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鄉村振興農村危房改造

鄉村振興農村危房改造

職場 更新时间:2024-08-03 09:55:34

日前,全省深度貧困地區危房改造工作現場推進會在漢濱區召開,作為全市唯一的縣區級代表,漢濱區在會上作了經驗交流發言;中國政府網和人民日報分别以《危房改造保安居》《危房翻新,老鄉開心》為題對漢濱區危房改造工作進行了報道;6月11日,國家住建部等中省單位再次深入漢濱區調研危房改造工作并高度肯定;繼榆林、延安、渭南等8個市之後,7月26日,漢中市考察團一行50餘人專程來漢濱區學習危房改造工作經驗……

作為一個危房戶占全區總貧困戶42.6%,需改造危房戶占全市1/5的國家深度貧困縣區,危房改造工作頻頻得到中省單位關注和肯定,奧秘何在?答案在“因地制宜、三改三新”。

鄉村振興農村危房改造(從憂居到)1

改革工藝 新建材裝進民心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實幹是最好的政德。7月30日,記者走進漢濱區茨溝鎮西溝村三組,一排整齊的青瓦黃牆房屋映入眼簾,這個花園般的村莊是漢濱區近年來建成的危房改造示範村之一。

正在院壩忙着捆紮烤煙的貧困戶李增春,放下手中活兒熱情地将記者一行迎進屋。如果不是村幹部介紹,門口3間整修一新的大瓦房,讓人無論如何不會把李增春和“貧困戶”三個字聯系起來。雪白的牆壁讓屋内顯得格外亮堂,牆角新增加的構造柱和屋頂漆着鉛灰色防鏽漆的槽鋼,展現出一股濃濃工業風的設計風格。

“這房子能順利蓋起來,一是國家政策好,二是各級幹部好,不然,靠我自己蓋房子,隻怕要等到猴年馬月!”李增春拉着記者參觀他的新家,話裡話外透着滿足之情。

李增春原先家住西溝村10組,1998年一場山洪泥石流,把他家老房沖毀,多年來一直蝸居在廢棄的烤煙爐裡。“洪水,把人害傷了,我在烤煙爐裡住了20多年。現在可好了,新房住着安全,掃地一個月村上還給600塊錢工資……”談到往事,李增春不堪回首;說起現在,李增春臉上露出笑容。

和李增春一樣,在漢濱區,目前共有3473戶貧困戶通過危房改造住上了新房,其中采用輕鋼裝配式建築解決安全住房217戶。為什麼會選擇輕鋼裝配式建築?“與傳統建築相比,輕鋼裝配具有安裝、運輸、裝修‘三個簡便’,質量、環保、施工‘三個安全’,材料耐用、防火、保溫,隔熱性能好,關鍵是成本低。從設計到竣工隻需20天,使用砂石料、水泥等材料是傳統建築的1/4,運輸量是傳統建築方式的1/3,綜合成本較磚混結構下降6.3%,有效破解了深度貧困山區、生态保護區建房生态環保、施工安全、材料運輸、成本控制等多重難題。”漢濱區住建局局長王功江給出了答案。

為進一步加快施工進度,漢濱區還創新建立“一份技術導則規範、一個工作指南牽引、一套示範體系帶動、一支工匠隊伍施工、一張危改菜單備選、一套推進措施保障”危房改造“六個一”推進機制,實現了有領導機構、有改造标準、有技術規範、有工匠隊伍、有資金保障、有督查考核。

同時,聘請建築專家修編了《漢濱區民居規劃建設技術導則》《漢濱脫貧攻堅危房改造工作指南》,為危房改造提供規範式樣和基本遵循;在區級層面建立了危房改造展覽室,在各鎮建立了危房改造示範點,分層組織參觀、演示、培訓,實現了“理論 圖紙 模型 實物”的全程展示示範;組建1400餘人的危改建築工匠隊伍,組織全員培訓,讓危改工匠人人知曉政策、個個精通技術;建立危改“菜單”,評估人員按照菜單制定改造方案,因戶施策制作改造指南;開發“危房改造信息平台”手機APP,分别安裝給施工隊及村、鎮、區相關負責人,通過進度實景圖上傳等方式,實現“線下改造、線上監管”,實時監控,責任倒逼。

鄉村振興農村危房改造(從憂居到)2

改舊如舊 鄉愁融入新記憶

“我要跟這戶合個影、留個紀念,這戶危房改造應該作為改造樣闆推廣。”日前,市住建局負責人看了晏壩鎮胡家溝村貧困戶張合友家的房屋改造情況後,主動和主家婆孫倆站在堂屋門口合了張影。

張合友家的住房是90年代建設的土坯房,改造前,牆跟基外漏,一到雨天檐溝就堵塞,時不時屋頂還漏雨,出門就是一腳泥,子女都在外務工,常年沒人修繕。

“去年對該戶評定為C級後,鎮上按張合友的意見和陝南民居風格給重新換了房頂,改了廚房、廁所、院子,改造後的房子價值得到大大提升。”指着眼前已改造完工的房屋,晏壩鎮黨委書記王奇介紹道。

