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先看。
前段時間米家和博朗聯合推出了「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預售價 199 元。我們也在第一時間拿到了新品,并且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日常體驗。
小米米家做電動剃須刀也有挺長一段時間了,目前在售的産品涵蓋了入門到中高端的産品,兩種主要的電動剃須刀——往複式和旋轉式的都有。
米家本身其實就有一款非常相似的産品,也就是 179 的「米家往複雙刀頭剃須刀」,那為什麼小米還要和博朗聯名推出同樣是往複式雙刀頭,同樣是主打便攜的「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呢?
我們體驗了大半個月後,心中逐漸有了一些答案。
開箱東西一到手,最另我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非常博朗的外包裝。
打開包裝,裡面包含說明書、專用充電線、USB 口的充電器和電動剃須刀本體。
如果有用過博朗自家産品的朋友,看到這個說明書一定感覺非常親切,這其實是一款博朗深度參與的産品,說明書提及保修是由博朗負責的。
「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用的是專用的充電口,必須要使用自帶的充電線才能充電。比起全系标配 Type-C 的米家剃須刀,在充電這件事情上确實要麻煩很多。
采用專用充電接口應該是博朗主導的決策。比起 Type-C 接口,博朗用的這種接口總共就兩個觸點,再加上較粗的插頭,無論是抗彎折能力、還是抗腐蝕能力,确實都會好一些。
同樣的體現出博朗重視安全性的,還有那顆附帶的「五福一安」充電頭。這種在蘋果看來應該被砍掉的配件,博朗還為它做了 IPX4 級别的抗水。
官方宣傳「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的續航時間為 40 分鐘,如果需要外出超過一個月,那麼要多帶一條充電線确實有點不方便。博朗使用專用充電線這件事情見仁見智,各位可以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
拿出「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整體設計與之前那款雙刀頭一脈相承,隻是在整體尺寸上要大不少,手感厚重圓潤。
頂蓋采用的是亮面塑料材質,取下蓋子,握持部分使用了專門的防滑橡膠,配合底部的圓潤磨砂機身,抓在手裡非常穩固。
頂部就是此次「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的主要賣點,來自博朗原廠、德國進口的雙刀頭。
兩個刀頭分别為短須修剪器和長須修剪器,都可以獨立浮動。
什麼是往複式剃須刀?博朗是往複式剃須刀的領先者,米家找到博朗做一款往複式剃須刀是非常合理的。現如今,旋轉式剃須刀已經占據了大部分的市場,但是我們去博朗的官網,依然隻能找到往複式的電動剃須刀。
如何去區分旋轉式和往複式的剃須刀呢?其實非常簡單,不管機身和刀面長什麼樣,隻看刀網,也就是裸露在外的金屬部分。旋轉式的刀網為圓形,而往複式為條狀。
旋轉式電動剃須刀的原理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通過圓形的環面刀網固定胡須、隔離皮膚,馬達帶動環形的刀頭高速旋轉,将胡須切斷。
往複式剃須刀的原理則完全不同,刀網理順和固定胡須、隔離皮膚,馬達帶動刀頭橫向反複切割。
往複式剃須刀的反複運動均在橫向上,所以比起沒有特定運動方向的旋轉式,震感會強烈許多。并且往複式的條狀刀網也天然比旋轉式的圓形刀網面積小,皮膚感受到的壓強更大。
在旋轉式剃須刀全線使用浮動刀頭的當下,我們也很難在三百元以下的價位看到帶可動刀頭的往複式産品。
同時由于往複式的馬達轉速遠高于旋轉式,所以馬達的發熱情況會比旋轉式明顯很多,雖然溫度不高,但是多少會感到不适。
綜合來看,往複式在單純的舒适度方面,相比旋轉式還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
就算舒适度不如旋轉式,但是往複式在鋒利度和剃淨度方面優勢明顯。比起旋轉式,往複式可以有效地減少複剃次數,減少由摩擦引起的不适。由于往複式的刀頭和刀網可以更加貼近皮膚,馬達的轉速也更快,所以在面對較長或者較硬的胡須時,也可以保持不錯的剃須效率。
同時,往複式的刀頭運動範圍小,旋轉式常見的夾毛情況基本上不存在,對長須或者是絡腮胡人士更加友好。
雖然市面上銷售的剃須刀絕大多數都是旋轉式,但是這不意味着旋轉式适合所有人。
旋轉式更加适合胡須較短、毛發較軟的人,也推薦初次使用剃須刀或者非常重視舒适度的用戶選擇。
往複式适合毛發較粗或者胡須較長的用戶,對剃淨度和剃須速度要求高的用戶也可以多多考慮。
使用體驗由于對于剃淨度的要求較高,再加上我的胡子生長速度較慢,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主要使用的還是手動剃須刀。
手動剃須刀的原理非常簡單,刀片直接和臉部接觸,自然刮得非常幹淨,熟練之後,剃須效率也非常高。這麼一聽是不是十分美好?
