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複雜太子墓?來源:海南日報原标題:傳奇太子墓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最複雜太子墓?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來源:海南日報
原标題:傳奇太子墓村
“萬裡南遷國亦亡,碧山埋恨海天長。
何殊青塚居胡朔,無異懷王落瘴鄉。
仙鶴淚殘遼月暗,杜鵑啼處蜀城荒。
當年王子墓前路,多少行人為感傷。”
這是明代舉人馮宣(萬州人)賦詩《荊王太子墓》,表達了他對荊王太子遭遇的憐憫之情。這首詩一直流傳下來,同時也讓後人了解到有關太子的一些事。
“荊王子,撤敦王之後,至元中,以高昌王事累,谪萬安軍安置,數年卒。”《道光萬州志》記載。荊王太子已預定繼承王位,因朝廷内部争奪王位鬥争激烈,遭誣告陷害,貶居萬安軍管制。他是蒙古族人,水土不服,數年後病逝,葬于萬安軍城北4000米處的山坡上。
荊王太子墓坐北面南,墓長約20米,寬15米,墓地四周平緩,樹木蒼郁,綠草萋萋。墓北面有一個池塘叫“山外塘”,池塘周邊長有白色的岩石,形如玉。池塘水最深3.2米,水質優良。池中有不少泉眼,常年滾沸,久旱不竭。池裡生長着鯉魚、攀鲈魚、白鳝、泥鳅、鲶魚、鲫魚、青蛙、蝦等水動物。
明代末期,陳氏兄弟來到山外塘荊王太子墓北面坡地定居,後來吳姓人家也來到此地停住腳步,繁衍生息。再後來符姓兄弟也來此處安家,他們都看好這個地方地勢平緩,田野綿長寬廣,既有山外塘等池塘,又有小溪流淌,周邊樹木茂密,水草豐饒,适合居住。還有一點,他們認為居住在太子墓旁也會沾點靈氣,太子會護佑他們财丁興旺,生活幸福。20多年後,文、蔣兩姓人家也來了,如此,這裡就聚居了5姓人家。他們以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瓜果為主,同時也搞一些副業,有些人編織畚箕、籮筐、簸箕、簸籮、米(谷)篩等竹器出售;有些人搞木工,制作家具,幫助村民建房;還有些人租賃紡織機,在自家裡制作布匹、面(手)巾、襪子等賺錢,生活得到一步步改善,村莊逐漸興旺起來。
然而,這裡沒有村名,外地人來問路,住在附近村莊的人隻能揮手一指,或者面對太子墓方向,翹起尖嘴巴說:“在那裡。”外地人會說,萬州人有點怪,或者說萬州人不文明,問路都轉彎抹角,讓人猜思。
陳家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聽到外地人說他們村裡的人不文明,十分生氣。可是,他冷靜一想,問題出在咱們的村子沒有名字,叫誰都說不出去哪個村子。他便召集村裡的兄弟開會讨論村名。大家踴躍發言,起了許多個吉祥的名字,都與龍、鳳、松、竹有關聯,但長者都不滿意。他抽了幾口水煙筒,慢悠悠地吐着煙霧圈,那白色的煙霧圈也慢悠悠地往上升……突然,他拍了一下大腿,眯着像竹葉一樣的眼睛,說:“身邊的寶貝,你們都想不到。”大家你盯着我,我瞧着你,摸不着頭腦。“太子墓。”長者捋一捋胡須說,就叫“太子墓村”。但另外的幾姓兄弟擔心用“太子”取村名會觸犯王法。長者則堅定地回應“你們呀,老是往壞處想,為什麼不往好處想呢,仗太子之勢,無人敢欺負我們。”長者接着又嚴肅地說,我們選吉日宣布村名的同時,可在太子墓旁建一座廟,名字就叫“太子廟”。逢年過節,大家都去供奉太子,相信太子在天有靈,會庇護我們平安無事的。“好主意!”大家嚷着,舉手贊成。從此,“太子墓村”這個名字便進入村裡人的生活,載入萬州史冊。
如今,太子墓村裡還有幾百人住居,五姓氏兄弟和睦相處,吃住無憂,日子過得稱心舒暢。逢年過節,他們還會帶上祭品,到太子廟供奉太子。(鄭立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