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海口遊椰城

海口遊椰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1 11:24:18

海口遊椰城(文旅周刊椰城)1

北港村一瞥。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 海南日報記者 梁君窮

海南島是個島,但大島裡也有不少小島,三亞和陵水等地的西島、蜈支洲島早已是衆多遊客的旅遊目的地。作為省會的椰城海口,其轄區内也分布着一些小島,不論是人們早已熟悉到要忽略它是島的海甸島、新埠島,抑或是近年來因通了橋而備受關注的北港島,此外如草島、浮水墩、羅亭坡島、竹排坡島、野菠蘿島、小葉島等衆多無居民島也是各具特色。

海甸島:一座島的光榮與生機

一棵孤獨的樹,一棵被風吹歪而倔強生長的樹,一棵站立在海與島分界處的樹。去年的某段時間,海甸島白沙門公園的一棵樹突然在社交軟件火了起來,類似的視頻中,一段煽情的音樂,一個蹲下微微仰拍的角度,恨不得将攝影藝術中的“減”法用到極緻,勾勒海天一色的遼闊,描繪盡是白沙的孤獨。

樹的方向由風決定,島的形态卻由水來塑造。每次開車駛過世紀大橋,從一個大島來到一個小島,看着城市街道,看着小巷煙火,看着大學校園裡的青春笑容,心中不禁想到,這個不到14平方公裡的小島,卻能讓20萬人在這裡安居樂業,當真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佳曲。

回溯一座島的前世,每一處沙灘、河流都是曆史寫下的注腳。而對海甸島而言,“白沙”是繞不過的一個印記,無論是白沙門、白沙村、白沙河還是早已湮滅在曆史長河的白沙津。

白沙津的具體位置在今天的哪裡?海南學者間還有不同的說法,有說在新埠島亮腳港一帶水域,有說在海甸島與新埠島之間。但無論位置在哪,大家能形成共識的便是,在宋代之時,白沙津已是當時海南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這裡舟楫往來,海南的沉香、槟榔從這裡運往中原,而北方的大米、鐵騎、牛也經此輸入瓊島。

對于那些光輝的記憶,人們總是不吝賦予它最傳奇的色彩。白沙津也是如此,南宋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為我們留下了一個美麗的傳說:800多年前,海南當地的官員王光祖,為了适應海南對外貿易日益發展的需要,多次組織人力疏浚“海岸屈曲,不通大舟”的港道,但一疏通就又堵上了,耗費多卻不見效。到了南宋淳熙年間,某天忽然飓風大作,暴雨傾盆,南渡江水漲湍急,把淤積的港口沖開,甚至比新開挖的還要好。人們以為是神靈響應的結果,故以“神應”命名港口。神奇美妙的神應港,便成為後人街談巷議的曆史傳奇。

但“白沙”不隻有美麗的傳說,更有戰士們用鮮血寫下的光輝曆史。白沙門公園内有一座渡海英雄紀念碑,雕像上英雄們目光堅毅,眺望遠方,靜靜接受每一位到來者的瞻仰。70多年前的這裡,曾發生過一場解放海南的激烈戰鬥,兩百餘人的解放軍隊伍,最後生還者寥寥。因風向潮汐等原因,解放軍意外登陸白沙門,他們英勇地與國民黨反動派激戰兩個晝夜,直到彈盡糧絕。他們以自己的犧牲造成了瓊崖國民黨守軍的錯誤判斷,為加強團主力的勝利登陸并向縱深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英雄倒下的地方,如今有了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安居樂業、在這裡求學成長,英雄的精神,像那棵不屈服于風的樹,深深紮根在這座島上。

新埠島與司馬坡島:大江造就的水上綠洲

在海甸島東側,便是新埠島,這裡被大海與南渡江所包圍,地勢平坦,水清浪靜,沙灘銀潔,自有一股獨立于不遠處鬧市的幽靜。由于地勢較低,島内河溪衆多,若非新近蓋起的樓房遮掩,憑着島内河道水面縱橫交錯,倒不乏江南水鄉街市的味道。

一座小島,被水包圍,水網密布,也曾因水而生。相傳,早在隋唐之前,從瓊島中部奔湧而來的南渡江便在今天新埠島與海甸島處入海口,在海與河的博弈之下,河水沖積形成了一個滿是白沙的灘塗。而後海泥沙壅塞,港灣淤淺,南渡江幾經改道入海,一路攜來的泥沙沖積形成了許多灘塗沙洲。這其中便有今天新埠島與海甸島的雛形。

隋唐至兩宋,這幾處灘塗沙洲已慢慢變成了陸地與島嶼。而白沙又正是瓊島向北的出口,于是便有了南來北往的旅人經過這裡,有了漂泊江海的船舶停靠這裡,也有遠道而來的遊子安家在這裡。

宋代時新埠島稱為外沙,相傳明代時福建的疍家漁民遠渡重洋來此定居,才漸漸有了新埠村。埠意為碼頭,特别是那些臨着城鎮的碼頭。既然有新埠,想必有朋友會好奇那舊埠何在?所謂舊埠,便是上文提到的白沙津或神應港,當白沙港被堵塞,船舶進不來,“外沙”便逐漸成了為臨時裝貨物而新開的碼頭。有了新埠村,而後才有了新埠島。

