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
法商月談,系法律商業雙驅動的萬程通商團隊的月度學習會,以商業内容的學習為主,并結合法律做分享交流。本期分享内容為我們第8期的内容,主要學習交流了溫州眼鏡産業的相關内容。
【以下為正文】
溫州,除了皮鞋之外,還有一個世界知名的産業:眼鏡産業。
早在2004年,溫州眼鏡的出口額便達到了23.8億元。
2017年,溫州眼鏡行業出口額為63.89億元,同比增長13.15%,出口數量為7.88億副;其中,主要出口美國和歐盟(28國),出口額分别為22.40億元和23.86億元,同比增長8.99%和15.92%。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後,溫州眼鏡出口也保持在了64.64億元的水平。
2021年,經濟複蘇,溫州眼鏡出口人民币值恢複并創下曆史新高,84.13億元。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由上述數據可見,溫州眼鏡産業在抗經濟風險方面的能力尚可。而在這背後,是溫州眼鏡産業幾十年穩固發展,幾代眼鏡人不斷努力培育出來的産業能力。
01 溫州眼鏡産業發展曆程
1981年,當時新橋鎮有一家集體性質的光學儀器廠,在無意中接到了一筆5萬副眼鏡産品的訂單,這筆訂單給它帶來了十分可觀的收益。
這件事很快引起了一群溫州商人的注意,商人們靈敏的洞察力發現了眼鏡産業中的商機。
随後,一大批溫州商人開始投身眼鏡事業,并逐漸在當地形成了從配件、電鍍、模具加工到成鏡的産業鍊雛形。
1984年,溫州被列入了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列,成為了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地帶,這為眼鏡産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5年到1990年是溫州眼鏡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期,工廠數量迅速增加,産業配套不斷成熟,産能也大幅提升。
但随着國内市場日益飽和、來自其他地區同行競争的逐漸加劇以及内銷市場交易規則不健全等方面的影響,溫州眼鏡業逐漸在國内市場失去了生存空間,甚至一度面臨經營困難的境地。
轉機出現在1993年,歐洲最大眼鏡企業之一的歐洲光學公司來到溫州采購。當時的溫州商人吳建敏承接了這個200多萬副太陽鏡的超大訂單,得到了該筆訂單後,吳建敏立馬擴大生産,但是事情往往不是那麼順利的。
1994年,17号台風在溫州登陸,這場天災導緻了非常嚴重的人員傷亡及财産損失,吳建敏新擴大的眼鏡廠也沒有幸免。但是好在還有歐洲光學公司給予的訂單,支撐這吳建明度過了此次的難關。第一年的200萬副太陽眼鏡訂單,到了1995年,訂單的數量已經到達了1500萬副。
此年,吳建敏也成立了黎東眼鏡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
這一事件颠覆了溫州眼鏡商人們對産品銷路的認識,并從此打開了外銷的大門,原本主要在國内銷售産品的他們,發現原來眼鏡的外銷市場如此之大。
此時又正逢香港、台灣等地的眼鏡制造産業因用工成本上漲,産品價格偏高,國際采購商四處找尋新的代工工廠,于是越來越多的客商來到了溫州。
此後,溫州的眼鏡廠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許許多多的溫州商人在此次的浪潮中抓住了機遇。溫州眼鏡産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并且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光學眼鏡的生産逐漸進入佳境,眼鏡的配件、設備、模具、電鍍等都形成了規模化的産業鍊,而且企業質量也在逐步上升,許多企業逐步走向現代企業的發展方向。
溫州眼鏡産業的又一次轉折點出現在2008年,此時正值金融危機,依賴外貿出口的溫州眼鏡産業遭遇了較大的困難。外貿不好做之後,溫州的眼鏡公司們都迷失了方向,開始向其他産業擴展。
當時的眼鏡廠,俨然就是一個融資工具,而不是生産企業。大家用工廠的産值去銀行貸款,有了錢之後,不是投眼鏡而是去投金融和房地産,因為投資眼鏡收益太慢。
事後證明,溫州眼鏡商人的跨界投資的行為并不是一個正确的選擇。很多人因為不懂行,盲目投資讓他們虧得一塌糊塗。
也正是因為這些失敗的嘗試,讓溫州眼鏡商人們意識到,眼鏡産業也許不會讓他們一夜暴富,但它走得很穩當。而且術業有專攻,隻有在專業領域做自己的專業的事,才會更加得心應手,具備較強的競争力。
2008年的金融危機的潮水褪去,溫州眼鏡産業逐漸迎來了曙光。
經過數十年的積累後,溫州在當時已經擁有了近1000甲眼鏡及配套零件的企業,有将近20萬的從業人口。出口額不斷提高,溫州的經濟也逐漸複蘇。
溫州的眼鏡産商逐漸開始接到來自國際大牌的訂單,例如Ralph Lauren、Prada、Hugoboss等。此前,這些大牌隻選擇深圳的眼鏡工廠作為他們的代工工廠。
