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投資能力新規?“我們老大這周簽了個300萬的大單,交三年總保費就是900萬,最近‘開門紅’支公司年交保費在50萬以上的大額保單還是不少的”某上市險企支公司代理人王猛(化名)對記者說道,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保險投資能力新規?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老大這周簽了個300萬的大單,交三年總保費就是900萬,最近‘開門紅’支公司年交保費在50萬以上的大額保單還是不少的。”某上市險企支公司代理人王猛(化名)對記者說道。
理财收益率下行、經濟環境不确定性明顯提升的大背景下,能給人更多确定性的保險逐漸在衆多理财産品中脫穎而出。
盡管保險業偶有淡化“開門紅”的聲音,但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号稱保險屆“雙十一”的“開門紅”依然是代理人開單的高峰期,一般從每年10月份開始,持續至次年2月份。 另外,記者采訪多位保險代理人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開門紅”的大額保單明顯增多。
保險代理人張全(化名)對記者表示:“每年的開門紅,不管是給代理人還是給客戶的利好都是全年力度最大的,比如給客戶減免保費,推出一些更普惠的産品,讓此前因身體狀況無法投保或需除外承保的客戶順利投保等,給代理人也會有除正常收入之外的獎金、獎勵,我們會趁着這波福利約意向客戶面談,簽單也更容易。”
多家頭部險企已打響“開門紅” 代理人跑業務忙
11月初,王猛所在的營銷部門聚了個餐,這頓“火紅”的火鍋,為即将“打響”的“開門紅”讨個好彩頭。
過去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行業轉型等多重因素影響,一些資源、專業度、個人展業能力不足的代理人已逐漸離開這一行列,用王猛的話說:“以前做保險是走投無路,現在是身懷絕技。”不過,餘下的業務員或多或少也受大環境的影響,收入波動,而“開門紅”是簽單的好時機,自然不能錯過。
早在開門紅備戰階段,王猛就已經開始鎖定走訪客戶,“我從自己的客戶中列出了30多位有保險意識,有經濟實力,有信任度,能做主的‘四有’保險客戶,為後續推‘開門紅’産品做準備。”王猛說道。不久後,“開門紅”産品投保系統開放,王猛便簽了張年交10萬元保費的單子。“今年我們的産品預訂利率比同業高一些,特别是最近股市、基金都不太好,所以客戶對産品的接受度還挺高。”
貝殼财經記者注意到,2023年“開門紅”延續以往“年金型/兩全保險 萬能賬戶”組合,10月中旬,中國人壽上線了鑫瑞穩赢年金保險、鑫瑞年年養老年金産品和鑫享未來兩全保險三款産品,拉開“開門紅”營銷的序幕。
平安人壽緊随其後,推出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終身壽險、平安禦享财富(2023)養老年金保險和平安禦享财富(2023)年金保險,産品形式以“增額終身壽險 短交年金”的搭配為主。泰康人壽也推出了“開門紅”主力産品泰康惠赢人生(愛家版)年金保險産品計劃。友邦人壽公布的産品除年金險外,還有一款重疾險——“如意悠享重疾險”,該産品專為次标人群定制的終身重疾保障,隻要符合健康告知的要求,無需體檢即可投保。
總的來說,今年“開門紅”年金産品大多是交費3年、5年,保障期限為7年、8年或更長時間,第5年開始便可領取固定返還,如不領取,返還金也可直接進入萬能賬戶進行增值。
與市場上大多數理财産品不同,保險有寫在合同中的預定利率,也可理解為保底利率,近年來,利率下行趨勢顯著,“開門紅”産品搭配的萬能險賬戶預定利率也有所下降,大型險企一般在1.75%~3%,在資管新規打破剛兌之下,這種有預定利率的産品保值增值優勢凸顯。
最近,胡楊(化名)決定購買一份某大型險企的“開門紅”年金險,年交保費5萬元,3年總計交15萬元。“感覺自己平時花錢沒有規劃,想找個靠譜的産品強制儲蓄一下。保障期限7年,第5年就能領錢,基本上可以當成中期理财,最重要的是不會虧本,我不太會炒股和買基金,之前投資虧了點。”
大額保單明顯增多,有“安全感”的投資受青睐
