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除了日常接觸的這個世界,還存在着另外的世界?
在《單讀 17:人的困境》中,攝影師王轶庶便運用影像呈現了他的“第二世界”。在他看來,雖然人們需要依賴第一個世界的東西生活,但第二個世界才更能引起他的興趣。今天,我們回顧了他在《單讀》中的部分作品,借此進入他的第二世界。
攝影師王轶庶
王轶庶 第二個世界
生于 70 年代,畢業于西北師範大學中文系。曾為媒體工作者。作為攝影師,在中國藝術攝影領域深耕超過 15 年。2007 年其作品在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并收藏。他還是 2010 年度瑪格南圖片社基金獲得者。有收藏家認為他是為數極少的具有天賦的攝影師。曾在中間美術館、CIPA 畫廊、C14 等空間舉辦展覽。
王轶庶的照片彌漫着一種謹慎的暧昧氣息,既來自于現實,又遊離于現實;既單獨成立,又整體積聚。其照片的色彩感,并不誇張矯飾,是拍攝對象的形态體現,也是不易察覺而恰如其分的表征。所有這些都通往他的叙述核心:人在身體和精神上的可能——可能的身份、可能的關系、可能的狀況、可能的動作、可能的痕迹、可能的變化、可能的處境、可能的結局、可能的命運。(姜緯)
山西五台山,2016
上海,2017
如此耐人尋味的氣息,源于王轶庶對攝影的深刻認識:“我們的生活周邊至少有兩個世界,或者更多。一個是我們所熟知的,按照世界法則運轉的,人之常情什麼的;另一個則是說不清道不明的,閃一下讓你看,不注意就溜過去了。第一個世界的東西我雖然依賴它,但沒什麼興趣,不解渴。在攝影裡,我主要是對第二個世界感興趣。”
日本富山,2016
甘肅永靖,2016
難以描述的照片,目的意義方向不明的攝影,倏忽一瞬的飄乎卻又像鋼闆一樣堅固的照片,不依附于題材和闡釋的照片,一些來自于現實卻又遊離于現實的照片。在此之上有些東西溢出了,又有一些沉在深處。我不理解很多事情,我相信有些事物是因為攝影才真正成為事物或成為另一種事物,我稱之為“無中生有”。
——《無中生有》
新疆阿勒泰,2017
浙江烏鎮,2016
江蘇無錫,2017
内蒙鄂爾多斯,2017
甘肅張掖,2017
天津,2016
編輯|是鴨
圖片由攝影師提供
點擊上圖,購買全新上市的《單讀 17 :人的困境》
▼▼第二世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