溫州開始被這些大牌選擇就意味着溫州眼鏡企業制造出來的産品質量得到了他們的認可。溫州不再是,隻能生産低質量太陽鏡和光學眼鏡。
如今,溫州眼鏡業在瓯海區已經形成了産業集聚效應。
2019年,瓯海區與眼鏡産業相關的企業已有500多家,從業人員6萬多人,年産值超過百億元。在中國成鏡制造58強中,瓯海占近三分之一,并擁有“中國眼鏡生産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國家級眼鏡質量提升示範區”等“國字号”金字招牌。瓯海與鷹潭、深圳、廈門、丹陽并稱為“全國五大眼鏡生産基地”。
同年,第十七屆中國(溫州)國際眼鏡展覽會暨首屆中國(瓯海)眼鏡小鎮采購節在浙江省溫州市瓯海區中國(瓯海)眼鏡小鎮開幕,眼鏡小鎮也從那天開始正式對外開放。
雖然溫州眼鏡業發展的成績斐然,但沒有一個産業可以一直處在鼎盛期,溫州眼鏡産業的快速發展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問題。
02 溫州眼鏡産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如何從代工廠轉型成為擁有自己獨立品牌的企業,是溫州眼鏡産業目前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其他一些問題需要我們積極關注。
問題1:品牌建設滞後
溫州眼鏡産業的很多大廠依舊是以OEM為主,加工利潤低,一直做别人的牌子,沒有自己的品牌,終歸隻能成為别人的背後生産者,成為别人的廉價勞動力,也無形中忽視了自主品牌的建設,造成了溫州眼鏡業嚴重的品牌缺失。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溫州眼鏡生産企業中,僅不到30%的企業注冊了自己的商标,真正在市場對自己的商标進行推廣和運作的企業不足20%。品牌的缺失使企業的市場競争力和抗風險力很差,也嚴重制約了溫州眼鏡在國際市場上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從而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
問題2:人工成本上升,溫州眼鏡産業逐漸失去比較優勢
溫州早年間憑借低廉價格獲得的優勢,由于現在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而逐漸失去競争力。為了降低産品的成本,溫州部分眼鏡企業不得不将訂單放到了以低端市場為主要方向的台州杜橋等地。
近年來,杜橋等地憑借着低成本的優勢迅速擴張。在一些區域市場上,已形成了和溫州眼鏡短兵相接的局面,并搶走了不少原本屬于溫州眼鏡企業的外銷訂單。
另一方面,以中高端為主的深圳眼鏡,從整體上看,無論是産品檔次,還是工藝技術,都勝過溫州眼鏡,這無形之中對于溫州眼鏡構成了很大壓力。
從國内面向看,我國目前的已形成的多個眼鏡生産基地,所面臨的共性問題是,原來廉價勞動力加進行OEM,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的今天已經難以為繼。
從國際面向看,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市場價格低廉,也對溫州的眼鏡産業産生了不小的沖擊。
問題3:整體産業結構有待優化
溫州眼鏡企業絕大多數是依賴外銷渠道的。
從上世紀90年代起,多數溫州眼鏡企業在嘗到了外銷的甜頭後,紛紛放棄了最初賴以起家的的内銷業務,轉而從事外銷業務。截至2005年,溫州眼鏡企業生産的産品中,超過90%的産品出口,隻有不到10%的産品供應國内市場。
近年來,随着外銷市場的競争日趨激烈,成本的上升使得外銷業務的利潤不斷攤薄,于是部分企業開始進軍國内的市場。
但迄今為止,溫州眼鏡外銷比例還是過高,2021年,在溫州眼鏡出口的主要市場中,出口歐美市場的份額依然占據總出口額的七成,其中出口美國31.23億元,同比增長49.4%,在所有市場中增幅最大。過分依賴外銷業務的格局一時得不到較大的改變。
國内市場雖然龐大,但并非是唾手可得的。國内市場存在着某些不規範經營情形,對溫州眼鏡企業打開國内市場是一種阻礙。部分原本已邁開内銷市場步伐的企業,因遭遇難題便知難而退了,放棄對國内市場的開拓。所以,溫州眼鏡企業中鮮少有企業在國内市場中獲得較大的突破和取得顯著的成果。
問題4:渠道建設落後于産業升級和發展的需要
由于長期以來主要依賴的外銷OEM和委托加工模式,多數溫州眼鏡企業在外銷業務中缺乏自己穩定可靠的銷售渠道,不少企業完全依賴當地外貿公司的訂單讨生活。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興衰榮辱完全取決于國際市場的大環境和總需求,當外部需求旺盛時,憑借和外貿公司多年積累的關系,有可能比較順利地獲得訂單,而一旦遭遇國際市場的風吹草動,在外部需求下降的情況下,特别是在金融危機、全球疫情形勢都不容樂觀,這樣的惡劣情況下,外部需求大幅下降,這些企業的日子就比較難過了。
03 溫州眼鏡産業進一步發展的嘗試
1.加快品牌建設步伐
2019年9月18日,以溫州瓯海地名申請的集體商标——“瓯海眼鏡”通過國家商标局審核。
