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7 01:17:09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蘇轼一首經典詩)1

蘇轼一首經典詩,句句是至理名言,處人生低谷時讀一讀便豁然開朗

中國是一個了不起的民族,有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三千年的詩韻。任何事情都可以用詩歌來表達。既可言志,又可言情。寥寥幾個字,就構成了一首詩,語言精練,意境唯美,令人驚歎。沒有哪一個國家能跟中國相媲美。

連哲理也能用詩來表達,如王安石的“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陸遊的“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等等。

其實,蘇轼寫的哲理詩更脍炙人口。蘇轼是宋朝文壇最耀眼的那顆星星,是藝術全能天才。他在詞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繼柳永之後,對詞進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豔詞”的局限,拓寬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從音樂的附屬品轉變為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改變了詞史的發展方向。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蘇轼一首經典詩)2

他對詩的貢獻也是很大。宋之前的詩以言志、言情為主,到了蘇轼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是宋人另辟蹊徑後的詩風,蘇轼稱之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這類詩的特點是:言淺意深,寓景于理,韻味悠遠。《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今天,我們一起來分享這首詩,全詩如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中有畫寓景于理,句句精辟,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這首詩作于1084年,這年五月,蘇轼從黃州貶谪遷至汝州團練副使,途經九江,與友人參寥同遊廬山。旖旎的風光觸發他的逸興情思,于是寫下了若幹首廬山記遊詩。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移步換形,詩人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等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觀察廬山面貌得到不同的形狀。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蘇轼一首經典詩)3

橫着看則是連綿起伏的山嶺,側着看則是巍然屹立的山峰。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廬山壯麗的景色,旖旎的風光,驚豔美醉了。

“不識廬山真面目,隻緣身在此山中”,很淺顯的大白話,卻道出了一個道理。蘇轼不愧是大文豪,眼光深邃,見解犀利。

人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到處都是郁郁蔥蔥的千年古木,樹林茂密,視野受到了局限,看到的也隻是眼前的花草樹木。即使是站在高山之巅,睥睨天下,所看到的也隻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的局部而已,這就有了片面性。

這不僅僅遊山所見才如此,其實觀察世上很多事物亦如此。隻因我們處在事件當中,視線受到了局限,因而無法客觀公正、公平地評價事件本身。

這兩句詩蘊含着豐富的内涵,它啟迪人們一個哲理:要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深入了解事物,然後再做出結論,避免片面性。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蘇轼一首經典詩)4

若想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要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方可不失偏頗。隻有擁有這種理性認識的人,處理事情才不會造成冤枉。

這兩句詩意境深邃悠遠,韻味無窮,流傳至今已成了至理名言。

蘇轼之所以有這麼深刻的認識,那是因為他有刻骨銘心的生命體驗。他命運多舛,仕途坎坷,卷入了新舊之法的争議,反對王安石主導的新法,同時又主張汲取新法合理的觀點,因而又為舊黨所不容。這首詩可以看成是撲朔迷離的政局,新舊兩黨立場不同,結論也不同。當局者迷,隻有跳出,才能得出恰當的結論。

這首詩不僅僅是描繪廬山的奇風異景,壯麗山河,同時,詩人也告訴我們一個隽永的哲理,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這就是這首小詩格外受人們青睐,百讀不厭的原因,驚豔了時光,溫柔了歲月。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蘇轼一首經典詩)5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侵權請聯系删掉,衷心感謝!

作者簡介:納蘭唐兒、醉卧古典詩詞等筆名。多家校園雜志寫手,作品被《意林》等文摘轉載。喜歡佛學、藝術,癡迷易經、文學,是靠古典詩詞與戲曲滋養的女子。作品系本人原創,歡迎收藏、留言、轉發(隻限于本平台)。若轉發别的平台,請征求我同意,并署我名字以及注明出處,否則以侵權起訴。請關注我,會常常更新古詩詞,與你們穿越回到唐風宋月去,一起品味唐韻詩腳與宋阕音律,然後狂醉三千場。

蘇轼人生态度的經典詩詞(蘇轼一首經典詩)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