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宣稱自己的投資理念是15%的費雪(Philip Fisher)和85%的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菲利普·費雪的投資者五大禁忌—費雪的“不為清單”:費雪不建議投資者做的5件事。
一.宏觀預測:不是因為不重要,而是因為不可知。
他認為這種方法 “看似明智,實則愚昧。”
首先,他非常質疑宏觀經濟學的預測能力。
費雪認為,“人類目前的經濟學知識并不足以預測未來的經濟走向,因此不可能把這套方法付諸實施。預測正确的幾率太低了,實在不應該就這樣冒險把自己的儲蓄用于投資。如果投資者放棄宏觀預測,聚焦在判斷公司在整體的景氣之中表現如何,錯誤研判的可能性就很低,而且會具有很大優勢,因為此時投資者“把賭注下在他所了解的事情上,而不是那些單憑猜測的事物上。”
其次,費雪相信宏觀景氣度隻是變量之一,還有其餘4個變量共同左右市場走向。
另外4股力量分别是
(1)利率趨勢;
(2)政府對投資與私人企業的整體态度;
(3)長期的通貨膨脹趨勢;
(4)以及對舊工業帶來影響的新發明與新技術;
所有的影響因素相互作用,多元而複雜。故此,想要僅憑宏觀景氣度來推測市場走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費雪給出了一個“大膽”的解決方案:“乍看之下最危險的投資方法,其實就是最安全的方法——一旦發現值得投資的公司,就立即采取行動。”“至于那些因為種種猜測、推論、臆想而起的恐懼或期待,隻要全都一概不理就行了。”
二、短線交易
費雪體系的核心思想是,永遠隻押注在你知道的事情上。反過來想就是忽略能力圈以外的投資,比如,股價的短期走勢。
費雪:“短期價格走勢總是反複無常,難以預測,所以我不認為短線進出的遊戲,能夠像長期抱牢好股一樣,一次又一次地為投資人帶來豐厚報酬。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都是投資人(investors),也應該要以投資人自許,而不是操盤手(traders)。我們應該尋找獲利前景傑出的投資機會,前景較差的投資标的則應該避開。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這都是我投資方法中的核心原則。對于付出努力且知識豐富的長線投資者來說,我并不認為市場是有效率的。”
費雪為什麼說:短線進出的風險,遠遠大于買進後長期持有那些我認為成長前景很好的公司?
a. 這些事情花去了許多我原本可用來處理其他事務的時間,可是所賺的錢相對于所冒的風險,根本就不值得;
b. 相較于我買進食品機械公司為客戶賺的錢,或在其他情況下買進股票後持有多年所獲得的長期收益相比,上述短線進出的獲利顯得微不足道。
c. 而且,我看過太多的短線進出操作,其中還包括一些非常聰明的操作手,所以我知道,連續三次成功意味着第四次很可能就會栽跟頭。
三、為“躲避下跌”而賣出
幾乎所有長期持股者都會面臨這個困擾:“明知道”大盤要崩了、股價要跳水了,要不要賣出以躲避下跌?