從新埠島沿着南渡江畔往上遊走,還未走出城區範圍,遼闊的江面中一片綠洲最能吸引人的目光,這是一座遺世獨立的江心島,是這座城市上的一塊綠色翡翠。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自顧自生長的花草,讓人心生遠觀而不可亵玩的敬意,這是自然偶然的饋贈。多少瓊島中部深山中的涓涓細流彙聚才有這樣的磅礴力量,才使得多少泥沙經過漫長曲折的路途被攜帶至此。

在明代史志海南輿圖中,司馬坡的位置已經标明,但關于司馬坡的名稱來源,史料卻沒有記載。目前大家認可比較多的一種說法是司馬坡由飼馬坡演變而來。

相傳在明代,海口已設置了軍事管理機構“海口衛”,而且養有許多軍馬。其實早在宋代之時就有外國前來海南買戰馬的事發生,可見海南軍馬并不少見。當時府城也是瓊島的政治中心,也需要驿站用于傳遞公文。無論是軍馬還是驿站馬匹都需要适宜的場地來喂養。“飼馬坡島”是南渡江自然沖積淤泥形成的沙洲島,島上水草豐茂,是理想的飼養馬匹的地方。于是這裡就成了“飼馬坡”。

海口遊椰城(文旅周刊椰城)2

東寨港自然景象。海南日報記者 封爍 攝

東寨港衆多小島:災難與新生

2011年,海南海業發展公司完成《海口市海島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根據《報告》,海口海甸島、新埠島外,還有海島13個,其中有居民海島1個(即北港島),無居民海島12個,其中最小的是小葉島,面積為1500平方米。而這些海島,大部分都位于東寨港,藏在向海而生的紅樹林深處。

時至今日,北港島上的許多村民還對2014年超強台風“威馬遜”記憶猶新,那時媒體用“失聯的孤島”“被遺忘的孤島”之類的詞,來形容他們賴以生存的這座小島。隻能靠船與外界聯通的日子,總是搖搖晃晃。

改變在去年發生,繼海文大橋一橋飛架通天塹後,2021年2月4日,北港島互通工程通車,自此北港村村民去海口市區,開車隻要半小時。一年多來,許多人從橋上走出去找到了更好的工作,也有許多人留下來抓住了鄉村旅遊發展的機遇。

今年5月的一個午後,當海南日報記者驅車駛出北港島互通時,一個幽靜而有生機的小島展現在我面前。北港村村委會門前新劃定的停車位已停滿了遊客的車,退潮後的灘塗上,父母和孩子拿着網兜、夾子在忙着抓螃蟹、捕小魚,與自然來一場親密接觸。

若來到北港島的南端,以無人機視角俯瞰,還可看到遠處的海水中浮現一些小島,草島、浮水墩、羅亭坡島、竹排坡島、野菠蘿島、小葉島等等,如同綠色翡翠散落星辰大海,渺遠而美麗。這些無人定居的小島之上,花草樹木自由生長,樹根和枝幹相連,盤根錯節,奇形怪狀,島的四周,人工修複種植的紅樹林生機盎然,一望無際。

這些小島的形成或是輪廓的塑造,大多與400多年前那一場災難有着關聯。明朝萬曆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亥時(即公元1605年7月13日午夜),瓊州北部海濱發生了當地曆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稱為“瓊北大地震”。

當時瓊州府的署府事同知吳篯在呈上級官員的報告中寫道:“地裂,水沙湧出,南湖水深三尺,田地陷沒者不可勝記。調塘等都(今海口演豐鎮一帶),田沉成海計若幹頃。”據統計,當時的瓊山文昌兩縣交界處,共有72座村莊陷入海底。

《中國震迹旅遊》一書中介紹,羅亭坡島原來面積有80多平方公裡,比今天的北港島還要大上許多。當村民們還在夢鄉時,災難意外降臨,羅亭坡島如一葉扁舟被狂濤巨浪吞沒。羅亭坡原住有柳、何、陳、蕭、符等姓人家。大地震發生時,不少人家因此溺死,隻有何、柳兩姓的幸存者逃往他鄉,而其他姓氏,已後繼無人。

今日,我們從地圖中凝視東寨港,羅亭坡如一個小點鑲嵌在藍色海洋中。400多年時光過去,水下古老村莊的痕迹隻在潮水退去之時得以體現。回溯這段災難史,感覺到在大自然不可抗力面前,人類生而渺小。但當看到新修的大橋改變着北港島居民的生活,看到東寨港各個小島四周人工種植的紅樹林郁郁蔥蔥、水鳥翩飛,誰又能否認人類精神之偉大呢?

椰城都有哪些島?

海南島是個島,椰城海口也有島,

除了海甸島、新埠島,島中島北港島,

還有無居民島:草島、浮水墩、羅亭坡島、竹排坡島、野菠蘿島、小葉島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