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史稱宋太祖。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時期,到處都在茬架,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後天咱再去打别人。這哥們最早也是兵痞一個,四處當兵混飯吃,經常提着闆磚和啤酒瓶出去茬架,後來無意中加入了後周的陣營。恰逢北漢前來侵犯,周世宗柴榮親自率領軍隊抵抗。兩軍即将交鋒之前,後周的指揮官卻臨陣逃跑,緻使軍隊士氣大挫,把老柴給氣的。此時,趙匡胤主角光環爆棚,指揮騎兵縱馬向前,沖垮了漢軍的前鋒部隊,漢軍陣形因此大亂。繼而乘勝追擊,攻打敵人鎮守的河東城,并燒掉了城門,這一連串牛逼的表演,讓周世宗印象深刻,馬上引為知己并擢升他為殿前都虞侯。
在攻打南唐的戰鬥中,趙匡胤更是身先士卒,當仁不讓,表現出了極強的軍事指揮才能。先斬殺南唐的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又打敗南唐節度皇甫晖、姚鳳統領的十五萬軍隊,并一路追擊直到城下。皇甫晖在城上喊道:“人人都是各為其主,我把軍隊擺成陣勢來和你決一死戰,你覺得怎麼樣?”趙匡胤笑着答應了。老皇甫剛擺出一個漂亮的陣形,趙匡胤就直沖入陣一刀砍死皇甫晖,又生擒了姚鳳。這段兒感覺吹過了,呵呵。知道的是說趙匡胤打南唐呢,不知道的還以為關羽斬顔良誅文醜呢。
第二年,趙匡胤又擔任前鋒,跟随周世宗征讨濠州、泗州。南唐在十八裡灘下寨,以河流為天險據守。趙匡胤的軍隊一路勢如破竹,連連大破南唐軍隊,令南唐政權即将分崩瓦解。南唐使用反間計,非但沒有破壞了趙匡胤和周世宗之間的關系,還為他赢得了充分的信任和依賴,最終出任殿前都點檢一職。
公元959年,後周世宗柴榮病死,劇組給他直接發了盒飯。年僅七歲的幼主柴宗訓繼位,史稱恭皇帝。老皇上剛挂,小皇上又太小,隻能依靠沒見識的太後主政,後周的政局開始陷入不穩定狀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鄰國大遼聽說這個好消息,立即聯合北漢進攻後周。女人和孩子哪見過這陣勢啊,趕緊咨詢輔政大臣宰相範質,老範将朝中所有武将都過了一圈,說隻有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才能解救後周于此次危難之中。
衆臣商議之後,後周決定派趙匡胤出兵擊退遼國和北漢軍隊。誰知,老趙此刻也坐地起價,以兵少将寡為由,拒絕出戰。
周世宗沒去世之前,趙匡胤掌握着禁軍,數量和質量都頗為龐大。老皇帝去世後,孤兒寡母不想讓他再繼續掌握禁軍,即便掌握也不能是原來的規模,必須裁員,擔心他成為整個後周的不穩定因素,呵呵,以後的事實證明這些擔心是對的。
給不給趙匡胤兵權,變成了一場賭博。
不給的話,遼國和北漢的軍隊就要攻城略地;給的話,後周的江山怕是要被這貨奪去。權衡之下,老弱婦孺們還是給了趙匡胤軍權,調動兵馬來解決這場戰争,心說:等完事兒了再收拾你!
趙匡胤領着大軍到達陳橋驿(今河南開封東北),決定在此駐紮夜宿。
與此同時,老趙的配角們登場,弟弟趙光義(即後來的宋太宗)和謀士趙普在軍中散布言論,說此次出征可能有去無回,“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如先擁立趙匡胤做皇帝,然後再出征”。其實,普通人都有從衆心理,而且大家出來打仗也就是為了混口飯吃,跟誰混不一樣啊?
這天晚上,趙匡胤用酒肉犒勞全軍。他喝得大醉,早早回到帳中休息,演技還挺好,要不是曆史上早就有了最佳男主角劉備,真想把最佳男主的稱号頒給他。半夜醒來,隻聽見帳外人聲鼎沸,大批軍士湧向他的營帳。
老趙打開門,故作吃驚地問道:“你們要幹哈?”
士兵甲說:“我們這一去不知生死,當今皇帝怎會記得我們的功勞?我們要求都點檢當皇帝!”
老趙一聽,你小子台詞還挺溜的,那我也趕緊背下面的台詞呗:“這種不忠不孝的事情,我不能做!”
