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越蜿蜒越是深刻

越蜿蜒越是深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21:25:18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1

衆所周知,人的活動範圍一般是有半徑的。早年人們外出依靠步行,其活動半徑大約也就是7至8公裡,一切都圍繞着村落或鄉鎮這個中心,稍遠一點的縣城就已經不在活動範圍内了;有了自行車,活動半徑擴大到30公裡左右;當人們有了汽車,活動半徑又成倍增加,以前100公裡外的地方,可以輕松到達;如今,高速公路形成網絡,人們的活動半徑可以達到500公裡左右。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的視野取決于他的活動半徑,而活動半徑取決于他的速度,速度又取決于他的行動工具。依靠科技的力量,人類的活動半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延伸,眼界和生活的邊界也不斷擴展,這也成為社會發展的一個明顯标志。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2


(117)遠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3


字形演變: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4


本義溯源:

逺(遠)”多被認為是形聲字,《說文解字》:遼也。從辵袁聲。其實大謬,從甲骨文看,最初這是一個典型的會意字。

甲骨文“逺(遠)”,從彳從衣。“彳(chì)”為古文“行”的一半,通常表示直行的道路;“衣”的甲骨文圖形乃是一件上衣的輪廓,上部為衣領和肩袖伸出,下部為裹在軀幹上的衣襟。那麼,為什麼用彳和衣來表示“逺(遠)”呢?

古時候人們的活動半徑十分有限,由于依靠步行,當日又需要來回,因此離開村落跑不了多遠。如果要到更遠的地方去(以直行的道路表示通向遠方),那就需要帶好行囊(以換洗衣服來示意),才能開始遠途旅行。古人因此抓住這個生活細節,來表達路途遙遠的意思。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5

甲骨文“逺 1”

又有甲骨文字形,多加一個“又”在衣下,表示用手拿着行囊(衣服),含義是一樣的: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6

甲骨文“逺 2”

金文在甲骨文基礎上增加了代表“止”,表示“去往”、“至”;增加了圓形指事符,表示遠方的目的地。“衣”則有所簡化。雖如此,含義仍為目的地很遠,需要帶上行囊: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7

小篆時字形進一步規範,将金文左邊的“彳”與下部的“止”合并,形成新的字根“辵chuò”,也是“行走”的意思;而餘下部分就形成“袁”形。 許慎未見過甲骨文,因此誤認為是“從辵袁聲”,殊不知這是從甲金文變形而來: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8

小篆“逺”

隸變時,将“辵”進一步改寫為走之底“辶”: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9

隸書“逺”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10

楷書“逺”

後來根據讀音,進一步簡化為“遠”,以“元”為聲符,從而變成形聲字了: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11

楷書“遠”

綜上所述,“”字本義:目的地距離遙遙,需帶上行囊上路。引申為“距離長”、“遙遠”。


衍生含義: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12


成語典故:

遠交近攻

語出《戰國策·秦策》:範睢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這是範睢說服秦王的一句名言。 戰國末期,七雄争霸。秦國經商鞅變法之後,勢力發展最快。秦昭王開始圖謀吞并六國,獨霸中原。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興兵伐齊。範睢此時向秦昭王獻上“遠交近攻”之策,阻秦國攻齊。他說:齊國勢力強大,離秦國又很遠,攻打齊國,部隊要經過韓、魏兩國。軍隊派少了,難以取勝;多派軍隊,打勝了也無法占有齊國土地。不如先攻打鄰國韓、魏,逐步推進。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結盟,秦昭王派使者主動與齊國結盟。其後四十餘年,秦始皇繼續堅持“遠交近攻”之策,遠交齊楚,首先攻下韓、魏,然後又從兩翼進兵,攻破趙、燕,統一北方;攻破楚國,平定南方;最後把齊國也收拾了。秦始皇征戰十年.終于實現了統一中國的願望。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13


其他漢字解釋:

甯 、 靜 、 江 、 河 、 湖 、 海 、 地 、 天 、 性 、 争 、 中 、 陽 、 向 、 望 、 私 、 勝 、 取 、 利 ......

越蜿蜒越是深刻(越原始越深刻)1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周傑倫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