隻要當地企業生産出符合标準的眼鏡就可以使用“瓯海眼鏡”這一集體商标,這就意味着,瓯海眼鏡的産業集群效應進一步擴大。
當然,部分企業也開始進行自主品牌的創造,目前已經有冠豪、亨達、通達等自主品牌。
從品牌建設角度講,深圳眼鏡業較早地意識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深圳眼鏡業目前已經呈現了産業規模較大、産品質量高端、産業集聚度高、生産配套完善的顯著特征,也是全球中高端品牌眼鏡鏡架的最大生産基地。
但是,僅僅生産,顯然不是深圳眼鏡業想要的。在質量過硬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的包裝,對技術的改造和研發,打造自有品牌。
目前較為成功的例子有華強眼鏡的「派士」、铠迪眼鏡的「琺卡木」等自主眼鏡品牌。
2.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為了加快眼鏡産業轉型發展,瓯海區針對性地制訂了扶持政策。例如,《關于促進眼鏡産業提升發展“新十條”政策》《瓯海區眼鏡行業“機器換人”專項資金管理使用辦法》以及《中國(瓯海)眼鏡小鎮“品牌街”招商辦法》。
其中“新十條”政策内容涵蓋研發設計、品牌培育、質量提升、企業培育、産業基金、企業上市、跨境電商、生産空間、眼鏡小鎮和機構保障等十大方面。這是瓯海建區30多年來支特力度最大、釋放紅利最多的單項産業政策。
另外,瓯海眼鏡小鎮(建設面積554畝,計劃投資50億元)已經建設完成且投入營業使用。按照官方宣傳,眼鏡品牌節是眼鏡小鎮最大的亮點與特色,前店後廠的模式使廠家到店鋪的供應鍊極短,極大降低了銷售的成本。可見,政府對眼鏡業發展支持的力度之大。
3.進一步完善優化産業鍊
一副眼鏡的生産并不能由一個廠家獨立完成,它涉及到多個零部件,此時産業的聚集效益顯得尤為重要。溫州有近千家的眼鏡企業,經過着幾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研發、設計、生産、物流、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的産業鍊。部件生産專業化,将眼鏡生産進行細分,這種生産方式可将利益最大化。
得益于瓯海較為完備的眼鏡供應鍊,和産業集群帶來的優勢,企業的清關、物流、退稅、互聯網服務對接等,眼鏡現貨供應鍊對接等需求的成本大大降低。
4.借力互聯網
在瓯海眼鏡小鎮,除線下交易外,政府還規劃了2.1萬方的眼鏡跨境電商産業園區,拟打造中國最大的眼鏡外貿和電商基地。
目前的疫情給眼鏡行業帶來了諸多挑戰,同時也帶來了機遇。中國(瓯海)眼鏡跨境電商園園内企業的眼鏡外銷數據從2020年的22億元再到2021年的29.1億元,其年銷售額實現了爆發式增長。即使是在2020年的疫情沖擊下,線上年銷售額也爆發增長至2019年的6倍。
可見,互聯網之于溫州眼鏡業的重要性。
04 知識産權情況
除了品牌和産業鍊之外,我們還關注到了溫州眼鏡業的知識産權情況。起因是,眼鏡行業的内銷和出口都很火爆,與之相關侵權案件也層出不窮。它涉及專利、商标、商業秘密、著作權等多種類型。溫州眼鏡業知識産權保護的主體覆蓋了市場監管、公安、文廣旅、海關等多個部門。
在專利方面,比如有溫州安視眼鏡公司訴臨海市某某鏡商貿有限公司侵害專利權案、溫州亨瑞光學有限公司訴鎮江健某某科技有限公司侵害專利權案等。
在商标方面,不得不提到的是,2020年的“Ana Hickmann”商标産品侵權案。“Ana Hickmann”是溫州中民眼鏡公司旗下的一個品牌。執法人員于突擊檢查時,現場查獲了标注“Ana Hickmann”商标的眼鏡2000餘副。經查,當事人無法提供使用上述商标的合法手續。
這說明了溫州眼鏡産品經受住了市場的檢驗并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才逐漸出現仿冒品。
在商業秘密方面,2018年溫州聖藍工貿有限公司前員工程某等5人密謀成立溫州某眼鏡有限公司,利用程某、林某的工作便利竊取聖藍工貿有限公司眼鏡設計圖、供應商信息、客戶信息等用于生産經營,構成侵犯商業秘密。以溫州眼鏡行業産品平均利潤率15%計算,違法所得約150萬元。
這是目前全省範圍内涉案數額最大、一次移送人數最多的商業秘密行政保護案件。
05 結語
所以,總體來看,溫州眼鏡業在發展品牌以及優化産業鍊的工作上,已經有了不少可圈可點的地方。
但是,我們可以,并且應當做得更好。
品牌的進一步發展,會随着知識産權保護法律的健全和力度的增強,會進入快車道。
産業鍊的進一步升級,也會随着政策工具的不斷投入而不斷進行。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溫州眼鏡業會更好。
以上,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原勇:《中國眼鏡,從“集體商标”到區域強勢品牌》;
2. 劉璇:《瓯海眼鏡發展經驗與啟示》
3. 莊鍵:《太陽鏡之城的蛻變》
4. 其他許多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