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馬對于我們人類的生活來說,就變得十分重要了,特别是在現代交通工具還沒有出現之前,幾乎絕大多數的陸上交通工具,馬都是重要的主角。馬在古代承擔着交通運輸、戰争軍事、農業生産等主要動力,即便是到了現代,在某些地區,馬仍然被廣泛當成役畜使用,随着時代的進步,馬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比如生産乳肉、觀賞、競技等等。
馬的進化簡圖
馬起源于距今約5500萬年前的北美,曆經幾個重要發展階段之後,成了現在的模樣,目前始馬被認為是馬科中最早的成員,也就是馬的祖先,始馬體型較小,如同狐狸一般,前面兩隻腳有4指,後面兩隻腳為三趾,與現代馬有很大的差别。
目前馬的馴化确切時間還有待考究,不過目前大量證據表明在距今5000年前的銅器時代,馬就被馴化了。
草原上的斑馬
相信可能不止我一個人這麼想過,實際上還存在另外一種馬,那就是斑馬,從外形上看,斑馬有着漂亮的黑白相間外表,身體結構與普通家馬差不多,為何沒有人馴養斑馬用于乘騎、使役或者畜牧業呢?
難道曾經的古代人或者先祖們就沒有動過這個念頭嗎?答案當然不是,曆史上,包括現在也的确有人嘗試馴服斑馬,但是也僅僅是少數的例子,遠遠并沒有形成規模。
一些馴服斑馬的例子曆史上非洲人做過很多次斑馬的馴服嘗試,另外,當年英國人殖民到非洲這片土地的時候,也盯上了這裡的斑馬,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以失敗告終,斑馬野性難馴,即便是成功了也隻是個例,隻是簡單的馴服而已,遠遠沒有達到馴化的程度。
目前根據的文獻記載,大多數都是富人們的嘗試,因為他們有錢有閑,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在這上面去嘗試,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了。
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和他著名的斑馬拉車
沃爾特·羅斯柴爾德就曾做過這種嘗試,他當時馴服了幾匹斑馬用來拉車,并且招搖過市,在白金漢宮的外面進行表演,引起了很大的騷動,但是這也僅僅是暫時壓制住了斑馬的本性,一旦發情時候,就不受控制了。
羅森多·裡貝羅騎着斑馬
1907年,肯尼亞内羅畢的一位醫生羅森多·裡貝羅,他就把斑馬作為日常上下班的交通工具;
喬治·格雷
18世紀中期,喬治·格雷把他在南非的斑馬運到了新西蘭,用來拉車;
《斑馬競賽》劇照
當然,如果說斑馬被用來騎的最著名的事迹,當屬《斑馬競賽》這部電影,當時為了拍攝這部作品的時候,劇方就曾找人馴服了10匹斑馬用于影片拍攝,在頂級馴獸師史蒂夫·馬丁的幫助下,這些斑馬能夠完成大多數指令,當然包括乘騎。
草原上的斑馬家族前面說到過馬的起源,而斑馬正是由400萬年前的原馬進化而來,斑馬的史前馬是克文馬,身形體态跟如今的細紋斑馬較像。斑馬是一種群居的動物,社會性很強,它們一起覓食,一起玩耍。
但是斑馬的群體又不太像角馬等其他食草類動物群,斑馬群大多數由雌獸以及未成年幼崽組成,成年雄性斑馬喜歡過獨居的生活,隻有等到雨季到來的時候,才會與雌性斑馬短暫生活在一起,目的就是交配繁育下一代。
三種斑馬及其分布圖
斑馬是非洲特有的一種動物,目前一共有3種,分别是非洲東、中、南部的平原斑馬,頭體長2-2.4米,平均體重約350千克,身上的黑條紋比較寬,雄性斑馬喉部有垂下來的肉;非洲西南部的山斑馬,頭體長2.1-2.6米,體重在240-372千克之間,是三種斑馬裡面最小的品種,身上的條紋較少,但是很粗,頸背鬃毛較短;非洲東部的細紋斑馬,頭體長為2.5-2.75米,體重在350-450千克之間,是體型最大的斑馬,其特點就是條紋很細,而且分布很密。
斑馬條紋的作用及其自身優勢斑馬外形很漂亮,身上黑白相間的色彩看似單調,但也正如大熊貓隻有兩色一樣,屬于百看不膩的類型,不過更重要的是,這些條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斑馬身上的條紋,其實早在母體妊娠早期的時候就已經在胚胎中形成了,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保護色,相對于純色系的動物來說,斑馬的這種條紋極具迷惑性,正如老虎身上的斑紋有助于它在森林藏身一樣,斑馬黑白相間的條紋,在陽光或者月光的照射下,會反射出不同方向的光線,使得斑馬整體輪廓看起來很模糊,遠遠看上去很難與環境分别開來。
斑馬條紋在軍艦上的應用
另外,早在150年前,人們就已經把目光盯向了斑馬的條紋,并且展開了研究,如今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斑馬的這種條紋,對于防止蚊蟲叮咬有奇效,這種結構對蚊蟲有一定的迷惑性,能夠分散和削弱草原蚊蠅的注意力,這種保護機制後來被用于各種途徑當中,比如在軍艦上面塗上類似于斑馬條紋的色彩,能夠起到模糊對方的視線的效果。
關于斑馬的實驗
牛虻在三種對照組的行為表現
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搞了一項研究,大緻過程就是給一匹普通的馬穿上不同的“馬甲”,分别是純黑、純白,以及斑馬的條紋狀,然後研究牛虻在這三個對照組的表現。研究發現牛虻落在穿了斑馬狀“馬甲”的這個對照組身上的頻率要比其他兩組低很多,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牛虻似乎在斑紋面前變成了“近視眼”,判斷不出距離感,常常會一頭撞在“馬甲”上,這進一步說明了斑馬的條紋極具迷惑性。
相較于非洲的其他食草動物來說,斑馬有着很強的消化能力,這保證了即便在食物匮乏的季節,斑馬也能在低營養條件下很好地生存下去。另外,在非洲疾病面前,斑馬的抗病能力要比普通的馬強很多。
斑馬适不适合騎?前面說了那麼多,那麼斑馬究竟适不适合騎呢?答案是不适合,首先我們從現實來看就已經知道了答案,畢竟到現在為止,斑馬的乘騎至今沒有發展成規模,遠遠沒有達到馬、驢等役畜的水平。究竟哪些方面使得斑馬不适合用作交通工具呢?
