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高考作文?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環球網文旅特約作家 李秋紅】司馬遷所言:天下多(稱贊)鮑叔能知人也“鮑叔知人”得從春秋典故說起,以下是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科目給出的素材: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争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别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鈎,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齊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于是齊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高考作文?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
【環球網文旅特約作家 李秋紅】司馬遷所言:天下多(稱贊)鮑叔能知人也。“鮑叔知人”得從春秋典故說起,以下是2020年高考全國一卷語文科目給出的素材: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争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别輔佐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鈎,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齊桓公說,要想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于是齊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管鮑之交以及齊桓公稱霸都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曆史故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這是理想的明主(齊桓公)和賢臣(鮑叔牙)對待天下賢才的态度。漢高祖劉邦曾問群臣:“吾何以得天下?”其實與其知人善任,身邊凝聚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密不可分。其任人唯賢,故戰勝了項羽。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任,虛懷納谏,從谏如順流。為了實現唐朝的長治久安,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門第,任用原是他敵對手下的魏征,并能聽從魏征的勸谏。“夫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其偃武修文,知人善任,為大唐帝業打下了良好基礎。
沒有知人善任,必有懷才不遇。推及現實,一個好的領導,無論身處什麼層級、管轄多大範圍,絕不能僅僅擁有所謂的德才兼備就可以了,更重要的還是要有知人善任的胸懷,“度量如海涵春育”。遇到明“君”實乃幸事,倘若遇到睚眦必報之小人,恐是隻能“千裡獨徘徊”了。唐朝李白有詩名曰《古風》:“燕昭延郭隗,遂築黃金台。劇辛方趙至,鄒衍複齊來。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方知黃鹄舉,千裡獨徘徊。”此乃李白以古諷今、寄慨抒懷的五言古詩,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賢臣對待天下賢才的态度,詩的主題即感慨懷才不遇。
《漢書》載,田饒謂魯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鴻鹄舉矣。”哀公曰:“何謂也?”田饒曰:“君獨不見夫雞乎?頭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鬥者,勇也;見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雞雖有此五者,君猶曰瀹而食之,何則?以其所從來近也。夫鴻鹄一舉千裡,止君園池,食君魚鼈,啄君菽粟;無此五者,君猶貴之,以其所從來遠也。臣請鴻鹄舉矣。”其大意是田饒在魯國長久未得到重用,決心離去,對魯哀公說:“臣将去君,黃鹄舉矣!”魯哀公便問他“黃鹄舉”是什麼意思。田饒說,雞日複一日忠心耿耿為君主效勞,但君主卻把它們煮湯吃掉,這是因為雞就在君主近邊,随時可獲;而黃鹄一舉千裡,來到君主之側,吃君主的食物,也并沒有像雞那樣勤勤懇懇忠心效勞,反而卻受到珍視,這是因為黃鹄來自遠方之故。所以我要離開君主,學黃鹄高飛遠去。後田饒離開魯國,前往燕國。燕王立他為相,治燕三年,燕國太平安甯,魯哀公為此還後悔莫及。現實不合理想,骥伏鹽車、懷才卻不獲重用,隻有遠走高飛另謀出路,但是前途又會怎樣呢?李白用了春秋時代田饒的舊典,含蓄地抒寫了他在懷才不遇的處境中滋生的延綿不盡的惆怅,“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李白在長安的處境,跟田饒在魯國的心情甚為相似,他在現實中體會着千年前的田饒“黃鹄舉”的真意,想要離開不察賢才的庸主,去尋求實現壯志的前途。但是,田饒處于春秋時代,諸侯稱霸,士子可周遊列國以求遂志。而李白則是生活在統一昌盛的大唐帝國,他不可能像春秋田饒那樣自由地去選擇其他君主。他雖有田饒“黃鹄舉”之意,但面對現實也就隻能“千裡獨徘徊”,彷徨于前途叵測茫然之中了。至此,亦愈發理解李白才華四溢的詩句裡所深刻蘊含着的無限怅然與隐匿的倔強不屈:“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别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作者:李秋紅,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