士兵乙又說:“如果都點檢拒絕我們,我們就隻能散夥了。”
士兵丙接着說:“那我們回家去,不抵抗遼國和北漢了。”
老趙一看台詞都念完了,等結果吧,于是低頭沉默不語了。士兵丁、戊、己、庚、辛、壬、癸們拿出一件不知何處偶得的黃袍,那會兒的黃袍看來是很容易就能撿到的,披在趙匡胤身上,跪下山呼“萬歲”,于是特别不情願的趙匡胤就這樣當上了皇帝。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趙匡胤“無奈”的與士兵約定:不掠奪都城,不傷害周皇室和王公大臣。接着,新上任的董事長趙匡胤仗也不去打了,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開回京師開封,升殿稱帝。然後,他将七歲的後周恭帝遷到西宮,尊符太後為周太後,改國号為“宋”,并改年号為建隆。這樣,趙匡胤完成了從後周的殿前都點檢到北宋開國皇帝的轉變。
在《宋史》的記載中,陳橋兵變是一場沒有預謀、沒有流血的和平事變,趙匡胤在兵變前是毫不知情,是被将士擁立的。哦,好吧,反正你是皇帝,咋說都行。但現在大家對此越來越有疑點,甚至已經可以肯定的說,老趙同志絕不是如史書中記載的那樣毫不知情,這是一場蓄謀已久的奪權和兵變。因為前期準備工作進行的好,所以非常成功,确實是兵不血刃。我們首先來回顧下這場充滿疑點的兵變。
後周顯德七年正月初一,久無戰事的邊境突然就傳來了遼國大舉進犯的消息,而且還是和北漢的聯合部隊。當時坐在朝堂上的是接替柴榮剛即位的七歲孩童和毫無遠見的符太後,隻好問計于宰相範質,範質思來想去說隻有趙匡胤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初二點兵,初三出發,大軍行進到一個叫陳橋的驿站,安營紮寨。第二天一早,大軍嘩變,兵将們擁到了帥府的寝帳門口并沖進屋裡來,把一件黃袍,強行套在了趙匡胤的身上。然後大軍開拔,遼軍也不打了,就此返回京城。一路暢行無阻,守衛都城的石守信聽聞趙匡胤返京,居然直接打開城門接應,門前擺放飲料和礦泉水。
此時朝廷早晨的例會還沒開完,得知消息,百官推舉宰相範質、王溥面見趙匡胤。這二人見到趙匡胤時,首先是痛哭流涕,悔恨倉促派兵,然後二人抹抹眼淚跪地山呼萬歲。
新任董事長趙匡胤安排二人先回宮,一方面安撫百官,另一方面安排禅讓事宜。禅讓儀式複雜,但二人卻在不到一個時辰内安排妥當,并派禮官前來迎請趙匡胤,老趙剛走上大殿,群臣集體下跪,齊呼萬歲。
這就叫效率,不服不行!初一敵報,初二選帥,初三發兵,初四兵變,初五回朝。不到一周的功夫,柴家的後周就變成趙家的大宋了,一切發生的你不覺得太快太順了麼?
史書記載:“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禦之。”這是最初出兵的理由,等到政權變更之後,大宋朝已經建立。又說:“鎮州郭崇報:契丹與北漢軍皆退。”這是《宋史•太祖本紀》的說法。僅僅四天,遼國大軍便撤退了,是說遼國和北漢這倆哥們隻為攻打後周而來,你要改名成大宋了,我們還就不打了嗎?
參閱了《遼史•穆宗本紀》,根本就沒有出兵的記載。就是說,遼國人家根本就沒有出兵,這是為了給趙匡胤發動兵變,故意制造出來的虛假軍事情報。
在這場兵變中,除了趙匡胤的嫡系趙光義和趙普之外,有幾位大臣在其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們先來看兩位宰相的表演,範質、王溥在收到兵變的消息後第一時間便被百官推舉去見趙匡胤,兩人剛一進門,趙匡胤就對着他們難堪地說:“我受世宗厚恩
周世宗柴榮
,現在被将士所逼,到了如此的境地,真是無地自容,愧對世宗皇帝!”說罷,放聲大哭。範質卻說了一句:“倉促遣兵,是我等的失誤!”接下去,王溥首先跪拜,範質跟着跪拜,兩人合唱了一首“萬歲”歌。然後回宮,光速般的安排妥禅讓事宜。這兩位,面對奪取後周江山的趙匡胤,沒有大義凜然的質問,隻是假惺惺的聊了幾句,便屁颠屁颠的回去工作了。這絕對就是同謀,不過演技需要再提高。
由此看來,盡管這是一次兵變,但卻不一定是竊奪政權,而是接受“和平禅讓”,順利接管政權。當時處于亂世,後周官員也都不看好孤兒寡母,所以大家聯合一緻替代小皇帝,把政權交給趙匡胤。賣力表演的趙普和趙光義,其實也就是後周絕大多數官員的前台代言人而已。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不論是趙匡胤的陰謀兵變奪權,還是後周衆臣的陽謀和平禅讓。事實證明,宋太祖趙匡胤确實是一名有為的皇帝,說他“重光破碎舊山河,再造清明新社稷”的确當之無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