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國網友讨論:是否應該廢除簡體中文?恢複繁體字?
很多海外華人和日韓網友認為:
繁體在中國和漢文化圈(即日韓和東南亞等地區)已經使用了上千年。
而簡體字隻不過是漢字的速記形式,并非真正的漢字,隻有通過繁體學習中文才能有深刻的理解。
現代電腦和手機避免了繁體字書寫麻煩的尴尬,所以中國更應該廢除簡體字,恢複繁體!
(日韓稱簡化的字為“略字”)
同理,有日本網友認為:“日本新字體也應該廢除,日語應該重新采用繁體字!”也就是日本人所說的“舊字體”。
還有網友充滿期待認為:
中國如果廢除簡體字,以繁體字為基礎,創造一套通用的漢字标準,那絕對會加強現代漢字文化圈的交流,甚至可能在東亞地區掀起一場“文化複興”活動。
有外國網友認為這樣的想法太過理想了,嘲諷道:
“現在13億中國人使用簡體字,幾乎是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簡體字使用者的數量,是西班牙語和英語的三倍以上,你現在竟然要把13億人的核心語言廢除?”
早在1909年,陸費逵就已發表論文《普通教育應當采用俗體字》,這是曆史上第一次公開提倡使用簡體字。
現如今,除了港澳台和海外地區,我們大部分人接受的都是簡體字教育,隻有一些老人才會寫繁體字。
其實“簡繁之争”早已塵埃落定,簡化漢字隻是提高效率的方法。
那些憂心簡體字不是“正統”,不能體現漢字文化的,不如多擔心下現在寫字人的越來越少,提筆忘字的人越來越多...
再說,我們又不是不用繁體了,從小學的文言文,到新華字典,處處都有繁體字的身影。
中國凡是受過教育的人,大部分都認識繁體字,當然,會寫又是另一方面了。
始皇統一的時候,廢了六國文字,隻能使用秦國小篆,是因為秦國小篆比其他六國更好麼?那可不見得!
歐洲這麼多國家,語言文字不統一是基本原因之一,如果當時始皇不廢六國文字的話,中國跟現在的歐洲應該差不了多少!
從甲骨文到小篆再到隸書楷書,漢字一直在簡化,用最少的筆畫,表達最多的意識,這是趨勢。
至于那些還在糾結“正統”與否的,甲骨文比任何文字都要“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