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心理學必備知識點?53簡述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1)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教育學心理學必備知識點?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53簡述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
(1)學習者的需要和興趣;
(2)材料的意義、性質和數量;
(3)學習程度;
(4)材料序列對遺忘的影響。
54記憶的分類
(1)瞬時記憶:又稱感覺記憶或感覺登記,記憶時間在4s以内,瞬時記憶的編碼形式主要是圖像記憶。
(2)短時記憶:又稱工作記憶,記憶時間在4s-1min之間,記憶容量約為7±2個組塊。
(3)長時記憶:又稱永久性記憶,記憶時間在1min以上,記憶容量無限大。
55簡述提高記憶效果的方法
(1)明确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2)理解學習材料的意義;
(3)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對知識的理解;
(4)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學習材料;
(5)運用多重信息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6)重視複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56簡述如何有效的組織複習
(1)合理安排複習時間;
(2)恰當安排複習内容(及時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
(3)反複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4)複習方法多樣化。記憶方法(時間、内容、練習、方法)
57簡述建構主義的理論觀點
(1)知識觀:質疑知識的客觀性和确定性,強調知識的動态性;
(2)學習觀:建構主義在學習觀上強調學習的情境性、社會互動性和主動建構;
(3)學生觀:強調學生經驗世界的豐富性和差異性,并且強調引導學生增長新的知識經驗;
(4)教學觀:情景式教學、支架式教學、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
58簡述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歸屬和愛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審美的需要;
(7)自我實現的需要。
59簡述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1)直接經驗(成敗經驗);
(2)替代性學習經驗;
(3)言語勸說;
(4)情緒喚醒。
60簡述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
(1)學習情境的相似性;
(2)學習材料的性質;
(3)學習活動的多樣性;
(4)原有學習的熟練和理解程度;
(5)年齡特征;
(6)智力水平。
61簡述教學中如何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1)精選教材;
(2)合理編排教學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
(4)教授學習策略,提高遷移意識。
62簡述學習策略的訓練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内化性原則;
(3)特定性原則;
(4)生成性原則;
(5)有效監控原則;
(6)個人效能感原則。
記憶口訣(主體内定,生成笑個人)
63簡述學習策略的訓練方法
(1)注重元認知監控和調節訓練;
(2)有效運用教學反饋;
(3)提供足夠的教學時間。
64創造性思維的特點
(1)思維的流暢性;
(2)思維的變通性;
(3)思維的獨特性。
65影響創造性的因素有哪些
(1)環境。 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環境是影響個體創造性的重要因素。家庭、學校氣氛民主,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2)智力。 研究表明,創造性與智力的關系并非簡單的線性關系,二者既有獨立性,又在某種條件下具有相關性:即高智商雖非高創造性的充分條件,卻是高創造性的必要條件。
(3)個性。 高創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個性特征:有幽默感;有抱負和強烈的動機;能夠容忍模糊與錯誤;喜歡幻想;有強烈的好奇心;有獨立性。
66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1)創設有利于創造性産生的适宜環境;
(2)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保護好奇心;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鼓勵獨立性和創新精神;重視非邏輯思維能力;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
(3)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教授創造性思維策略。
67簡述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問題情景與表征方式;
(2)個體的智能與動機;
(3)思維定勢與功能固着;
(4)原型啟發與醞釀效應;
(5)情緒狀态;(6)已有的知識經驗68簡述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方法
(1)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
(2)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3)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4)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69簡述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1)感知運動階段:該階段兒童認知的典型表現是形成了物體恒存。
(2)前運算階段:該階段兒童的思維不可逆,以自我為中心。
(3)具體運算階段:該階段兒童的思維可逆,且形成了守恒觀念。
