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2:22:59

肆筵設席,鼓瑟吹笙。升階納陛,弁轉疑星。右通廣内,左達承明。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千字文第十五講:)1

這一次講“肆筵設席,鼓瑟吹笙”。這兩句呢,是講古人宴會的時候都做什麼——開始怎麼樣,後來怎麼樣,最後又怎麼樣。實際上,古人說的“禮”相當一部分就是這些内容。

這裡面“筵”和“席”這兩個字需要解釋一下,我們經常說“筵(宴)席”,“筵”什麼意思?“席”什麼意思?

其實,古人舉辦筵(宴)席,跟現在有很大差别。古人沒有凳(椅)子和桌子(椅子是唐朝才從西域傳過來,所以叫“胡椅”),“筵”和“席”都直接鋪到地上。小時候,在農村有炕席,還是那種意思。還有日本人用的榻榻米,也是從這種形式發展過來的。舉辦筵(宴)席是很莊重的事,所以不能隻鋪一層,要鋪好幾層,最下邊那一層就叫“筵”,最上邊那一層就叫“席”。“肆筵設席”,其實就是在宴會開始之前,先把“筵”和“席”鋪好。這句話來自《詩經·大雅》。按《大雅》的記載,接下來是“授幾”。“幾”,類似現在的小茶幾,這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授幾”,就是把“幾”擺在“筵”、“席”上。“席”呢,有單人,有雙人。所以古人辦宴會都排成一排,每個人下面鋪上“席”,面前有個“幾”,就像電視劇裡演得那樣。這些擺好了,就可以上菜。菜是一人一份,都擺在你面前,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相當于現在的分餐制。中國人自古就是分餐制,那種圓桌吃飯是宋朝以後的事,八仙桌也是宋朝以後才有。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千字文第十五講:)2

這些做好了,接下來是“鼓瑟吹笙”。不像現在的音樂會單獨演奏,“鼓瑟吹笙”本來就是古代宴會的一部分(到唐朝又增加了跳舞,當然也是胡舞)。“鼓瑟吹笙”也是來自《詩經》挺有名的一首詩《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現在很多孩子高考結束,特别是大學錄取以後,要宴請老師,那個宴會叫“鹿鳴宴”,就是從這裡來的。這也跟後來的科舉有關系。離得太遠,不講了。

瑟和笙,都是中國傳統樂器。瑟跟古琴不一樣,古琴是七根弦,瑟是二十五根弦。(有聽衆提到古筝)有學古筝的,是吧?古筝是後來從西方傳過來的,不是中國本土的。古筝多少根弦?二十一根(聽衆答)。唐朝跟西域聯系特别多,所以從西域傳進來很多東西。不過,《詩經》裡有的,肯定是中國早就有的。

這是講“肆筵設席,鼓瑟吹笙”。

下面是“升階納陛”。“階”這個字,就不用解釋了。“納”,跟“升”是一個意思。“陛”,實際上也是台階,普通人家的台階叫台階,皇家的台階就叫“陛”。“升階納陛”,就是說順着台階往上走,最後到台上來。

中國人的建築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我們看故宮那些宮殿,還有一些大的寺廟、道觀,都是修在一個台子上,高出地面一截,前面再修台階。這種規制自古如此。前些年,考古學家發現商代宮殿遺址,就是修在這種台子上。當然,這種台子的大小是很講究的。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千字文第十五講:)3

我們都知道一個詞,叫“九五之尊”。這個詞怎麼來的?來自《周易》。《周易》是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爻。什麼叫爻?爻,就是長、短橫,一個長橫就是陽爻,兩個短橫就是陰爻。六爻自下而上構成一卦。比方說乾卦,是六個陽爻,最下面的叫初九,上面依次是九二、九三、九四、九五,最上一爻叫上九。這當中最尊貴、最好的一爻是九五。有人可能會問:上九不更好嗎?不是,中國人不是這種觀念。上九的爻辭叫“亢龍有悔”(大家看《射雕英雄傳》,降龍十八掌有一招就叫“亢龍有悔”)。亢,就是亢奮。龍升到九五的位置是最恰當的,再上升就過高了,成了“亢龍”,就會有“悔”。所以“九五”是《周易》六十四卦中最重要的乾卦裡最好的一爻,也就有了“九五之尊”的說法。

這一點也體現在建築上。剛才說到宮殿要修在一個台子上,這個台子和宮殿的大小要符合“九五”的要求。比如:太和殿,寬九間,進深五間。這是古人蓋房子的标準,皇帝是這樣,下面的王爺、侯爺、大臣都要相應往下減,這方面有詳細的規制。

還有一點,現在農村很多人家大門上有門釘,橫着幾路,豎着幾路,我看也沒有什麼講究。實際上,有皇帝那會兒,這種講究也是一樣的。像現在這樣修,會說你謀反,要殺頭的,因為超過了規制。