但是每次剃須之前都要提前濕潤面部軟化胡須,使用剃須泡沫增加潤滑,結束後還要用須後水清潔面部消炎,每天早上這一輪操作下來,上班就基本遲到了。結果就是一周隻能剃一兩次,當時再幹淨也沒用,過後胡子該亂還是亂。
在體驗電動剃須刀的這段時間裡,我的剃須意願明顯提高了很多。每天早上隻要在洗漱時,順手拿起剃須刀使用兩分鐘再放下,再也沒有過去剃須時争分奪秒的緊迫感了。
手動和電動剃須刀的價格問題也一直是很多消費者所關心的。手動剃須刀雖然便宜,但是刀頭的更換周期短,刀頭的單價貴,每一次更換刀頭的時刻都相當肉疼。
電動剃須刀的刀頭在耐用性上雖然有優勢,但是本體少則上百多則上千的價格也會讓許多人糾結不已。
我個人認為手動和電動剃須刀的花銷差距其實沒有那麼大,各位更應該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選擇。
前面也有說到,這次體驗到的「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和米家之前推出的「往複雙刀頭」定位較為相似,同樣都是往複式剃須刀,同樣都是雙刀頭,同樣都是主打便攜。并且在之前的衆籌階段,二者的價差隻有 20 元。
但是在體驗的時候,博朗款無論是在剃淨度還是剃須效率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而普通的「往複雙刀頭」雖然也能剃幹淨,但是需要多次複剃,剃須後皮膚也有不适感。
博朗款的刀頭面積更大,兩個刀頭可以獨立浮動,在面部貼合性方面也顯著高于普通款。
在使用的時候,博朗款明顯感覺更加舒适,面對邊角處的胡須,我也可以安心地用剃須刀重壓皮膚。而在使用普通款時,必須時刻小心,力氣不能太大,不然事後的疼痛會不斷幫你回憶今天的剃須經曆。
博朗款唯二不如普通款的地方就是體積和續航。
比起特别輕薄的普通款,「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的體積更大,在觀感上看起來更是要厚重不少。續航充電方面,博朗款的續航時間為 40 分鐘,普通款為 60 分鐘;同時普通「往複雙刀頭」直接用手機的 Type-C 口充電即可,而博朗需要專用插頭。
兩款定位相似的産品,為什麼在剃須體驗上的差距較大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馬達,一個是刀頭。
常見的旋轉式剃須刀的馬達轉速不需要很高,這是因為旋轉式剃須刀做的是圓周運動,在一個周期内所經過的路程要比左右移動的往複式剃須刀高數十倍。
旋轉式剃須刀做的是圓周運動,而往複式剃須刀做的是橫向運動。往複式在一個周期内刀頭所行經的路程是要遠低于旋轉式的。所以,往複式比起旋轉式更看重馬達轉速。
比起普通款「往複雙刀頭」,博朗款的馬達轉速從 6500 rpm 提升到了 7200 rpm,馬達轉速的提升自然帶來了刀頭切割速度的提升,反應在實際的使用中就是剃須效率的提升。
博朗款宣稱自己在刀頭處使用了「仿生刀網」,設計靈感來自蜻蜓翅膀。
诶,别着急走!
我知道當你聽到這個宣傳語的時候也覺得非常「扯淡」,但是我們在實際體驗中,博朗款的所謂「仿生刀網」的确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這次使用的「仿生刀網」是由德國博朗工廠生産,和博朗自家的其他産品用的是同樣的刀網。
往複式剃須刀的刀網上面有許多的網孔,網孔太小,彎曲和過長的胡須無法神入;網孔太大,又容易使得内部動刀刀片接觸皮膚。
普通款的網孔都是等大的,而博朗款的網孔有接近 900 種不同大小、形狀和角度,根據剃須時的壓力分布設計。中間壓力大,刀網緊貼皮膚,網孔細密;兩側壓力小,刀網遠離皮膚,網孔疏松。
所以在實際使用中,普通款力氣小了又剃不幹淨,力氣大了又容易刮到皮膚;而博朗款隻需要保持住一個恒定的力氣,就算是在剃一些不平整的邊角處,剃淨度也能得到保證。
經過我們一番體驗,比起米家的「往複式雙刀頭」剃須刀,「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在核心的剃須性能上具有明顯優勢。
剃須刀該如何選如果你的胡須短細,生長速度也不快,又或者你是第一次使用剃須刀,對剃淨度也沒有很高對需求,那麼直接選擇市面上最常見的旋轉式剃須刀就可以了。幾十塊錢就可以買到支持全身水洗、具有浮動刀網的産品,舒适度和使用體驗都非常友好。
如果你有絡腮胡以及修剪長須的需求,或者你的胡須生長快且粗,又或者像我這樣,想要從手動剃須刀轉到電動,那我其實更建議你多考慮往複式剃須刀這個在市場上聲名不顯的品類。
旋轉式剃須刀其實對絡腮胡和長須用戶非常不友好,如果刀頭的鋒利度不夠,那麼剃須刀基本上是将胡須扯了下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長須用戶在剃須過程中會感到刺痛的原因。
這次我們體驗到的「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采用了博朗的進口刀頭,199 元的衆籌價格和 249 元的正式價格,比博朗自家的三系要便宜不少。雖然少了一個長須刀頭,但是性價比依舊很「小米」。
如果你想要買一個往複式剃須刀,那麼在三百元内的價位上,「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非常值得你考慮。
至于我們用于對比的另一款米家「往複雙刀頭」,它可能更适合成為你的第二把剃須刀,依靠它的小巧身形,放在車上、辦公室裡應急使用。
而「米家博朗電動剃須刀」作為主力剃須刀也完全沒有問題,或許它真的能成為「年輕人的第一把博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