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8歲。左側胸膜炎性胸痛。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1 胸片示左肺上葉邊界欠清的局部陰影。圖2~6胸部CT示左肺上葉和右肺下葉兩個區域邊界欠清的胸膜下腫塊樣實變。在肺窗上可見左上葉實變内數個小氣囊。增強CT示右肺下葉實變内異質性增強及内部分葉狀低衰減竈,和左肺上葉氣泡。此外,左肺上葉實變合并有相鄰胸膜反應。
圖7 示阿苯達唑治療1個月後,既往實變和薄壁多囊性病變緩解。
實驗室檢查,嗜酸性粒細胞計數650/uL,衛氏并殖吸蟲IgE( )。
診斷:肺吸蟲病
簡評
肺吸蟲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的寄生蟲病,肺吸蟲感染方式以生食或食用未煮熟的淡水蟹或喇蛄為主,亦可由生飲疫水引起,囊蚴進入終宿主,經消化液作用,幼蟲脫囊而出,童蟲穿過腸壁進入腹腔,徘徊于各器官之間或鄰近組織及腹壁。約經1~3 周,童蟲穿過膈肌經胸腔入肺發育成熟,形成蟲囊,有些童蟲可終身穿行于組織間直到死亡。
肺吸蟲主要侵犯肺部,引起咳嗽、咳痰和咳血或痰中帶血等症狀,也可侵犯皮下組織、胸膜、肝、中樞神經系統等引起相應的症狀,肺吸蟲緻病主要是童蟲或成蟲在人體組織與髒器内移行、寄居造成的機械性損傷,及其代謝産物等抗原物質引起的免疫病理反應。
由于肺吸蟲的侵犯部位不同,臨床表現多樣且無特異性,侵犯肺部表現咳嗽、胸水,侵犯腹部表現腹壁腫塊、腹痛、腹水、肝脾腫大,侵犯關節導緻關節腫脹等,除骨骼外幾乎全身器官均可受累。肺吸蟲病影像學改變,除附壁結節空洞及空洞内發現條狀高密度蟲體影有一定的診斷意義外,浸潤性病竈和支氣管周圍炎樣改變以及單發或伴發的胸膜炎與其他原因的炎性病變并無鑒别依據,由于累及的器官不同,影像學表現亦多種多樣。
參考
[1]Henry TS et al. Chest CT Features of North American Paragonimiasis. AJR 2012; 198: 1078-1083[2]Walker CM, Chung J. Muller. imaging of the chest. 2nd ed. Elsvier 2019 Part 14 PP. 297-29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