字寫在砂礫上,風一吹就沒有了。
高三學子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張試卷,把知識通過檢索徹底刻入大腦中。我知道有一些學生,對于書上的一些概念題,在做考卷的時候是不寫的,直接寫一個P第幾頁,表示自己知道出處就可以了。等總複習的時候再去背書就行了。這樣學習等同于缺少了檢索步驟,所學的知識并不牢固。
3、對于難題,不要怕錯先嘗試自己解決
最後談一談許多學生在高二不能解決的難題。許多學生看到難題第一反應不是落筆,而是去找答案。有些學生本能地避免犯錯,想盡一切辦法讓卷面好看。對于難題一定要親自去嘗試,不要怕犯錯,犯錯後能得到糾錯的反饋,這會加深學習者的記憶。學習的時候遇到的困難是有益處的,因為嘗試解決困難的過程就是一個鍛煉大腦學習能力的過程。
心理學家比約克發明了一個詞叫“合意困難”,與之對應的是“非合意困難”。前者是通過冥思苦想,結合答案能夠理解的難題,而後者則是看了答案都無法理解的難題。“合意困難”也就是難度略高出學生的解題能力,但能夠觸發編碼和檢索的過程。它的存在可以促進理解和記憶。而“非合意困難”則屬于太難的難題,讓一個正常水平的高中生去解高等數學就屬于“非合意困難”。對于一些基礎比較薄弱,能力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有可能正常水平的考卷就已經“非合意困難”了,那麼就需要老師給出降低難度的試卷,才能讓其獲得進步。
最後,高三一年是非常寶貴的。總的來說,高三生應該拿這一年來不停地檢索知識内容,查缺補漏,獲得提高。有不少高二、高三成績差異非常大的學生,被稱之為“黑馬”。他們的高考成績跟高二第一次進行高考難度試卷測試的分數差能高達100多分。希望此刻正在讀文章的你能夠好好利用好高三一學年,成為一匹最亮眼的黑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