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在外的你,還記得明天是什麼日子嗎?
每當這一天,父母一大早的祝福和朋友圈裡的問候,都在提醒着我:“這是個特殊的日子,無論在哪裡都要好好過節。”
不知今年的你是否能在家裡過節,對常年異地求學或工作的我們來說,回家過節似乎成了一種奢侈。
但無論身處何方,這份潛藏在内心深處的對節日熾熱的情感從未變過。
生活需要儀式感,過節更是如此。
在節日的儀式感中收獲的溫馨與快樂,才是那些歲月裡閃光着的節味兒,才是節日的魅力所在。
它不會因時間的流逝而變得寡淡,也不會因為離家太遠而落下每一個想過節的人。
如果你在外地,可以穿上新衣服,約上三五好友去新疆餐廳搓一頓過節。
倘若你還在工作,别忘了抽空招待自己。
#01
在我的印象裡,關于過古爾邦節最初的記憶還停留在小時候。
每當過節,天氣總會出奇的好,加上節日的氣氛,心仿佛也被溫暖了。
在節日正式到來之前,家人就開始忙前忙後,做充足的準備。
媽媽會提前做好各種可口的點心,提前炸好馓子、油香、酥散等面食。
爸爸會買來新疆本地各種水果和幹果,準備招待前來慶賀節日的客人。
一場精緻的擺盤當然少不了。
餐桌以“馓子”為中心,周圍都是水果、巴達木、葡萄幹、核桃、果醬、蜂蜜、糖果和各種甜點。
無論是古爾邦節還是肉孜節,媽媽都會很早起來開始收拾房子,窗戶擦得锃亮,對家裡每個小擺件進行清洗,甚至把平時忽略了的犄角旮旯都打掃一遍,再拿出家裡隻有貴賓到來才會用到的精美碗碟,洗好備用。
媽媽說:“家越幹淨,人越有福”。
而我睡醒後的第一件事當然是穿上期待已久的新衣服,其次就是去圍觀大人們宰羊。
有時會小心翼翼地湊上前,和家人一起抓着羊身上的毛,但眼睛卻不敢直視前方。長輩們說,眉間抹上羊的血,長大了就會成為最勇敢的人。
剝羊皮時,長輩們又會說,小孩子總要幫着抓羊蹄,幫忙的孩子才有烤羊腰吃。于是,心裡再想和夥伴玩,也會乖乖守在大人旁邊随時等着大人的召喚。
此時,勤勞能幹的媽媽已經娴熟地炸好了一把又一把的馓子,羊肉端進來不久後,鮮香的羊肉湯咕噜咕噜地在鍋裡冒着泡。
鍋裡是響着湯水的沸騰聲,屋子裡是馓子的飄香味。
形形色色的美食在桌上陳列,放好茶杯,等待客人的登門拜訪。
古爾邦節,也是拿着親朋好友給的壓歲錢跟阿達西們去商店買零食的喜悅。
小時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讓我感到最溫暖的是晚上家裡所有人圍坐在一起品嘗節日美食。
廚房間、餐桌上美食飄香,每家每戶都洋溢着濃郁的喜悅,節日的氣氛真是好得不得了。
比起數不完的壓歲錢、豐盈可口的餐食所帶來的喜悅,一家人滿是溫情地圍坐在桌前過節。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是再幸福不過的事了。
#02
如今,我們雖然在期待過節,渴望團聚,但總覺得少了過節的一種興奮感和儀式感。
我們越長大,好像越難體會節日所帶來的那種純粹和細微的愉悅感。
甚至有人說:“差點忘了明天就是節日了”,也有人感慨道:“我們現在什麼都不缺,就缺那種過節的快樂”。
很多年前,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産品并不普及,物質也沒有如今這麼充裕,但那時的節味兒卻很濃郁,内心也是充實與滿足。如今我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卻總會懷念小時候過節的樂趣。
後來,離開了家鄉,離開了父母,猶如泉水般滾滾湧流的思念讓我明白,過節真正值得期待的從來都不是食物本身,而是一家人團聚的當下。
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擁有了多少物質,而在于獲得了多少快樂。
是節日的儀式感,讓過去最平凡的日子變得更為特别,成為了我們心裡最溫暖、最美好的童年記憶。
#03
今年恰逢暑假,許多人獲得了難得的回家過節的機會,借此機會和家人好好團聚吧,少玩些手機,多給家裡幫幫忙,多和父母聊聊天。
即使不回家,也請你好好過節,自己營造古爾邦節的氣氛!
讓醞釀了很久的思鄉之情傾瀉出來,讓這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個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無論你在哪裡,生活總有不一樣的打開方式。
就地過節也好,回家與家人團聚也罷。
節日,總是需要一種儀式感。
節日這一天,跟爸爸媽媽拜個年,祝他們節日快樂,身體安康。
穿一件新衣裳,約上自己的好夥伴,吃一頓正宗的新疆菜,記錄美好瞬間,發個節日的朋友圈,把節日的氣氛搞起來。
因為,有句話說:“一個人無論經曆多大的風雨,如果能找到回家的路,都是幸福的。”
我想,指引你回家方向的路,大概就是由這些生活的儀式感鋪成的吧。
每一年的節日都承載着太多人美好的祝願,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不論過往如何,自過節這一天起,一切都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好吧。
不論你身處他鄉,
還是正在家中和親人歡慶佳節,
希望你諸事順利。
“祝你古爾邦節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