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無匹》
《世無匹》,清代著名小說,孤本, 現藏英國博物館,(清.娥川主人編)本書為清代小說中醒世名作,分"風、花、雪、夜"四集情節引人入勝,扣人心弦。褒俠肝義膽,筆鋒揚笑,斥奸佞邪客,筆揣刻刀,風花中明辨世理,雪夜中恩怨分明。
2 《鳳凰池》
作者:煙霞散人
《鳳凰池》,十六回,清煙霞散人撰。煙霞散人,據今人考證,即為康雍年間劉璋。
劉璋,字于堂,号介符,号煙霞散人、樵雲山人,陽曲(今山西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1696)舉人,雍正元年(1723)任直隸深澤縣令。劉璋深谙世态,體察民情,深受百姓愛戴。任官四年,因前任縣令之咎而被解職。乾隆十年(1745)仍在世,卒年不詳。
劉璋一生創作過多種小說,除本書外,尚有《斬鬼傳》、《飛花豔想》、《幻中真》等。善畫,有青綠山水畫軸傳世。
3 《咒棗記》
《咒棗記》又名《薩真人得道咒棗記》 作者為鄧志谟,明萃慶堂刊本,正文卷端題“锲五代薩真人得道咒棗記”,卷首有〈薩真人咒棗記引〉。末署“竹溪散人題,時萬曆癸卯季秋之吉”。據此知書成于萬曆31年(1603)。
《咒棗記》中寫薩真人積善學道,升飛成仙的故事。書中寫懲戒王惡的情節,又見明餘象鬥《北遊記》第22回〈祖師河南收王惡〉中,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此種靈怪傳聞當時在各地都有傳播,小說家采集并利用時,大同小異,此詳彼略,未必一定有傳承關系。《咒棗記》也是根據這些傳聞彙集、加工、整理而成的。《咒棗記》隻存明建陽萃慶堂餘氏刻本一種版本,現藏日本内閣文庫。書的版式、插圖與《飛劍記》全同,惟目錄後多幅“薩真人像”而已。此書據内閣文庫本影印,與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說叢刊》的本子同出一源。
4《幻中遊》
《幻中遊》,孤本小說,(清.步月齋主人 乾隆三十二年刻本)書寫明代史實,反映魏忠賢專權,剛直不阿的石峨一家的悲歡,其中忠臣孝子、烈女節婦、良師信友、義仆賢妓、無不悉備、俾看官可以啟其善念,遏其邪心,較之偷香竊玉之态,閨閣床笫之言,大有異處。
5 《引鳳箫》
作者:楓江半雲友閱:鶴阜芟俗生校點:李仲凱
全書十六回,有清代刊本。書署“楓江伴雲友輯,鶴阜芟俗生閱”,然作者真實姓名與生平事迹皆無可考。書中寫主人公自引娶金鳳娘為妻,收婢女霞箭為妾,以三人名中各取一字,合為《引鳳蕭》。本書以才子佳人小說形式,寫宋代的曆史事件——王安石變法,并表現出作者的政治觀點,這在小說中是不多見的。
6 《恨海》
晚清小說,十回。署南海昊趼人,光緒三十二年(1906)九月上海廣智書局出版單行本,标“寫情小說.後收入阿英編《庚幹事變文學集》。
此書以庚子事變為背景,叙說兩對青年男女的婚姻悲劇。吳趼人對此書頗為得意,僅十日而脫稿,自雲:“出版後偶取閱之,至悲慘處,辄自堕淚.亦不解當時何以下筆也。”小說旨在言情.伯和與棣華,仲藹與娟娟兩對情侶,因一場曆史浩劫而毀滅了百年情好,伯和從翩翩佳士變為自暴自棄、不肯回頭的浪子;娟娟從嬌憨少女變為倚門賣笑的浮花浪蕊。這在半殖民地的上海,都有相當普遍的典型意義。此書藝術上較為圓熟,描寫細膩,委婉深曲,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
