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葉集》為日本古代“和歌集”,全書共20卷,包含“長歌”、“短歌”、“旋頭歌”、“佛足石歌”、“連歌”五種文體,一共4536首。其中總歌數目為4208首(多為五七五七七的短歌,占全部的90%),此外還有長呗265首,旋頭歌62首,佛足石歌1首,還包括4首漢詩。
萬葉集
成書年代及編者因為成書年代存在很大争議、作者衆多,甚至連該書準确的編者都弄不清楚,目前公認的主要編者之一是大伴家持,據可靠史料記錄他确實參與了其中的編撰工作。成書年代亦不是很明确,前後曆經了多次編撰,一般認為是奈良末期就有了現在的樣子,但是也有觀點認為在平安時代前期也有相關的編撰痕迹。
大伴家持
《萬葉集》的曆史分期主要的作家根據曆史時期可以分為四期:第一期從舒明天皇繼位(629)到壬申之亂(672)為止,主要作者有有間皇子、額田王等;第二期從壬申之亂到遷都奈良(710)為止,主要有柿本人麻呂;第三期為平城京遷都到天平五年(733),即奈良時代前半期,主要有山上憶良、山部赤人、大伴旅人、高橋蟲麻呂;第四期為天平六年到天平寶字三年(759),即奈良時代後半期,主要有大伴家持、大伴坂上郎女等。《萬葉集》最大的特點就是作品來源十分廣泛,不問出身,不分階層,而隻看作品質量。因此不僅有皇族、貴族、官僚群體的作品入選,還收集了很多像農民、征用士兵等一般民衆的作品。日本人認為,和歌這種不問身份的姿态,即使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稀有的特例。确實,重視一般民衆的文學創造,不僅有利于優質文化的傳承與傳播,也有利于優秀作品的推陳出新。
全書構成
為何取名《萬葉集》至于這部和歌集為什麼取名為《萬葉集》,日本學界有好幾種說法:
第一種:よろづの言の葉を集めたものという意味,意為“集萬言之葉為一體”。
第二種:歌を葉に例えて、多くの歌を集めたものという意味,意為“以葉喻歌,意為收集衆多之歌”。
第三種:「萬葉」という言葉に萬代(永久)といった意味があるので、この歌集が永く伝わるようにという意味,意為“萬葉之語有萬代(永久)之意,包含希望這部歌集能永久流傳之意”。
代表作之一
可見,《萬葉集》确實是包含了日本人對于美好世界與美好生活的贊美與向往,但是這次從中選取的年号,能讓日本下一個時代“氣淑風和”嗎?我們拭目以待吧。,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