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不斷付出努力會不會白費?在業内享有“中國地産教父”美譽的鄧智仁,有自己的一些感悟。
以下為他的觀點:
在我培訓公司的管理人員和銷售人員時,我通常講一些真實和一些虛構的故事以令聽者容易吸收内在真實含義,但我的開場白會首先說明努力工作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當我們去某公司工作,究竟是為誰工作?為老闆?幫老闆賺錢?不是為自己嗎?當公司老闆因為經營問題而欠員工工資,員工每天回公司後就聊天,玩手機,因為公司沒有發工資,所以員工也不工作,也不生産。那麼誰的損失更大?
大家肯定認為是老闆,因為他沒辦法賺錢!但實際上,員工損失更大,因為除了沒有收入外,還損失更寶貴的東西~時間。金錢失去了,可以賺回來,但時間失去了,永遠賺不回來,财富可以失去,但經驗和能力不會,永遠依附在你腦袋/靈魂裡。
我們工作不隻是為了養家活口,更是增加了我們的能力和智慧,它們才是無價之寶。但将時間花在适當的睡眠,旅遊,陪子女玩耍,看有意義的電影或運動不能算是浪費時間,因為這些活動是儲存能量,然後發揮在工作上。
我在家裡是老大,19歲開始出外賺錢,背起家庭七口人的責任。我當時是香港曆史上最年輕的警察督察(相等于軍隊中的排長,少尉),受警官學校嚴格訓練,熟讀法律,管理和應付危機。但當我在24歲升為高級督察時,牽連一宗龐大貪污案,迫使我辭職,後來又連番在商場失敗,又投了200多封求職信,隻有一次面試機會也失敗,令我完全心灰意冷,認為自己學無所用,于是改變了生活方式,努力閱讀中英文書,研究佛教和基督教,整整兩年。
最後,偶然在地鐵裡,碰上一位經濟上比我更困難的朋友,又再經過很艱辛的過程,變成一位小富豪,其後在國内商界又遭遇一連串的起起落落,可謂真正身經百戰。回顧在我身上所發生的事,發現我所有挫敗的工作經驗一點兒都沒有浪費,以往所有的失敗和經曆,煉就了我無比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腦子分析能力特别清醒,解決困難能力超強,适應環境能力特快。
結論:失敗乃成功之母。(但,當今很多事業失敗者則歸咎于 成功乃失敗之父)。
當我培訓學員或員工一段時期後,因為講過很多真實和虛構故事,我會詢問聽課者究竟最喜歡那一個故事。出乎我意料之外,絕大部分喜歡以下我的虛構故事:
有一個小孩,在路邊行人路上見到一塊石頭,妨礙行人路過,于是他試圖搬移它,但因為力不從心,就求救匆匆路過的行人,但路過的行人太匆忙了,沒有人願意幫忙這小孩。但這小孩沒有放棄,仍然求助路過行人。經過半個小時的求助,突然有一個人出現在他面前,他并不是小孩求助的路人,而是在路邊觀察着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雖然求助屢次失敗,但并沒有放棄,于是他自願走過去幫助這小孩,解決了問題。
是否很簡單的故事?但具有很大含義。也經常發生在本人和很多人身上。
在我們荊棘滿途的人生上,你永遠不知道誰會幫助你,或誰是你的珍貴顧客,或誰會陷害你!你所需要做的事,就是虛心真誠待人,努力工作,不怕困難/失敗,不要自作聰明,意外的驚喜就會出現在你面前。這不是天意,不是顯靈,是你播種的成果。
我有一次應邀到澳洲一龐大房地産中介公司LJ HOOKERS 講座,希望告訴業務員我如何從'負'手興家,到擁有勞斯萊斯,遊艇和豪宅。我用英文簡單告訴這些年輕人,過程不是很複雜,隻是認定方向,“埋頭苦幹”,WORK HARD!作為一名業務員,頭腦單純一點更好(不代表愚蠢)。
所以,我在中國各地,包括北京、石家莊、沈陽都使用'鳳凰計劃',即烏鴉變鳳凰(香港用),麻雀變鳳凰(國内用),培訓無數的新入行業務員,就是喜歡他們的純潔。我從來不培訓口才,以免污染他們心靈。結果,很好的業績證明一切!
最後,我以前寫過一些文章,用最簡單語言描述“因,果”,因果即是5-3=1 1,但我們看不見2這結果。努力所種下的是“因”,你不一定看到“果”,但已默默地存在了。假如你相信再生/輪回,就更不用解釋---今生用不着,來生吧!
PS:鄧智仁先生利用最近閑暇時間,分段講述一些親身經曆的個人和商場經驗,有别于現在大家聽到和看到的理論或以訛傳訛别人成功/失敗故事,希望能夠帶給人們一些提示,讓人們少走彎路。每一篇文章更隐藏一些深層人生哲理)
編輯|幺哥
出品|衍射财經00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