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種地,就會讓人想起一首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詩意是說,農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盤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其實大家都知道種地的辛苦,尤其是農村人更是深有體會,讓孩子努力讀書就是為了擺脫種地的命運!
然而,時代在變化,這已經是老一代人的想法了。現在有不少的大學畢業生,一出校門就回到農村,開啟了種地的創業之旅。
來自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南坑鎮大山深處的柯嘉華、周晰就是一對年輕的90後學霸夫妻,畢業于同濟大學,為了心中向往的田園生活,不顧家人反對,回農村種地。
對于他們的選擇,剛開始很多人都不理解,覺得在名校畢業出來的他們完全可以在城市裡找到一份好工作,然後幸福地生活下去,并不看好他們“回農村種地”這件事情。
但是,經過他們夫妻倆的努力,如今事業已小有成就,200餘畝土地愈發充滿生機和活力。他們那充滿泥土氣息的田園生活,讓許多人羨慕不已!
同濟大學結緣 這對90後學霸夫妻,丈夫叫柯嘉華,妻子叫周晰,他們都是畢業于同濟大學。
2009年,柯嘉華考上同濟大學,攻讀交通運輸專業。家長希望他畢業後可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可是他卻對種地情有獨鐘。
大二的時候,他在學校裡就組建了一個農業社團——“築夢農莊”,和社員利用校園内的一片土地來種菜,然後把種出來的菜給老師們吃,受到了老師的贊賞。
當時家長以為他隻是玩玩而已,誰也想不到,在2013年畢業後,他沒有去找工作,而是在同濟大學校園内60畝生态園的孵化基地開始了創業。他說自己喜歡種植,覺得種地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所以堅持去做。
此時,出生于1991年的周晰也正就讀于同濟大學,因為選修課需要調查一些大學生創業者的案例,她通過同學了解到柯嘉華的項目。
在接觸中,兩人發現對方都對開創性的事情很感興趣,總覺得應該堅持為社會做一些事情。兩人就此結緣。
雖然在這中間,周晰在畢業後,選擇去法國留學兩年,但是并沒有影響兩人的感情,并且在回國後,就與柯嘉華結婚了。
不顧家人反對,回農村種地 原來柯嘉華在城市創業,周晰嫁給他時,全家人也是很看好他們的。
誰也想不到的是,去年疫情時,回到老家農村住的夫妻倆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迹,決定在農村種地。
他們好不容易從大山村走出去,如今又回來了。對于他們倆回鄉創業,兩家人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接受。
但是,家人的反對,沒能阻止柯嘉華回農村老家創業的決心。
周晰覺得丈夫所做的是一件具有社會價值、能讓餐桌安全的事情,她十分支持,也放棄城市裡優越條件和發展前景,和丈夫一起回農村,在大山深處開啟他們的生态農業種植之路。
收獲成功 剛開始,他們的生态農業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首先是大家都不看好他們倆,大學畢業回農村種地有什麼出息,一聽到他們不用農藥化肥種果蔬,更是對他們直搖頭,表示沒希望了。
其次,他們在實踐中确實遇到了困難,想要保持原始生态種植,就意味着伴随蟲害,有機種植産量收成低等問題。
面對困難,他們沒有退縮,而是下定決心:從我們自己做起,做出來給大家看。
為了種出優質的農産品,夫妻倆努力學習、實踐和探索。他們在網絡平台上,結識了很多“新農人”,彼此互相交流,分享種植經驗。
經過他們的努力,現在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了生态種植。
如今,他們通過網絡直播,每天把30多種蔬菜向大城市輸送,供不應求。
雖然這過程有些辛苦,但是看到更多人能夠吃到這優質的食物,他們樂在其中。
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 大山深處的鳥語花香、田園景色的生活很讓人向往,這也是柯嘉華、周晰回農村創業的原因之一。
其次,通過生态種植和養殖,可以讓鄉村整個産業活起來,讓村民增加收入,脫貧緻富。這是他們創業中的另一個理想,“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柯嘉華說。
其實,柯嘉華、周晰夫妻倆不是第一個大學生畢業回農村種地創業的人。
12年前,北京姑娘石嫣原本是人民大學博士、清華大學博士後,畢業後她不在高校當老師,而她是回農村創辦了以社區支持農業(CSA)模式為基礎的有機農場,并且在2011年嫁給同是人大博士畢業的程存旺,兩夫妻雙雙回農村種地,堅定了自己當農民的信念。
石嫣與程存旺
現在,他們的公司社區支持農業模式的項目在全國已經有300-500家,年收入已經突破了900萬元;而且,他們每年還培養近200位新農人,可以說是事業愛情雙豐收!
還有另一個大學生畢業回農村種地的是1988出生的鄒子龍,是廣東韶關市的一個農村孩子,曾經是高考狀元。北大畢業之後,他也喜歡懷揣着田園的夢想,不顧父母反對,放棄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毅然回珠海農村當農民種地,搞起一片有機農場。如今的鄒子龍也是大獲成功,每年的營業收入都超過了2000萬元。
鄒子龍
随着時代的變化,人們對種地早有了新的認識,不再是老一輩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概念,而是運用知識、運用科技去改變農業,種出生态有機的食物;并且通過網絡,它們被送往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随着時代的變化,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大有作為。未來會有更多的年輕人回報家鄉,用腳步丈量沃土,他們就是新時代的“新農人”。(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