(4)形式運算階段:該階段兒童擺脫了具體可感知事物對思維的束縛,能夠根據假設進行推理。
70簡述皮亞傑道德發展階段理論
(1)自我中心階段(5~6歲);無規則階段,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2)權威階段(6~8歲);絕對服從權威;
(3)可逆性階段(9~10歲);自律階段,開始考慮行為的動機。
(4)公正階段(11~12歲以後):公道公正,同情關心。
71簡述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1)前習俗水平包括:懲罰與服從取向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2)習俗水平包括:尋求認可取向階段,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3)後習俗水平包括:社會契約取向階段,普遍倫理取向階段。
72簡述中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
(1)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并随着年齡的增長日益成熟;
(2)形式邏輯思維逐漸發展,在高中階段處于優勢;
(3)辯證邏輯思維迅速發展。形式邏輯思維和辯證邏輯思維是抽象邏輯思維的兩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它們的發展和成熟,是青少年思維發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73簡述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特點
(1)情緒情感更加豐富;
(2)情緒的強烈性;
(3)情緒不夠穩定,消極體驗過多,自制能力較差;
(4)情緒的易激動性(易感性);
(5)情緒兩極性明顯,情緒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相反情緒的轉換劇烈;
(6)情感的開放性與掩飾性相交織;
(7)逆反性。口訣(豐富強烈不穩定,兩級逆反易激動,開放掩飾相交織)
74簡述如何培養中學生良好的情緒情感(1)教會學生形成适宜的情緒狀态;
(2)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
(3)引導學生正确看待問題;
(4)教會學生情緒調節的方法;
(5)通過實際鍛煉提高學生情緒調節能力。
75簡述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師的領導風格;
(2)班級規模;
(3)班級的性質;
(4)對教師的期望。
76如何維持課堂紀律
(1)建立有效的課堂規則;
(2)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3)做好課堂監控;
(4)培養學生的自律品質。
77如何維護和促進教師的心理健康第一,學校層面
(1)推行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創設良好的學校人際環境,減少教師的壓力,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學校人際環境,是維護和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
(2)樹立教師心理教育觀念,健全教師心理教育機制;
(3)健全教師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統。第二,社會層面
(1)加大宣傳和政策的力度,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氣;
(2)重塑教師職業形象,促進教師群體專業化的進程;
(3)建立社會支持系統。
第三,從教師個人層面看
(1)培養正确的壓力觀;
(2)改善自我觀念;
(3)正确應對挫折和壓力;
(4)建立積極的思維方式和内在對話;
(5)采取合理有效的工作方式,學會休閑。
78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的處置與矯正
(1)忽略小而且轉瞬即逝的問題行為;
(2)非言語警示或停頓;
(3)适時表揚正确行為;
(4)言語提醒、反複提醒;
(5)直接提問;
(6)執行結果,注意慎用批評與懲罰79簡述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條
(1)建立和諧的課堂人際關系,這是創設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
(2)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3)采用民主的領導方式;
(4)給予學生合理的期望。
80請簡要闡述新課改的具體内容。
(1)三維目标:新課程倡導三維課程目标:知識與技能目标、過程與方法目标、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
(2)課程結構:整體設置九年一貫的義務教育課程。小學階段以綜合課程為主。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高中以分科課程為主。從小學至高中設置綜合實踐活動并作為必修課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
(3)學習方式:現代學習方式的表現形式包括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
(4)課程評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
81 生産力對教育的決定作用:
(1)生産力水平決定教育的規模和速度;
(2)生産力水平制約着教育結構的變化;
(3)生産力發展水平制約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82教育對生産力的促進作用:
(1)教育是勞動力再生産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學知識再生産的手段。
83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
(1)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着教育的領導權;
(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着受教育的權利;
(3)政治經濟制度決定着教育目的。
記憶方法(兩權一目的)
84教育對政治經濟的影響:
(1)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制度培養所需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