首先就是性格問題上,斑馬相對于馬、驢來說,都要暴躁很多,它們常年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這裡被稱為動物的天堂,但是也是最兇險的地方之一,有很多的食肉猛獸出沒,由于生存環境使然,斑馬的性格偏向于一驚一乍,任何輕微的風吹草動都能使它警覺躁動起來。
發怒的斑馬
大多數動物都會有應激反應,可能你站在性子比較烈的馬屁股後面,它會給你一腳,但是如果站在斑馬後面,它會用前肢支撐跳起來飛踹。另外,斑馬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它比較喜歡咬人,而且跟烏龜差不多,咬住就不松口。在當今一咬比較發達的年代還好,但是如果在古時候,被斑馬咬傷的話,很可能就會感染上緻命的病菌。
到了發情期的時候,斑馬會表現出躁動不安,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聒噪”。一般來說,馬隻會打響鼻,聽起來不招人煩,而斑馬像是一個話痨一樣叫個不聽,聲音還很難聽,跟驢嘶鳴差不多。如果在普通農家還好,可一旦用于行軍打仗的話,帶斑馬上場無疑是累贅。
草原上的斑馬群
斑馬适不适合畜牧業?既然斑馬不适合騎,那麼像養牦牛、羊一樣用在畜牧業總可以了吧?實際上這可能也不行,至于為什麼?還得從斑馬身上找原因。一般來說能夠被大規模飼養的動物都必須具備某種習性,并且這種習性能夠代代遺傳并且穩定保留下來,這種習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家族性。
斑馬雖然也是一種群居的動物,但是其内部結構不像牦牛群一樣,可以說斑馬是孤獨的群居動物,一個斑馬群當沒有外來威脅的時候,是比較松散的,沒有所謂的“領頭馬”。
羊群
當人們放養一群牦牛或羊的時候,隻需将領頭的控制好就行,但是如果放養一群斑馬,你就需要一頭一頭地将它們趕回圍欄裡面,當數量少的時候還能應付過來,可一旦形成規模,單單靠幾個牧民想要辦到,确實不易。
從斑馬的性格上來說,一旦人們趕它,它就會恐慌,變得危險暴怒,牧民就危險了,另外,這還會進入一個死循環中,一頭斑馬的躁動不安會影響周圍的個體,周圍斑馬的不安又加劇了這頭斑馬的驚慌程度。
動物能被馴化需具備的條件縱觀如今已被人們馴化,并且大規模飼養的動物,都有那麼幾個顯著的特征,在這些特征裡面,無論是缺少了哪一個,可能都會使馴化結果失敗,下面來看看動物能夠被馴化需具備的條件:
當然,以上的前提都是生存作為第一要素考慮的,畢竟在4000多年以前人們馴化動物都是為了生存,如果是考慮到現代馴化用來當做寵物的,那就另說了。
一些被暫時馴服的野獸
還有我們需要搞清楚馴服跟馴化之間的差别,馴服隻能說是動物天性被暫時壓制住了,就如同那些被騎的斑馬、馬戲團表演的老虎一樣,一旦它們生出的後代如果不加以訓練的話,依舊不會服從。而馴化之後的狗狗,從出生開始就粘着人類了。
馴化斑馬的意義可能現代人馴服斑馬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和其他的用途,但是在人們第一次嘗試馴服斑馬的時候,其目的都是很簡單的,主要是用來充當家畜,但是經過漫長的嘗試之後,發現并不會成功,所以也就放棄了。
疾馳的駿馬
或許飼養成千上萬隻,經過數十代的艱苦選育,最終也能得到性格溫順的斑馬後代,但是這樣做對于當時所處的年代來說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斑馬有着更好、更容易被馴化的替代品。
(喜歡請給個贊,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