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師版葫蘆絲樂器

大師版葫蘆絲樂器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01:13:16

大師版葫蘆絲樂器?葫蘆絲,又稱“葫蘆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發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農曲等民間曲調,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大師版葫蘆絲樂器?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大師版葫蘆絲樂器(葫蘆絲樂器)1

大師版葫蘆絲樂器

葫蘆絲,又稱“葫蘆箫”,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葫蘆絲發源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雲南德宏、臨滄地區,富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常用于吹奏山歌、農曲等民間曲調。

葫蘆絲可分為高、中、低音三種類型。其音色獨特淳樸,外觀樸實、精緻,簡單易學,受到許多音樂愛好者的喜愛。

葫蘆絲形狀和構造别具一格,它由一個完整的天然葫蘆、三根竹管和三枚金屬簧片做成。整個葫蘆做氣室,葫蘆低部插進三根粗細不同的竹管,每根插入葫蘆中的竹管部分,鑲有一枚銅質或銀質簧片,中間的竹管最粗,上面開着幾個音孔,稱為主管,兩旁是附管,上面隻設簧片,不開音孔(指傳統葫蘆絲),隻能發出與主管的共鳴的和音。通常左面附管發“3”音,右邊附管不發音(或發低音“6”音)。

這種樂器以葫蘆做為氣室,葫蘆口做為吹口,通體長約30厘米。常見三管,亦有單管,雙管或四管的葫蘆絲。無論竹管多少,多以中間的竹管為主管,其餘為副管。主管上開幾個音孔,一般前六後一,傳統的葫蘆絲副管上方不開孔,隻在管身底部打一個洞,用塞子堵住,塞子與管身之間有線連接,需要時則用小指将其打開。

改良的葫蘆絲則沒有使用傳統的塞子,而是跟主管一樣在管身上方開一音孔。這樣更方便于在演奏時對副管音的反複使用,而且控制自如,更加靈活。吹奏時手指控制主管的音孔以奏出不同的音,若主副管同時開啟,吹奏時數管齊鳴,旋律隻出自主管,副管僅以和諧持續的單音相襯托,通常是一管發a音,一管發e音,産生和聲效果。

阿昌族的葫蘆絲和傣族的相似,用葫蘆和金竹管制成。吹管長6厘米,主管長50厘米 ,副管分别長33和17厘米 ,在兩支副管緊貼主管的一側,分别留有一條竹片,用線與主管捆紮在一起。

在西盟佤族,用三根竹管插入葫蘆底部,用蠟封固,上端和竹制吹管僅長兩厘米。主管用于演奏旋律,兩根副管發出純五度音程的持續音為旋律伴奏。如不需要持續音或需要單持續音時,還可将副管堵住。

擴展資料

葫蘆絲的音調:

葫蘆絲,屬簧管耦合振動類樂器,共有高、中、低音3種類型,常用有D/E/F/G/A/B/等調。各民族之間風土人情、地域環境的不同使得葫蘆絲這種樂器在構造上也不盡相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