費雪的答案是:不。
原因:費雪不相信宏觀經濟學的預測能力,自然也不相信投資者對股價的預測能力。
1.識别傑出企業是可能的;費雪認為,如果投資者掌握正确的原則,将能以很高的準确率分辨傑出與平庸公司——他的說法是,“準确率可高達90%”。
2.預測短期股價很難;費雪稱,“無論多努力、無論技巧多高超,正确預測股票短期走勢的幾率頂多60%;而且這個估計值還有可能過于樂觀。”“如此看來,你基于某種最多隻有60%把握的影響因素,而把正确幾率高達90%的持股賣掉,這一點都不合理。”
3.重要的不是“一時預測正确”;“對于追求長期厚利的投資人而言,一時預測正确的幾率并不是唯一的考量因素。”“如果投資對象是經營良好且具備财務實力的公司,即使經曆最激烈的空頭市場,也抹不去持股的價值。相反的,真正優異的股票會一次又一次地創造高峰,而每一次達到的高價都可能是上一次的好幾倍。”“因此,以風險相對于報酬的考量,長期投資才是更好的做法。”
4.概率上的考量;費雪給讀者出了一個思考題,問:你覺得這兩個判斷哪個更容易出錯?1、一家傑出公司将短期大跌;2、一隻傑出公司長期将大漲。
費雪的答案是,“這是一道最簡單的數學題——從概率來說,或從風險相對于報酬的考量而言,都應該偏好抱牢持股。預測一隻好股的不利走勢,出錯的幾率遠遠大于預測該股票長期的強大增值潛力。
如果你在某個短期市場下跌期間抱牢正确的股票,即使是在最糟糕的時間點,距離前一個高峰也頂多下跌40%,而且這也隻是暫時性的,終有一天會再超越前一個高點。可是,一旦你賣掉後沒再買回,就會錯失長期利益;相對于短期預測逆轉趨勢而買賣股票所得的利益,長期利益高出好幾倍。”
5.“高賣低買回”策略不現實;高價賣出,大跌後再買回來,這樣不是很香麼?費雪以過來人的身份否定了這個思路,他的第一個質疑是:你打算什麼時候買回來?
“投資人如何得知重新買進的時機?”
費雪自問自答:“理論上,即将來臨的下跌趨勢結束後即可買進。然而,這必須假定投資人知道股價何時停止下的。我見過太多投資人因為懼怕空頭市場來臨,而賣出原本可望在未來幾年實現豐厚獲利的持股。”
這是一個老手的心得:“空頭市場往往并沒有成真,而股價卻持續上漲;即使空頭市場真的到來,我幾乎沒見過哪個投資人來得及在股價回升超越賣出價位以前,買回同一隻股票。他們通常都想坐等股價跌得更低;但真的再往下跌的時候,則又開始懼怕其他事情,結果始終沒有買回。”
6.昂貴的犯錯成本;對于決定長期持股者,參與“波段操作”的犯錯成本是巨大的。
費雪稱,“即使是優秀的股票經曆幾次買賣,每一次都以最高價賣出,再以較低價格補回,如此所得的報酬也經不起某一次誤判時機所造成的虧損。許多人往往太早賣出股票,之後或許再也買不回來,或延後太久才進行轉投資,因此錯失原有的利益。”
費雪認為,隻有三種情況投資者應該賣出持股。1.買入時已犯錯。2.公司已改變。3.有更好的機會(要慎之又慎)
四、重視“無意義的數字”
1.最常見的無意義數字是曆史股價。(看曆史最高/低價容易陷入一是做技術分析,二預測未來的股價)
2.沉溺于曆史股價投資者容易傾向于:賣出已經上漲的公司,買入“還沒上漲的股票”。
3.通過曆史股價容易陷入刻舟求劍的地步。
五.過度重視分散化
費雪旗幟鮮明地反對分散化投資,這個觀點似乎深深地影響了巴菲特。
費雪:“如果持着一長串證券投資的清單,那通常不會是個明智的投資人,而是顯示他對自己的看法不太确定。”
為什麼選擇集中持股?費雪的答案是:“我不喜歡把時間浪費到賺許多次小錢上面,我需要的是巨大的報酬,為此我願意等待。”
費雪選擇股票的十五個原則。
一、這家公司的産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埸潛力──至少幾年内營業額能大幅成長。
二、管理階層是否決心開發新産品或制程,在目前有吸引力的産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升總銷售潛力。
三、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發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四、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五、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六、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七、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系好不好?
八、公司的高階主管關系很好嗎?
九、公司管理階層深度夠嗎?
十、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紀錄做得好嗎?
十一、是不是有其它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家公司相對于競争同業,可能多突出?
十二、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
望?
十三、在可預見的将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股票,以取得足夠資金,使得發行在外的股票增加,現有持股人的利益将預期的成長而大幅受損?
十四、管理階層是否報喜不報憂?
十五、管理階層的誠信正直态度是否無庸置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