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玩“物”喪志是一個成語,講的是人們往往會醉心于玩賞一些事物或沉迷于一些小的興趣與愛好,無法出離,繼而喪失積極進取的志氣和高瞻遠矚的志向。
因此,古人把玩“物”喪志這一成語,用形容一些不務正業的富家子弟,并警示後人,不要以他們為榜樣。
那麼,兩千多年後的今天,這一成語又能夠給我們有哪些啟迪呢?
我們先看這一成語的出處,即《書·旅獒》,《書》中講: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所謂“玩”,并不是玩笑或戲鬧,而是強調不務正業之意。
什麼是正業?
在古人看來,“正業”就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除此之外,其它都不是正業,甚至可以說,不以這些為目的的行為或作為都不是正業。
所以,古代的人常把一些發明或技藝稱之為“奇淫技巧”,并認為沉迷于這些内容的人,就是玩“物”喪志,最有名的例子就是衛懿公。
衛懿公是春秋時期衛國的國君,這位國君對于修身、齊家、治國或平天下都不感興趣,他唯一的愛好就是養鶴。
為了養鶴,他不僅專門為鶴建造宮苑與豪華的車子,而且還整天與鶴為伴,并為此耗費大量資财,完全不顧“國之将亡”。
當衛國後來受到狄部落的侵犯時,衛懿公下令軍隊前去抵抗,但是,将士們見到自己的國君隻喜歡養鶴,而不顧國事,早已失去了抵抗的信心……
正是有鑒于此,古人才講玩“物”喪志,用以警示後人,不要因為沉迷一些興趣,而荒廢了真正的事業。
那麼,為什麼沉迷于一些興趣與愛好,會導緻事業的荒廢呢?
其實過度沉迷于一些小興趣或愛好,有兩大弊端,即:
一、過度沉迷于一些興趣,容易讓人沉于其中,喪失積極進取的志向
很多人把沉迷于興趣之中,當成一種享受,而這種享受,則往往反過來,增加人的欲望,并讓欲望不斷的加大。
而欲望本身,隻有更大,而沒有被滿足的說法,也就是說,欲望本身隻能被暫時滿足,當暫時滿足之後,又會進一步的加大,最終無法完全滿足。
所以,過度的沉迷于這些興趣,就很容易會喪失積極進取的志向。
二、過度沉迷于一些興趣,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我們知道,任何興趣與愛好,都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如玩音響就是如此,光是買器材與光盤,就需要大量的金錢與精力,更何況有人還專門找個房子來的聽音樂。
其實這些興趣與愛好,并不是僅限于音響這一類,甚至可以說,就算是看手機,也會耗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據有人統計,絕大多數人現今每天看手機的時間就達5個小時以上,由此可見,這些日常的興趣與愛好,确實會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
而這些其實是古人為什麼講玩“物”喪志的真正原因,當然,古人講玩“物”喪志,更多的是一種警示,讓人引以為戒。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來關注問過藍天
【問過藍天】專注國學、佛學,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歡的朋友别忘了點擊關注,歡迎收藏,歡迎贊賞,歡迎轉發。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道德經》《史記》《論語》《尚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