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如何看是不是三伏天

如何看是不是三伏天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16:10:12

俗話說:“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随着大暑節氣的到來,我們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時間——三伏天。我們都說三伏天,但到底什麼是三伏天?三伏天是怎麼确定的?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三伏的那些事。

所謂三伏,指的是初伏、中伏、末伏的統稱,通常是出現在公曆7月中旬到8月下旬之間,長為30或者40天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是北半球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有“熱在三伏”的說法。

那麼三伏是如何規定的?根據《陰陽書·曆法》所記載的規定,“夏至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立秋後初庚為後伏,謂之三伏”。也就是說,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為末伏。這個說法成為後來推算三伏所采納的依據。

如何看是不是三伏天(三伏天是怎麼确定的)1

(圖片來自網絡)

夏至和立秋作為我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内容,我們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庚日又是什麼意思呢?

這就要從我們古代曆法中涉及到的幹支紀法說起。我國古代的“幹支紀法”(有時稱幹支曆,但應注意其并非“曆法”,隻是一種“紀法“),是一種是采用10個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12個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一定規則相配合,用來記年、月、日、時的方式。具體使用時,采用天幹、地支各一個字(要注意的是,這裡必須是天幹地支各一個字,不能兩個都是天幹或者都是地支),并且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兩兩一組。比如蘇轼在《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提到的“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其中丙辰就是幹支紀年的方式,丙是天幹,辰是地支,天幹在前,地支在後,兩兩一組;再比如我們看一些古裝劇中有時會提到生辰八字,也是用這種幹支的方式來記某人出生時的年、月、日、時,每組兩個字,共八個字,因此叫生辰八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子

乙醜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醜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醜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醜

壬寅

癸卯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醜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幹支表

了解了幹支曆的基本規則,我們也不難推算出,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的組合總共有60種。而庚日就是指幹支記日中帶“庚”這個天幹的,共有六個,即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及庚申日。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陰陽曆》中關于三伏的說法,以今年為例,我們翻開一本有幹支曆内容的日曆會發現,今年夏至日(6月21日)為乙巳日,然後本着夏至日後“第三庚為初伏,第四庚為中伏”的原則往後數,發現第三個庚日為7月16日(庚午)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7月26日(庚辰)為中伏。同樣的,“立秋後初庚為後伏”,今年立秋為8月7日,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為8月15日(庚子),也就是末伏。按照這個原則,大家基本上可以自己推算每年的三伏是哪一天了,但是這裡面有一個特例,就是夏至及立秋當日遇到庚日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當天的庚日就算第一個庚日(陳遵妫著《中國天文學史》)。

如何看是不是三伏天(三伏天是怎麼确定的)2

(圖片來源:壽星天文曆,作者圈出其中庚日

因為幹支曆中是天幹在前,而天幹總共是十個,因此兩個庚日之間間隔為十天,基于此往往人們普遍認為三伏天共計三十天。事實上,并非總是如此。我們再回頭對照三伏的劃分規定:第三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為中伏,因此初伏到中伏間隔一定是十天;末伏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也是十天,所以,三伏的長度變化取決于中伏的長度,即夏至後第四個庚日到立秋後第一個庚日之間的天數。

由于夏至和立秋的日期幾乎固定,所以中伏的天數取決于夏至與立秋之間有幾個庚日:如果有4個庚日,那麼第五個庚日便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這樣中伏有10天,三伏共30天;如果有5個庚日,那麼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則為夏至後第六個庚日,中伏有20天,三伏共40天。

如何看是不是三伏天(三伏天是怎麼确定的)3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三伏有30天或者40天兩種情況,比如今年就是40天,但這并不能說明今年是否會比三十天的情況更熱。其實根據三伏的劃分,我們可以知道三十天也好,四十天也罷,隻是因為幹支紀法與二十四節氣之間的對應方式造成的, 與三伏天是否酷熱、持續酷熱的天數是否很長,沒有必然聯系。每年的盛夏會不會特别熱,說到底是氣象學上的問題

來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