上一次講到,西安的清真寺大殿前有七根大柱子,那是西北最大的清真寺。西北回民多,所以清真寺修得特别好,也非常有名。按道理講,它最多能用“七”數,不能用“九”。因為這個清真寺大概是唐宋或者明朝修的,我記不準具體時間了,那時候規制相當嚴格。後來我聽解說員講,當時修清真寺是明“七”暗“九”。什麼意思?從外面看是七間寬、七根柱子,實際上裡面是九間。按“七”的規制修好後,又在兩邊分别擴了一間。當然,那時候他們不敢說,現在沒有講究了,才敢拿出來說。有人可能要問:既然是清真寺,為什麼要按照中國的建築風格修?我估計當時朝廷有規定,外面隻能修成那樣,所以從外面根本看不出是清真寺。裡面不讓我們進,隻有回民、信教的人才可以進去,估計應該跟中東的清真寺一樣。

講得遠了一點,回到“升階納陛”。

這裡面還涉及到一個詞。我們看電視劇,臣子見到皇帝總是說“陛下”。“陛下”這個詞,就是從這裡來的。不過,“陛下”最早不是指皇帝,而是臣子。臣子在“陛”下面給皇帝彙報,先要提醒皇帝一下:下面有人跟您說話了。後來,慢慢就用“陛下”代替對皇帝的稱呼。

中國古建築講究很多,還有一個詞叫“丹墀”。我們到故宮,看大殿前面的台階中間有一個石雕,上面有龍、鳳(慈禧太後墓前那個雕的是鳳在上、龍在下),有人管這個石雕叫丹墀。實際上,這隻是“丹墀”的一部分,“墀”還包括台階以上的空地。這些加上台階,都要用朱砂染成紅色,所以叫丹墀。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千字文第十五講:)4

下面是“弁轉疑星”。前面講過《詩經·淇奧》裡形容君子——瞻彼淇奧,綠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秀瑩,會弁如星。“弁”,就是皮帽子。“會”,是說這種帽子是拿皮子一塊、一塊縫起來的。帽子中間的縫裡鑲嵌着寶石或玉石,陽光一照,像星星一樣閃亮。這就叫“弁轉疑星”。

再下面是“右通廣内,左達承明”,這是說長安城裡的兩個宮殿。“右通廣内”,是說建章宮裡右邊(也就是西面)是廣内殿。廣内殿是幹什麼的?相當于現代的圖書館、博物館,是皇帝收藏圖書、文物、古玩兒的地方。“左達承明”,說的是未央宮,未央宮裡左邊是承明殿。承明殿是皇帝會見大臣的地方。也就是“既集墳典,亦聚群英”。

“墳典”,是中國人的一個傳說。中國人特别重視文字,據說每一個代有每一代的文獻,從三皇五帝就是如此。“墳”是三皇時代的書,“典”是五帝時代的書,合在一起叫“墳典”,也就是所謂三墳五典。實際上,後面還有一句,叫八索九丘。八索,是指八卦。因為八卦的爻有點像繩索,就叫八索。九丘,中國自古傳說有九州,每一州都有自己的書,就叫九丘。這是古人的說法。我們現在知道,到商朝才有甲骨文,所以不可能有這種書。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千字文第十五講:)5

關于三墳五典,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人叫袁枚,非常有才,做過幾任地方官。後來因為仕途不順,辭官不做,在江甯(也就是現在的南京)買了個園子,叫随園。他寫的詩就叫《随園詩話》,非常有名,對詩詞感興趣的人都知道。這個随園也很有意思,有人說是《紅樓夢》裡大觀園的原型。因為這個地方原來是江甯織造園,江甯織造是曹雪芹祖上的官職,所以是曹家的舊宅。後來曹家沒落,園子荒廢了。袁枚買過來後,裝修了一番,弄得特别好,還寫了幅對聯,挂在門口,上聯是——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下聯是——斯人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是《蘭亭集序》裡的話,意思是說,這地方風景多麼、多麼好!“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是說,我讀過這些書,多麼有學問!那時候,清朝有三大才子:北方是紀曉岚,南方是他,還有一個趙翼。趙翼跟他一樣,也是大才子,寫過《廿二史劄記》——非常有名的一本書,研究曆史的人都離不開。袁枚把對聯貼上後,趙翼很不服氣,有一天到袁枚家,把名片遞過去,說:我要見你們家主人!當時,袁枚沒在家,隻有管家在。管家一看是趙翼,就畢恭畢敬地說:您看,我們主人沒在,您有什麼事跟我說吧,我給您轉達。趙翼說:我來借書。管家問:您借什麼書?趙翼說:三墳五典。說完,趙翼就走了。袁枚回來以後,管家跟他彙報,袁枚想:我這牛吹得太大了,我說讀過三墳五典,哪有什麼三墳五典,那是傳說中的東西,趙翼這是找茬兒來了,人家給我借,我沒有呀!怎麼辦?趕緊把對聯撤了吧!

千字文第八課講解(千字文第十五講:)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