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核雕藝人 期望傳承後繼有人
正在精心雕刻的楊小榮。
精緻的雕刻作品。
一枚很小很普通的果核,直徑不過3厘米,一旦拿到他手裡,經他一番構思、精雕細刻後,立刻就能創造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來。
他叫楊小榮,平涼崆峒區人,今年48歲。他說,核雕并不難,隻要用心就可以學會,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将核雕技藝傳承下去。
無師自通8歲能在果核上刻臉譜
楊小榮所在的單位是平涼市工業中專學校。8月1日,在其同事的帶領下,記者見到了正在創作的楊小榮。一個小小的果核,在他的刻刀下一會兒變成了一件藝術佳作。
楊小榮告訴記者,他從小就喜歡用毛筆畫畫寫字,并在磚瓦、石頭上刻東西。七八歲的時候,更喜歡把生活中常見的桃核、杏核、核桃拿來把玩,用廢舊鋸條制作成小刀片,在果核上随心所欲地雕刻文字。後來玩的久了,還能在果核上刻一些形象逼真的提籃、臉譜等物。
小夥伴們對核雕作品的認可,激發了楊小榮對核雕創作的濃厚興趣。于是他一閑下來就開始收集桃核、杏核、核桃等果核,并找來一些人物、昆蟲、花鳥之類的圖片,照着圖片上的樣子雕刻。邊雕刻邊琢磨,同時從書籍、互聯網上學習,就這樣堅持不懈40年。
癡迷核雕各種作品頗受歡迎
目前,楊小榮做核雕所用的材料主要是橄榄核。據他講述,以前他用的都是本地桃核、杏核、李子核、核桃等,但是刻的多了會發現這些材料質地軟、下刀容易裂、難保存,并且不便于串在一起裝飾或把玩。2000年,楊小榮上網時意外發現在南方城市很受歡迎的核雕藝術作品大多數是用橄榄核做的。于是,楊小榮花錢從網上購買了一些回來,做出來的核雕作品明顯比以前好多了,容易下刀,不會脆裂,并且色澤豔美。
楊小榮最擅長雕刻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獸形象,比如“十八羅漢”、“八仙”、“鐘馗”、“十二生肖”、“貔貅”、“金蟬”等,同時也雕刻一些花鳥、昆蟲之類。
希望傳承發展壯大核雕産業
核雕,是一種民間微型雕刻工藝。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藝品。民間多以桃核雕刻,穿孔系挂在身上作為“辟邪”。
在楊小榮的家裡,楊小榮就現場為記者展示了制作核雕的整個流程。“做核雕的步驟也很簡單,分為篩選果核、構思、打磨刻刀、鑽孔、雕刻、刷木屑、打油、穿繩等。”楊小榮說。
楊小榮透露,自己苦心琢磨果核雕刻40餘載,從沒宣傳報道過,作品也很少讓外界知曉。直到2013年,楊小榮認識了甘肅省工藝美術大師、“藝瓷盆景大師”何文華老師,并經何文華的介紹陸續加入了隴東奇石家協會、平涼市總工會職工文化聯合會工藝協會、平涼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作品也不斷向世人展示出來,并多次在一些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展覽上獲獎。
現在,楊小榮因長期的久坐、熬夜,身體多部位已出現不良狀況,嚴重影響到未來的創作。他說,他現在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将核雕技藝傳承下去,希望能後繼有人,地方政府也能充分重視起來,把這門技藝發展壯大為一門産業。
通訊員 鄭兵 首席記者 張鵬翔 文/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