(3)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經濟。
85文化對教育的制約與影響:
(1)文化知識制約教育的内容與水平;
(2)文化模式制約教育環境與教育模式;
(3)文化傳統制約教育的傳統與變革。
86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
(2)教育的文化選擇功能;
(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4)教育的文化創新功能。
87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
(1)遺傳素質是人的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制約身心發展的過程及年齡特征
(3)遺傳素質的差異對人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
88環境對人的發展的作用
(1)為個體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包括機遇、條件和對象。
(2)環境對個體發展的影響有積極和消極之分。
(3)人在接受環境的影響和作用時是積極主動的。
89調查研究的步驟
(1)明确研究步驟;
(2)制定調查計劃;
(3)準備調查材料和工具;
(4)實施調查;
(5)整理調查材料和撰寫調查報告。
90簡述奧蘇貝爾意義學習的條件
(1)客觀條件——學習材料本身有邏輯意義。一般來說,學生所學的教科書或教材,是人類認識世界的概括,都是有邏輯意義的。
(2)主觀條件——學習者自身因素。第一,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能夠同化新知識的适當的認知結構,以便與新知識建立聯系。第二,學習者必須具有意義學習的心向,即學習者必須積極主動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識與認知結構中适當知識加以聯系的傾向性。
91如何依據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性進行教育
(1)教育要适應個體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的促進學生身心的發展。
(2)教育要适應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性,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應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針對性。
(3)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關鍵期。
(4)教育要适應身心發展的個别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5)教育要适應人身心發展的互補性,長善救失,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
92教育目的的意義和價值
(1)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對教育工作具有導向作用。
(2)教育目的對人們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具有激勵作用。
(3)教育目的是對教育效果進行衡量和評價的重要标準。
93教師勞動的特點
(1)強烈的示範性(2)獨特的創造性;
(3)勞動的複雜性;
(4)空間的廣延性和長期性。
94教師知識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1)學科專業素養①精通所教學科的基礎性知識和技能;②了解學科發展的脈絡;③了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④了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法和方法論。
(2)教育專業素養①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95福勒和布朗的教師成長階段性理論
(1)關注生存階段: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适應,過多的關注别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花太多的時間去搞好自己與别人的關系。
(2)關注情景階段:關心的是如何教好一堂課的内容,更多的關注自己的教學效果。(3)關注學生階段:教師将考慮學生的個别差異,認識到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需要,實施因材施教。
96學習動機的功能
(1)激發功能;
(2)指向功能;
(3)保持功能。
97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
(1)内部①激發興趣,維持好奇心;②設置合适的目标;③培養恰當的自我效能感;④訓練歸因。
(2)外部①表達明确的期望;②提供明确及時且經常的反饋;③合理運用外部獎勵;④有效的運用表揚。
口訣(内:趣得目标,歸因自信;外:外表期望反饋。)
98怎樣有效的對知識進行概括
(1)配合運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的使用變式;
(3)科學的進行比較;
(4)啟發學生自覺地進行概括。
99操作技能的形成過程
(1)操作定向階段:了解操作活動的結構,在頭腦中有印象;
(2)操作模仿階段:将印象以外顯的形式表現出來;
(3)操作整合階段:各動作相互聯系;
(4)操作熟練階段:自動化,各動作高度統一。
100操作技能培訓要求
(1)準确的示範和講解;
(2)必要而适當的練習;
(3)充分而有效的反饋;
(4)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101加裡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過程
(1)活動的定向階段:了解、知道做什麼,該怎麼做;
(2)物質化活動階段:用手完成,外觀的活動;
(3)有聲的外部語言階段:離開物質或物質化,依靠出聲語言;
(4)無聲的外部語言階段:聲音表象;(5)内部語言活動階段:高度簡潔,自動化。
102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方法
(1)書面材料分析法;
(2)調查訪問法;
(3)問卷法,談話法;
(4)觀察法(最常用)