與往年相比,今年保險頗有“出圈”之勢。貝殼财經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開門紅”期間大額保單明顯增加。張全說:“我們公司的‘開門紅’雖然啟動時間不長,但也出現了年交幾百萬上千萬保費的單子,如果按交3年算,總保費基本都在千萬元級别。像這種高淨值客戶,其實投資渠道非常多,他們甚至有私人銀行經理幫忙管理資産,也有機會接觸到一些優質的私募項目,但仍選擇把這麼大一筆錢放到保險産品中,表明他們需要通過保險鎖定一些确定性。”
保險代理人王忠(化名)也有同感,今年是其職業生涯的第三個“開門紅”,她說:“大額保單挺多的,說明大家手裡有錢,但不像前幾年那麼敢投了,不可能把所有錢都放在高風險的池子裡,還是要有一部分錢用來當‘安全墊’,保險便有這麼一個作用,客戶現在的心理是,我可以犧牲一些流動性,把錢放在保險公司10年、20年不動,但必須安全穩定。”
之所以客戶産生這樣的心理,與大環境不無關系。“利率持續下行,今年銀行下調了定期存款利率,投資房地産不靠譜,股票基金波動比較大,不少客戶虧了錢,大家都開始追求有‘安全感’的投資,而這正是保險的優勢,收益不高,但安全。”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此前也對貝殼财經記者表示,最近大家也在談“挪儲”,就是把銀行的儲蓄挪出來,其中有一部分就流進了保險産品,主要原因是現在國際經濟有衰退風險,美國、歐元區以及其他一些經濟體通脹壓力較大,中國外部環境更為複雜,内部來看,資本市場波動震蕩,炒股、買基金等投資行為都受影響,再加上下調存款利率等舉措,整個金融市場的利率已差不多接近曆史低位。
“在這種大背景下,越來越多人希望有一些确定性的保障,無論是終身壽險、年金險等都能提供相對長期且确定的保障,在越來越不确定的當下,大家有增強防禦性資産配置的需求,因此,保險這種确定性較強的産品相對競争優勢會更明顯,我也注意到,資産較多的家庭當前更願意增加一些保險配置。”朱俊生說。
央行在今年10月份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也驗證了上述現象,報告顯示,居民偏愛的首位投資方式是“銀行、證券、保險公司理财産品”,占比高達45.6%。
機構看好“開門紅” 壽險行業有望走出陰霾
2023年的“開門紅”局勢給持續低迷的壽險行業帶來一絲曙光。
今年以來,壽險行業表現不佳,上市險企三季報顯示,多家壽險公司新業務價值仍在下降,比如太保壽險前三季度實現新業務價值75.48億元,同比下降37.8%,降幅較上半年進一步收窄,三季度單季新業務價值增速則開始由負轉正;又如中國平安旗下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今年前三季度的新業務價值為258.48億元,同比下降26.6%,若去年前三季度新業務價值采用去年年底假設及方法重述,今年前三季度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18.9%。
海通證券研報稱,我們認為上市險企新業務價值下降主要受代理人持續流失、價值率較低的儲蓄型産品占比提升等因素影響。
但在“開門紅”的催化之下,2023年壽險公司開年業績或有所提升。信達證券研報觀點認為,各大險企壽險改革進程逐步深入,壽險人力質态提升效果逐漸顯現,後續随着各大壽險公司陸續開啟2023年“開門紅”營銷活動,産品供給端預計将迎來更多增量,壽險月度保費或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東吳證券研報觀點則認為,10月份國壽和平安陸續開啟開門紅第一階段短儲産品銷售,産品形态與去年同期基本一緻。疫情影響深遠而複雜,我們認為本輪壽險業複蘇短期看疫情,中期看隊伍,長期看産品。疫情散發提高居民防禦性儲蓄存款需求,競品理财收益率下行和淨值波動大幅降低儲蓄型業務銷售難度,我們預計明年一季度上市險企有望實現新單同比兩位數增長,價值同比大個位數修複,走出近三年負債端陰霾。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付春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