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成語,濃縮曆史精華;曲徑通幽,遇見不一樣的“中國”。
公元前260年,發生了一件震驚天下、影響深遠的大事,秦趙長平之戰以趙國慘敗告終,主帥趙括戰死,40多萬降卒被坑殺,隻有240名年少兵士被釋放回國。
此次戰役的後續影響是:趙國元氣大傷,再不能有效抵抗秦國進攻。秦國進一步喪失了信譽,“棄禮義,尚首功之國”的惡名進一步坐實,被“國際社會”唾棄,很多人發出了“甯赴東海而死,不忍為之民”的悲憤呐喊。
(上)馬服君趙奢虎父生“犬子”
中國有句俗語叫“虎父無犬子”,但凡事總有例外,趙國一代名将趙奢就偏偏生了“犬子”趙括。
趙奢,趙國邯鄲人,生卒年不詳,前期工作履曆不詳。
根據現有史料記載,趙奢起初擔任趙國的田部吏,即專門征收土地稅的官員,此前他曾亡命燕國,被燕王重用,後返回趙國“再就業”。
上任之初,趙奢便遇到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向老“釘子戶”平原君家收稅。
平原君是誰?說出來那可是如雷貫耳、皓月當空。他是戰國四公子之一,是力推“胡服騎射”改革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的兒子,趙惠文王的弟弟,吐口唾沫都是釘,拔根汗毛都比趙奢的腰粗。
但趙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僅明目張膽地登門收稅,還接連殺了平原君家九個抗拒交稅的“管家”。
打狗還得看主人呢,平原君接報後勃然大怒,決定殺趙奢解恨。
不料趙奢不請自來,大夥見他羊入虎口,都為他捏了把冷汗。但是趙奢見到平原君後沒有跪地求饒,反而把它變成了一次給平原君“普法”的良機。
趙奢說:“您是趙國的貴公子,如果縱容自家有法不依,那麼國家的法律就會削弱,法律削弱就會使國家削弱,諸侯就可能趁機出兵,那麼一旦趙國滅亡了,您和您的家人還有您的财富安放在哪裡呢?反之,趙國強盛了,您作為趙國的貴公子,還用擔心天下人輕視您嗎?”
平原君一聽,猶如醍醐灌頂,連忙說自己不學法不懂法,辜負了國家的信任和民衆的囑托,并把趙奢推薦給趙王。趙王任命趙奢為“國家稅務總局局長”,在他的治理下,國人的稅負非常公平合理(稅負痛苦指數低),而且民衆富足,國庫充實。
正當趙奢在“稅務局”幹得風生水起時,新的機遇又來了。前270年,秦國進攻韓國,并長驅直入包圍了趙國重鎮阏與(今山西沁縣)。趙惠文王坐不住了,先後問廉頗和樂乘能否救援,都被兩人否決。
趙王又向趙奢征求意見,趙奢說:“此去道遠地險路狹,就像兩隻老鼠在洞裡争鬥,狹路相逢勇者勝。”趙王大喜,任命趙奢領兵出征。
趙奢帶兵離開邯鄲僅三十裡就下了一個奇怪但嚴厲的命令,“有敢以軍事進谏者處極刑。”
此時,秦軍已進駐武安西,擊鼓呐喊的練兵之聲把武安的房瓦都震動了。趙軍的一個偵察人員慌張張跑來請求火速增援武安,被趙奢二話不說砍了頭。
這還不算,趙奢随後下令就地安營紮寨,加築營壘,一連28天未前進一步。這一情形不僅引起了趙軍的疑慮和不安,甚至驚動了秦軍。秦人派出間諜來趙國大營一探究竟,結果被抓了俘虜。
間諜以為必死無疑,不料趙奢一見,忙命人松綁,好吃好喝招待一番後放他回家。間諜死中得活,把這一離奇經曆原原本本告訴了秦軍将領。秦将笑了說:“趙奢離開國都僅30裡就畏縮不前,阏與是我們的了。”
秦軍将領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間諜剛走,趙奢就發下命令,讓軍士卸掉鐵甲輕裝前進,火速向阏與進發。
筆者在地圖上大體測量了下,從河北邯鄲到阏與的直線距離大約180多公裡,但趙軍晝夜疾行,僅兩天一夜就到達了前線,由此可見趙國士兵戰鬥力之強悍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的巨大成功。
到達前線後,趙奢命令擅長騎射的士兵趕到離阏與50裡的地方紮下大營,構築工事。秦人聞訊大吃一驚,“悉甲而至”。
這時,趙軍大營中一個叫許曆的軍士請求就軍事問題提出建議,趙奢讓他進來。許曆說:“秦人沒想到我們來得這麼快,現在他們氣勢洶洶地趕來了,我們應當嚴陣以待,否則一定失敗。”
趙奢說:“請讓我接受你的指教。”許曆說:“我請求接受死刑。”趙奢說:“等回到邯鄲再說。”許曆說:“那我還有個建議,先占據北面山頭的勝利,後到的失敗。”
趙奢深以為然,立刻派出一萬士兵飛速奔上北面山頭。秦軍趕到後,立即發起仰攻,被趙軍居高臨下接連打退。
戰事膠着之際,趙奢在秦軍身後發起猛攻,秦軍首尾難顧,全線潰敗,阏與之圍遂解,趙軍大勝而歸。
趙惠文王大喜,賜封趙奢為馬服君,封許曆為國尉。趙奢與廉頗、蔺相如職位相同,成為趙國“三巨頭”之一。
趙奢一戰成名,跻身一代名将之列,但他有個心結卻始終沒有解開,那就是自己的兒子趙括雖然自小熟讀兵書,談論軍事時連自己也難不倒,但他毫無實戰經驗卻心高氣傲,以為天下沒有人比得上,這讓趙奢很是憂慮。
趙奢甚至斷言:“如果趙國不用趙括為将也就罷了,如果讓他領兵打仗,趙國一定會失敗。”
