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導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孩子各個方面的發育成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家庭環境,語言能力也不例外。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家長們應該都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我們往往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就可以判斷其身份、文化修養、及社會地位等。不過,很多父母對于孩子的語言發育沒有系統的、持久的認識和培養。對于多數家長都覺得孩子大了自然就會說話了,根本就不需要教。
實際上這種認識導緻結果很可能是白白錯過了孩子語言發育的良好時期,孩子在生命早期的語言表達能力耽誤了開發的機會。
殊不知,孩子言語表達能力的增強,對于其注意力的提升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父母不要的等到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再後悔沒有及早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著名教育家卡爾·維斯特在培養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方面就值得媽媽們借鑒。
在小卡爾還是小寶寶的時候,卡爾·維斯特和妻子就給孩子講很多故事。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小卡竟然經常一個人坐在地闆上自言自語,卡爾·維斯特走近後仔細聽,才聽見小卡爾說的是他已經學會的那幾個詞語,看到孩子有如此強烈的表達欲望,卡爾·維斯特很是欣慰,接下來,他給兒子講了幾個故事,并鼓勵他把這些故事複述出來。
當然,複述故事并不是目的,而是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兒子養成愛講故事的習慣,同事也會養成集中注意力去聽故事的習慣。
這種故事、複述故事的習慣一直在卡爾·維特家延續着。漸漸的,當小卡爾向别人複述故事的時候,已經不再是簡單地平鋪直叙,而是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從他嘴裡講出來的,往往是經過”深入加工“的精彩的故事。
卡爾·維特的育兒故事,讓很多家長會羨慕,其實這也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我們知道語言本身是人類特有的一種高級神經活動形式,學會說話是個顯著的進步,在孩子幼兒時期,是口語發展的最佳時期,語言能力培養滲透到孩子生活的每時每刻。
父母隻要能夠在這個階段肯下功夫,挖掘潛力,那麼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較為快速得到發展。
相反,如果在孩子語言發育時期,0-6歲這個階段沒有及時刺激和訓練,那麼孩子就會産生語言障礙,影響心理發展,注意力也會比較分散。父母可以這樣做,不如逗一逗孩子,陪他一起笑,多跟他講講話,給孩子讀繪本故事。長期堅持下去,這樣一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會因此得到充分地挖掘而提升,而且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做好手邊地每一件事。
這就需要父母,做到這幾件事:
1. 和孩子像朋友一樣平等對話
著名心理學家威廉曾說過:“教育孩子最重要地,是要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地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
七田真的教育理念也同樣強調愛,愛的教育可以深入到孩子的心靈,會使孩子成為一個心靈美的孩子。
然而,很多時候,父母總喜歡用說教的方法和說教者的身份來面對孩子。事實上,這樣的教育非但無法取得應有的效果,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在孩子眼中,家長不過是一個不懂得體諒自己,不理解自己的嚴厲管教者,這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尊嚴。
想要改變孩子的這種想法,更重要的一點是要蹲下來和孩子說話,其實作為孩子,最渴望得到的并不僅僅是好吃好玩的,更多重要的是來自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平等的态度。
一個始終仰望的孩子,本身就感覺自己低人一等,而處在平視的感覺就有所不同,隻有當家長蹲下來和孩子交流時,你和孩子之間的平等關系才建立起了第一步。
2. 對于嬰兒時期的寶寶說話越多越好
從孩子出生後到一歲前的階段,父母或者其他撫養者都要盡可能地和孩子多說話。有的父母可能會說,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給他放音樂、放app裡面的童話故事不也一樣的嗎?
事實上,這種過早地、過多地給孩子聽而不是和他面對面交流,首先從生理發育方面來講,首先發育的是孩子的聽覺理解能力,而表達能力就會滞後了。因為孩子的能力發育有一個自然的通道,先進入這個通道的就會得到更多的開發,而後進入的可能就得不到很多的開發。
3. 建立溝通渠道,随時把握孩子的心理
你愛孩子,卻不知道愛的本質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納。也就是說,隻有得到了對孩子無條件地接納和深深地理解,才是父母與孩子地真愛。
不過,孩子的心理雖然深不可測,但很多父母常常也是琢磨不透孩子内心的想法。那麼如何才能準确理解孩子的心理呢?
我記得我得有曾經一位大學老師跟我分享過她的經驗:
在我們家,有一個”親情寶盒”,俗稱“意見箱”。與孩子之間出現溝通障礙時,我們都是靠它來解決問題的。
有一次,孩子突然不開心了,我很納悶,問他也不說,就寫了個紙條丢進了“親情盒”裡:“媽媽怎麼惹你不高興了,能說給媽媽聽嗎?”
一會兒,孩子也丢紙條進去了:”你叫我寫名字,說這個沒寫好“那個也沒有寫好,說我笨”
有時候,孩子的心理父母時很難把握的,就算是父母開口問他,他也不一定願意說出來。這時,“親情盒”便成了我們與孩子直接溝通的橋梁。
這種方法的确不過,值得大家借鑒。當然我們還可以采取其他的辦法來和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比如利用孩子交換看日記的形式來解決,把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寫在日記中,同時也要求孩子用日記來回答。這樣,父母、孩子的心理、想法都白紙黑字地呈現在日記上,父母與孩子之間有效地溝通,進而成為更好地朋友,也就是自然而然地事情了。
其實孩子就像一本書,需要父母耐心地去翻閱、去理解它的意義。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更更多地可以從日常親子對話中去引導。我相信這一點每一位父母都能夠做到。#育兒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