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勵課堂的第89篇文章……
更多精彩請關注勵課堂微信公衆号liketang1
孫韓做事、孔孟做人,老佛養心、詩詞吟性。
勵課堂特約專欄作家洪範先生本系金融高管,性喜國學,苦研經年,古為今用,示範職場。感三顧茅廬之意,洪先生受邀于每周五為勵課堂讀者朋友們解讀四書五經,以國學之妙義為職場助力。
——堂主推薦
作者:洪範/勵課堂特約專欄作家
來源:全網獨家首發
【原文】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
孔子對曰:“有顔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論語·雍也》)
【意解】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學生中,哪個最好學的呢?”
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顔回的,是真正的好學,(他心能常處仁境,)不會因為情志生怒而離開仁境,不會偶有過失而偏離仁境。不幸他短命死了,現在沒有了,沒有再聽過有誰好學了。”
【微言】
這段話是哀公與孔子談論好學問題,哀公要孔子在他弟子中找一個榜樣出來。顔回是孔子最喜愛的學生,但可惜英年早逝。
孔子學生中雖好學者也衆多,但都不能超過顔回,這讓孔子感到非常惋惜,也讓我們今天讀到這段話時留下長長的遺憾。“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也讓我們今天的人感到所學習的不足。
千百年來,未聞有好學如顔回者,孔子為顔回好學的注腳也隻是“不遷怒,不貳過”六個簡簡單單的字,難道後人就不如前人如此之遠嗎?為什麼“不遷怒,不貳過”就是好學呢?
如果隻是從字面解釋“不遷怒,不貳過”僅僅指現在人所習慣的常常在情緒中遷怒他人,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那又與“好學”有什麼關系?
這與我們今人所說“好學”與孔子所說“好學”的意思差别有關。
孔子被稱為聖人,而他自認為自已是學而知之的,也就是成績的取得,隻是由于好學。
孔子對好學是很看重的,他曾說:“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
孔子學問的核心在“仁”,而他的學問重在修“行”。他也指出學習進修的方法,“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衆”,由這樣行為入而達到“親仁”,然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所以孔子的好學意義是廣博的,而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記問之學”。
我們來看顔回,“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境界,不正是孔子所提倡的内心中的仁境嗎?
顔回時時保有内心的仁境,能夠不因一時之怒而遷移,不因偶有過失而離開,不因境遇而改變,謹持之,常守之,做到“不遷怒,不貳過”也是十分自然的。
而同時恰恰擅長于“不遷怒,不貳過”之功,顔回達到仁的境界并能夠常處仁的境界之中,孔子當然說他好學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