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秋天,是菊花盛放的時節。
自古以來,文人墨客皆愛菊,愛它的不畏嚴霜,愛它的不屈的靈魂……
詩詞君要分享10首寫菊花的詩詞,各有千秋,第一首最有名。
《菊花》
唐代: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願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李商隐借菊花寄托自己渴望入朝的期望。
菊花色調淡雅,豐韻翩翩,品格高潔,令人佩服,可是,歲月無情,時光易老。願意留在水邊暢飲的人的鹦鹉杯中,希望來到富貴人家豐盛的酒席上,一展自己的風華。
李商隐借菊花表達銳意進取,能夠進入朝廷,一展抱負的志向。
《畫菊》
宋代: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甯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鄭思肖以菊花象征忠于故國,永不屈服的氣節。
菊花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伍。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窮。甯可在枝頭上懷抱着清香而死,絕不會吹落于凜冽北風之中!
鄭思肖是南宋遺民,南宋滅亡後,終身不出來做官,連坐着、躺着都朝着南方,表示不忘宋朝,這首詩就是他氣節的寫照。
《不第後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在黃巢筆下,菊花是豪邁的戰士。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别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铠甲般的菊花。
這首菊花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
《菊花》
唐代: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也愛菊花,是因為菊花開過,就無花可賞了。
叢叢秋菊圍繞房舍,好似到了陶潛的故居。圍繞籬笆觀賞菊花,不知感覺太陽西斜。并非我特别偏愛菊花,隻是秋菊謝後,再也無花可賞。
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人思考。
《華下對菊》
唐代:司空圖
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
不似春風逞紅豔,鏡前空墜玉人钗。
司空圖贊美菊花甘于寂寞的品格。
菊花不像春天的花朵那樣在春風中争奇鬥妍、盡顯俗态,去讨好那些脂粉女子,而是能夠甘守寂寞,在清冷的秋天開放在冷寂的書齋中,與文人雅士為伴,的确是難能可貴的啊!
《九月十日即事》
唐代: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在李白筆下,菊花是憂傷的。
這首詩是九月十日所寫,重陽節剛過,李白于是感慨: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裡舉起了酒杯。菊花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李白傷感菊花,實際是在傷感自己曾經兩度入長安,卻都無功而返,實在令人傷感。
《醉花陰·黃花謾說年年好》宋代:辛棄疾
黃花謾說年年好。也趁秋光老。
綠鬓不驚秋,若鬥尊前,人好花堪笑。
蟠桃結子知多少。家住三山島。
何日跨歸鸾,滄海飛塵,人世因緣了。
辛棄疾借菊花感慨時光流逝。
菊花啊,不要說年年盛開花亦好,你也會随着秋日時光的流逝而凋謝。少女的烏發青絲不知歲月的無情,恍若把酒小酌,人若安好花都會随之綻放笑顔。
花随時節開落,人也随年華漸老,時光不易,且行且珍惜。
《蝶戀花·黃菊開時傷聚散》
宋代:晏幾道
黃菊開時傷聚散。曾記花前,共說深深願。
重見金英人未見。相思一夜天涯遠。
羅帶同心閑結遍。帶易成雙,人恨成雙晚。
欲寫彩箋書别怨。淚痕早已先書滿。
晏幾道借菊花傷懷離别。
黃菊開時,是雙方離别之時,也是相約重逢之時;美麗的黃菊花前,是我和深深相愛的心上人海誓山盟的地點。等待了一年,菊花依舊,心上人卻沒有如約出現,一下子,覺得心上人已經遠離了自己。
黃菊開時,是雙方離别之時,也是相約重逢之時,故而黃菊成為了他們離合聚散的标志,每見黃菊,格外動情。
《野菊》
宋代:楊萬裡
未與騷人當糗糧,況随流俗作重陽。
政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
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
楊萬裡贊美菊花不邀寵争光的情操。
不給文人騷客做幹糧,更不肯随流俗在重陽節被俗人賞識。正因為在野外更有清幽淡色。哪肯因為無人,剪掉自己的幽香。野菊花也許會冷笑那些家養的菊花,因為家菊們竟然向陶淵明尋求恩寵。
在無人看重的情況下,幽閑自得,不減妙香,不慕賞識,菊花的情操更值得贊頌。
《殿前歡·對菊自歎》
元代:張養浩
可憐秋,一簾疏雨暗西樓,黃花零落重陽後,減盡風流。對黃花人自羞,花依舊,人比黃花瘦。問花不語,花替人愁。
張養浩憐菊轉而自憐。人與菊相比較,感歎人不如花。
重陽節後,菊花凋零,失去了當初的風流韻緻。然而面對菊花,人更覺羞慚。花還是同去年的花一樣,可是人卻比菊花還要憔悴消瘦。問花花默默無語,卻暗暗在為人的命運擔憂。
黃花零落,減盡風流。張養浩也精神頹唐,瘦過黃花。憐花正是自憐,作者借菊自歎,乃是對自己政治上失節的悔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