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粉絲問我:“如果餘秀華自己沒問題,為何其他當代詩人都沒被人罵,唯有她整天惹事?”朋友這話怕是問出了很多朋友的心聲。
是的,在近些年的詩壇再沒有比她更有争議的詩人了。本來隻是一個農村家庭主婦,隻有高中學曆,沒有接受過任何專業熏陶,在很多人眼裡,這樣的人能成為一個詩人本就是運氣好,既然有了名氣,就該好好珍惜,低調地在領域内耕耘。遇到有人質疑,也應該坦然接受,誰讓你不管是哪方面的條件都不像能做一個詩人的人呢?
但餘秀華偏不是這樣的人,她身上有一股“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式的霸氣。面對質疑,不管是“鍵盤俠”們給的,還是德高望重的同行給的,她都要據理力争,辯個輸赢。于是“從沒見過這樣的女詩人”、“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一成名就忘了自己姓啥”等說法就越來越多。
這些争議到底有幾分道理,筆者不想評說。因為在我看來,任何時候一位詩人該被大家記住的都應該是作品。本期筆者要和大家說的,是餘秀華醉酒後的一首情詩,在這首詩裡餘秀華調侃起詩仙李白來,讓我們來看一看她寫了些什麼:
千年前,李白曾因仕途失意,在月光下飲酒,寫下了千古名作《月下獨酌》。李白的好酒是出了名的,不少經典之作都是在酒後完成。餘秀華也是很好酒的,這首醉後寫的《白酒一杯》和李白《月下獨酌》的意境倒是有幾分相似。
同樣是在孤獨的夜色裡飲酒,李白在孤獨中尋找到了安慰,他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詩仙要邀請月亮和影子,與自己一起起舞。這個名句自問世後一直受到後世的推崇,它把眼前的月和影都拟人化,讓整首詩充滿了意境之美。
但餘秀華這首詩卻是有意地調侃李白這句詩,稱“不信當年李白看清了地上的影子”,調侃了“對影成三人”。這種調侃其實是為了突出自己當下的孤獨和苦悶,遠勝過當年的李白。這看似随意的一改,讓全詩變得更加靈動,耐人尋味。
全詩可分為3小節。第一節就是“換大杯”這第一行,這一句其實是全詩的基調,讓此詩從一開始就洋溢着醉酒後的狂态。
第二節從“不信這夜色覆蓋了一船憂傷”開始,一連5個“不信”,感情層層加深,詩人成功地描繪了一個在月下獨醉、獨醒、獨行的癡情者形象。憂傷是一船的,因為夜色如水,而憂傷在水中航行着,詩人走到哪裡它就跟到哪裡。南牆、影子等意象的引入,其實都是為了最後點出一個“你”,這一切憂傷的根源其實都是:你不懂我的一片癡心。最後一個“不信”,輕輕一筆,就讓前面所有的描繪都有了落腳點,這種結構上的安排讓全詩很有感染力和張力。與現在動不動就就言之無物的空洞式現代詩相比,确實高明不少。
第三節從“就愛這傾斜的人間”起句到結尾。這是一個癡情者的心聲,就算感情不被理解和接受,但仍有一些東西能安慰詩人。“傾斜的人間”其實是一語雙關的,此時詩人本就大醉了,所以看什麼都是模糊和傾斜着的;另一方面,一船憂傷也讓它變得傾斜。而“被風扶正的構樹”則是這一切迷茫中唯一正立着的事物,它的堅強體現的是詩人對愛情和前路的執着。
有了這份執着,最後的落筆也就變得很地道了。在“就愛我們微醺對看,說什麼都不對”這一句中,詩人對愛情的渴望已經不再是被理解和被看透心腸,而是能相對相守。這樣的落筆,讓這份愛情有些悲傷,但卻将詩人的執着卻藏于字裡行間。
這首詩取名“白酒一杯”,其實就是在酒意中訴說愛情、感受愛情。全詩無論是從遣詞還是意境上來看,都可圈可點,算得上是現代詩中的精品。千年前,李白在月下獨酌,為自己的前途憂愁;千年後,一個普通的女詩人在夜色下獨酌,為愛情傷懷。
論水平,餘秀華不及詩仙半分,但詩意就是這樣在歲月裡浸染出來的。餘秀華這首詩,雖無古體詩之雅美,但在現代詩中屬于有靈氣的。網友們對于這首詩的評論也是非常暖心的,有網友直接表示:“有水平!”也有人表示:“你一動筆,我就快樂!”甚至還有粉絲直接表白:“就愛這傾斜的人間有着你的聲音”。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就是因為這首詩寫出了很多人都有的愛情體驗。對她的争議還會繼續,但這首詩其實已經證明了她的實力,大家喜歡嗎?歡迎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