(下)兵敗長平 折戟沉沙
雖說知子莫如父,但趙奢也許萬萬沒有想到會預言成真,而且兒子趙括給國家造成了那麼駭人聽聞的損失。如果他泉下有知,肯定棺材闆都按不住。
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爆發。此時,趙國“三巨頭”中的趙奢已經去世,蔺相如病重,隻有廉頗健在,但連戰連敗,隻好堅守不出。
趙孝成王急于求勝,多次斥責廉頗畏敵怯戰,但廉頗置之不理。秦國丞相應侯聽說後,趁機撥出大筆經費派出大批間諜在趙國散布謠言說,秦國最擔心的是馬服君的兒子趙括擔任将領,廉頗容易對付,而且他就要投降了。
這些“假新聞”被有意無意地傳到了趙王耳中,趙王原本就對廉頗連戰連敗又畏敵怯戰不滿,于是下令以趙括代替廉頗。
此舉遭到了衆人的強烈反對。重病不起的蔺相如聽說後,勸趙王說:“大王隻憑名聲就起用趙括,這就像膠柱鼓瑟,趙括隻會讀他父親留下的書,不懂随機應變。”
趙括的母親也急忙上書強烈反對。趙王不解,趙括的母親說:“當初我侍奉他的父親,那時他已是将軍,但由他親自捧着飯食侍奉的有十幾人,被他當作朋友看待的有數百人,大王和宗室賞賜的财物他都分給軍吏和僚屬,接受命令的那天起就不再過問家事。但兒子趙括卻不是這樣,現在他剛剛當了将軍就東向接受朝見,軍吏沒有敢擡頭看他的。大王賞賜的東西他都拿回家藏起來,還天天訪查便宜合适的田地房産,可心的就買下來。父子二人是如此不同,希望大王收回成命。”
趙王不聽,趙括的母親無奈請求說:“如果大王一定讓他帶兵,那我有一個請求,如果他不稱職,我能不受株連嗎?”趙王答應了。
趙括來到前線後,把原來的規章制度全部廢除,原來的軍吏全部撤換,随即下令進攻秦軍。
而秦人得知廉頗解職後,秘密任命白起為上将軍,并下令有敢于洩密者格殺勿論。白起秘密抵達前線後,針對趙括的軍事動向制定了雙線作戰計劃:一是圍點打援;二是斷絕糧道。
首先,白起派出小股士兵迎擊趙軍,随即假裝敗逃,吸引趙軍長驅直入,直追到秦軍大營。而此時,秦人的另外兩支突襲部隊正悄悄接近趙軍。其中一支2.5萬人負責截斷趙軍歸路,另一支是5000人的騎兵,負責中間打穿插,把趙軍攔腰隔斷,斷絕彼此聯系。随後,趙軍的糧道也被秦兵截斷。
趙軍攻打秦營不下想要退兵,遭到秦國輕裝精兵的猛烈攻擊,隻好就地紮下大營頑強固守,等待援軍到來。
秦襄王聽說趙國的糧道被截斷,親自來到河内下令給所有的百姓拜爵一級,并征集年滿十五歲的青壯年男子全部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救兵,截斷他們的糧道。
雙方僵持到當年九月,趙軍口糧斷絕已經46天,餓得兩眼發藍的士兵不得不偷偷殺人充饑。絕望至極的趙括挑選能戰鬥的士兵編成四支隊伍主動發起進攻,打算突圍而逃,但連攻了四五次都無功而返。
趙括索性孤注一擲,親自帶兵突圍,結果被亂箭射殺。趙軍群龍無首,兵無鬥志,40多萬人放下武器投降武安君白起,結果被一一活埋,隻剩下一些小不點被釋放回國。
第二年,未等趙人從巨大的震驚和悲痛中舒緩過來,秦軍就包圍了邯鄲。此後一年多時間裡,邯鄲幾次瀕臨陷落,最後在楚魏聯軍的幫助下,才逃過了滅頂之災。
唯一讓人欣慰的是,趙王由于趙括的母親有言在先,終于沒有忍心株連她。
還需一提的是,成語紙上談兵是後人的總結,畢竟戰國時還沒有紙張。據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詞典》的說法,該成語最早見于《野叟曝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考證下。
文章最後,筆者還想總結一下“趙括現象”。
所謂“趙括現象”,即趙括代表着這樣一個“舊社會”群體:(一)“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他們所謂的能力幾乎全部來自“集團公司”大股東們的政策性福利和遺産性資源的加持。(二)從其工作履曆看,成績寥寥,能力一般。(三)走上重要崗位後,往往在真實的考驗面前一敗塗地。
國學經典欣賞: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括母問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将白起聞之,縱奇兵,詳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馀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博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衆遂降秦,秦悉坑之。趙前後所亡凡四十五萬。明年,秦兵遂圍邯鄲,歲馀,幾不得脫。賴楚、魏諸侯來救,乃得解邯鄲之圍。趙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誅也。
——《史記•廉頗蔺相如列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