“以前土巴房子好好的拆掉後舍不得,新建磚房又住不習慣,鎮上同志按我的意見把原來土房改造後,現在住着舒心得很!”張合友在新房内高興地說道。

群衆是危房改造的主體,讓群衆滿意是危房改造工程的根本要求。漢濱區需要改造和加固的危房種類繁多、面積不一、風格各異,标準很難統一,如果大拆大建、盲目推動,工程造價高不說,群衆也很難接受。怎樣才能找到一個既将城鎮建設融入自然,又被群衆認可,兼顧節約成本的改造方案,一直是區委、區政府探索亟待破解的問題。

近年來,漢濱區按照中、省、市要求,堅持“政府引導、村民參與,科學規劃、統籌推進,因地制宜、經濟實用,公平公開、程序規範”的原則,圍繞安全做文章,緊盯實用下功夫,将危改内容細化為“換頂子、加柱子、刷面子、打底子(加固基礎)、安管子(修繕散水排水)、改院子(改廚、改廁、改圈及改院落環境)”六大項内容,對土坯房、磚房、石闆房分類制定改造方案,确保了片區風格統一、标準基本統一。

為了确保不改掉陝南民居的傳統風貌,充分還原“土坯房、坡屋頂、小青瓦、石闆房”建造風格,盡量使用舊石闆、舊磚瓦、舊麻繩、舊石磨等老舊物件和谷糠、黃土、竹材、木材等山區農村常見的裝飾、建築材料,積極推廣沖水式廁所、集成節能竈、玻璃鋼化糞池、太陽能發電等在山區農村能廣泛推廣的環保設施設備。在安全住房中留住與群衆朝夕相伴的老物件,融入與農村難以割舍的青山綠水,注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态環保新理念,安裝與現代生活緊密聯系的設施設備,老舊民居煥發出新魅力。

“充分尊重自然環境、群衆意願和風俗民情,能改造則改造,宜新建則新建,需提升則提升,因戶施策、因地制宜,最大限度節省成本、保護環境,延續秦巴山區傳統民居特色和農耕文化,讓群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對于危房改造,漢濱區委書記王孝成這樣強調。

正是本着這樣的基調,漢濱區危房改造工作受到了群衆的擁護和支持。漢濱東片區的早陽、石梯、關廟三鎮危改戶以石頭房居多,改造過程中,通過加設扶壁柱,配置鋼筋網片砂漿帶,充分運用當地木材、石材等原料,對室内牆面、室外地面、庭院環境進行提升改造,舊石闆房變身成為漢濱農村的獨特風景。

如今,在漢濱區,危房改造已然構成一副“鎮鎮有特色、村村有景觀、戶戶有鄉愁”的美麗畫卷。

鄉村振興農村危房改造(從憂居到)3

改善環境 全力營造新生活

屋舍俨然,阡陌縱橫,雞犬相聞……如果想拍攝一部美麗鄉村題材的電視劇,那麼漢濱區就是最好的選擇。“一到九、十月份,村裡的民宿如果提前不預定,根本就住不上。”漢濱區村鎮規劃辦主任白瑩如是說。

“危房改造,決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改造一批舊房子、新建一批好房子,關鍵在于房子改建好後,還要群衆住出幸福感。”漢濱區區長範傳斌的話語擲地有聲。

基于這樣的要求,漢濱區将農村危房改造與改善人居環境相結合,與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環境治理、美麗鄉村同步實施,實現住房風景化、設施便利化、環衛常态化、産業配套化、就業就近化。實施植綠栽花、種植瓜果,竹籬笆作圍欄、農作物作裝飾,推廣“小菜園”“小果園”“小茶園”等“微田園”,彰顯田園風光和農家情趣。

同時,結合脫貧攻堅,推進路、水、電“戶戶通”工程,實施公廁、文化廣場、衛生室、農家書屋等工程,為危改戶設置垃圾箱、建設垃圾池,實現戶戶整潔、家家衛生,群衆生活品質顯著提高。

既要安居,更要樂業。為有效提高改造後房屋的附加值,使舊房民居資源變“賺錢”資産,激發出舊房民居的潛在經濟價值,拓寬困難群衆增收緻富渠道,漢濱區還将危房改造和鄉村振興戰略結合,利用優越的生态環境和美麗的田園風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農家樂與鄉村休閑觀光旅遊,促進“建設村莊”向“經營村莊”轉變。

茨溝鎮西溝村在對49戶危舊房實施提升改造基礎上,又對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進行了改造。如今,改造後的西溝村家富、景美、村和諧,已吸引來村投資的社會企業5家,發展民俗酒坊5戶、農家樂和民俗體驗12戶,87名貧困群衆通過入股分紅、提供農産品、入企務工等方式實現脫貧增收。

不止如此,洪山鎮乾隆村48戶危改戶就近進入榮華農業園區務工,戶均年增收8000元;流水鎮七裡村、瀛湖鎮天柱山村、縣河鎮縣河村等一批危房改造點,已經成為全區鄉村振興的示範樣本,有效加快了當地貧困群衆脫貧緻富奔小康的步伐,增添了危房改造助力脫貧緻富的新動力。

來源:安康扶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