103良好班集體的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健全的組織結構;
(3)共同的生活和活動準則;
(4)班級成員之間平等,心理相容的氣氛。
104常見的班級管理模式有哪些
(1)常規管理:制定和執行規章制度;(2)平行管理: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
(3)民主管理:調動學生,發揮每一個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每個人參與到班級事務;
(4)目标管理:總體目标,小組目标和個人目标。
105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
(1)備課;(2)上課;(中心環節)
(3)作業的布置和批改;
(4)課外輔導;
(5)學業成績的檢查和評定。
106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1)教育與生産力和政治經濟制度發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曆史繼承性:具體表現在教育内容的繼承、教育方式的繼承、教育理論和經驗的繼承;
(3)教育的相對獨立性并非絕對獨立性,而是相對獨立性。
107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
(1)遺傳:物質前提和生理基礎;
(2)環境:為個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3)學校教育:主導作用;
(4)個體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個體發展從潛在的可能狀态轉向現實狀态的決定性因素。
108教師必備的職業素養
(1)道德素養:又包括思想素養、政治素養以及職業道德素養。
(2)知識素養:學科知識素養、教育知識素養、文化知識。
(3)能力素養:基礎能力素養和專業能力素養。
(4)心理素養:愉悅的情感、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體素養。
109為什麼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活動
(1)認識的間接性;
(2)認識的簡捷性;
(3)有指導的認識;(有領導的認識)
(4)認識的教育性;
(5)認識的交往性。
記憶口訣(間簡領教交)
110态度與品德學習的一般過程
(1)依從:從衆和服從;
(2)認同:主動接受他人影響,強調主動性;
(3)内化:新、舊價值觀融為一體。
111樹立教師威信的途徑有哪些
(1)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
(2)培養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3)注重良好的儀表、風度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4)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學生的知己朋友
112為什麼說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學校教育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培養人的活動。
(2)學校教育是由經過專門訓練的老師進行的,相對而言效果好;
(3)學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響學生發展的各種因素。
113如何組織和培養班集體
(1)制定共同的奮鬥目标;
(2)選拔和培養班幹部;
(3)建立嚴明的班級紀律;
(4)形成正确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5)組織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
114教學評價的類型
(1)按采用的标準分類①相對性評價:又叫常模參照評價,主要看排名;②絕對性評價:又叫目标參照性評價,看是否達到一定的标準,比如是否及格;③個體内差異評價:自己和自己比;
(2)按評價功能和作用分①診斷性評價:開始教學之前,用于摸底;②形成性評價:教學過程當中,如随堂測驗;③終結性評價:教學完成之後,檢驗學習效果,評定學習成績。
115知覺的特性(1)整體性;知覺為一個統一的整體,而不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如點子圖和換了發型還是認得出人。
(2)理解性;知識經驗不同的人對同一刺激的看法不同。如内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3)選擇性;将對象從背景中分離,如兩歧圖形,在嘈雜的環境中能聽到别人叫自己的名字。
(4)恒常性;顔色、大小、形狀等不随物理條件變化而變化,比如遠處的車看起來很小,但是知道它可以載人。
116注意的功能
(1)選擇功能;
(2)保持功能;
(3)調節功能。
117注意的品質
(1)注意的廣度:如一目十行。
(2)注意的穩定性;(3)注意的分配;
(4)注意的轉移。(主動轉移注意力,不同于注意的分散)
118 簡述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
1.言語信息:解決“是什麼”的問題。
2.智慧技能:是學習解決“怎麼做”的問題。
3.認知策略:支配着學習者在對付環境時其自身的行為,即“内在的”的東西。
4.動作技能:表現為平穩而流暢、精确而适時的動作操作能力。
5.态度:表現為影響着個體對人、對物或對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119簡述人格的結構人格是一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性格、氣質、認知風格、自我調控四個方面。
(1)性格,是個體較穩定的态度和習慣化的行為方式的結合,是人格結構的核心;
(2)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征;
(3)認知風格,是個體所偏愛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
(4)自我調控系統,又稱為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知、自我體驗和自我控制三個成分。
120良好性格的培養措施(1)加強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教育;
(2)及時強化學生的積極行為;
(3)充分利用榜樣人物的示範作用;
(4)利用集體的教育力量;
(5)依據性格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