7 《燕子箋》
清代小說。六卷十八回。有迎薰樓刊本,題“玩花主人評”。阿英藏本作者署“澹園”,其真實姓名不可考。
小說根據明末阮大铖同名傳奇改編,唯首尾各加一回。首回痛訴阮大铖為魏閹餘孽,然亦盛贊《燕子箋》,認為不可因人廢言。末回以比較小說與傳奇之異作結。全書雖未脫離一夫多妻、才子佳人的俗套,但情節曲折生動,人物描寫細膩感人,語言活潑而富有情趣。書雖據傳奇改編,然能根據小說特點,形成獨特的風格,并不給人以蹈襲之感。
8 《花影集》
《花影集》共四卷20個故事組成的小說集。系明朝陶輔編撰。初其世便因其理氣之正而聞于其時,後夕川老人感其“關世教,正人心”,扶綱常而将其手抄傳世。
《花影集》前有序、引、每卷五篇。首之以《退逸子傳》,終之以《晚趣西國記》。間有《劉方節傳》、《東丘侯傳》實錄忠教節義,足為世勸;《郵亭午夢》獎人臣之忠義;《四塊玉傳》與《心堅金石傳》托詞比等。以為淫邪和媚俗敗德緻禍之懲等等,文詞蓋世前人所作的《餘話》《新話》等作。是一部少有的弘揚正氣,揚善懲惡,教人聞道的世情小說。
9 《蝴蝶媒》
《蝴蝶媒》一名《鴛鴦夢》、《鴛鴦蝴蝶夢》、《蝴蝶緣》,全書四卷十六回。題“南嶽道人編”、“青溪醉客評”,别題“步月主人訂”。編者與評、訂者生平均不詳。
《蝴蝶媒》現存各早期刊本均不标刊行年代。日本寶曆甲戌(1754,清乾隆十九年)刊《舶載書目》著錄此書,據此知《蝴蝶媒》初刊不晚于乾隆初年。
10 《麟兒報》
人之涉世,欲取功名富貴,莫不貴乎能文,然而劉蒉不第;莫不貴乎善武,然而李廣難封。此中得失似别有主之者。惟其有主,故營求百出,攘奪萬端。無論搏沙捕影,徒勞智計,即僥幸于始,亦必淪喪于終,安能獲悠久自然之享。若然,則富貴功名,終将誰屬?
吾見香山發還帶之裴,竺橋付渡蟻之宋,埋枯骨開八百之基,哀王孫獲千金之報,此俱不過一念之仁耳。而善念動天,早已錫福于無窮矣。
請論之,廉老一窮夫婦也,推其願,衣食飽暖足矣,何暇作白屋公卿之想?即勳之曰為善降祥,亦不敢以一蔬一飯之小惠,而妄思其厚報。孰知德不在大小,貴乎真誠。真誠,則已飽而念人之饑,己暖而念人之寒。不待來求,而先為之心動。縱使無力,亦為之不倦。此其心何心?天高地厚之心也;此其量何量?民包物與之量也。有此心量,雖對之聖賢而不慚,質之鬼神而無愧。即暗然一室,而理之所在,必感必通。何況恰恰逢仙,安有不明承其指點,暗示其機關,以廣上天錫善之旨,而不忍為善付之空言也。故溝渠老蚌,一旦生明月之珠;破枥小駒,千裡逞渥窪之駿。
至于幸尚書之巨眼,迥異塵僚;幸小姐之幽貞,超邁閨秀。忽被斧柯作惡,遭逆明不得已妝男私奔,迫窮途沒奈何就女成婚。其中隐藏慧識,巧弄姻緣。按之人事,無因無依,驚以為奇;揆kui之天理,皆從風雪中來,信其不爽。嗟嗟,天心甚巧,功名富貴不能加于無文無武之廉老,乃榮其子以榮其父母。所以謂之麟兒報也。處世者,必樂覽于茲篇。
歡迎大家訂閱我的頭條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