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遠山墨雨
鎮沅是雲南省普洱市的一個縣,它是一個彜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當地人将鎮沅簡稱為“彜哈拉”,很形象、也很特别。
過去,地處普洱市西北部的鎮沅因為交通條件差、山高路遠而鮮為人知;墨臨高速公路通車後,沿線的鎮沅有了高速公路,去鎮沅變得不再困難。
鎮沅是父親的老家,也是我們小時候生活過的地方,後來又專程去過,走過勐大、住過恩樂,遊過千家寨、拜訪過有2700年樹齡的古茶樹......
我們對那裡的山清水秀記憶猶新,對那裡的道路難行也記憶深刻,想去一趟鎮沅,還真是不易。
幾年前去鎮沅遊玩,當地朋友推薦我們去振太,說那裡是著名的僑鄉,保留了很多融合各地建築風格完整的老房子、很有看頭;
同時鎮沅是茶葉主産區之一,與茶相關的茶馬古道從這裡經過,留下了衆多遺迹,“難搭橋”就是其中一個比較有名的地方,因為修橋工程難度巨大而得名......
從那時起,我們就有了一個願望,希望能去振太看看,特别是那個叫做“難搭橋”的地方,對我們充滿了吸引力。
國慶假期、時間充裕,我們到普洱遊玩,行前沒有确定方案、更沒有制定目标,以走親訪友、休閑度假為主。
這是一條比較小衆的線路,很少有遊人專程來訪,新開通不久的墨臨高速公路上車流量不是很大,我們走得很舒服、玩得很開心,不經意間遇見的風景,竟是心儀已久的向往之地,甚是驚喜。
首站在景東縣遊玩之後,我們準備前往景谷縣。按照以往的經驗,應該是沿高速公路南行到鎮沅縣城、下高速公路後走國道,經過鳳山鎮後到達景谷縣城;
因為近期鳳山附近正在修橋、修路,手機導航給我們的提示是走墨臨高速公路,過勐大、到振太後出高速公路,走省道、過振太鎮、景谷鎮後到景谷縣城。
如此改線行走,我們竟然與“難搭橋”不期而遇了。
考慮到此條線路是第一次走、道路情況不明,而且我們計劃去景谷鎮的大石寺看看,行前我們并未考慮去振太、去難搭橋。
從“振太”收費站出高速公路,走上了彎彎曲曲、繞山繞水的老路,路上經過了很多村莊,有新近裝上的鮮豔标識,村裡的房子看上去很現代,并無友人提到過的僑鄉風貌,心裡不覺有一絲絲遺憾。
開車走在老公路上,速度是提不起來的,你得集中精力将方向盤左突右轉,以适應公路的走向,好在路上的車輛不多,我們可能慢慢開車、還能欣賞一下路邊的風景。
密林、村莊、山泉、湖泊,很多漂亮的風景從我們眼前飄過。不經意間,路旁一塊刻字的巨石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仔細一看,上書“難搭橋景區”,不覺精神一振,莫非這就是我們想看的地方?
這時正好通過一座橋,過橋之後有一片開闊的空地,我們趕緊将車停在空地上,徒步前去探尋一番。
順着石碑後的一條小道上山,攀升不久就看到文物保護标志碑了,果然,這裡就是振太有名的難搭橋了。
它早已完成曆史使命,成為深藏山中的文物、風景區了,稍不留神,行駛在公路上的我們就會将它錯過。
石碑上刻字介紹:南搭橋位于鎮沅縣振太鎮塘坊村南的振太河上,建于清光緒6年(公元1880年),為單孔石拱橋,高21米、長13米、寬3米,橋孔跨度10米,因工程艱巨而得名“南搭橋”,在橋的東面有保護完好的石鋪古道,長54.8米。
難搭橋是古代景東至景谷用于運輸鹽、茶的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橋梁,對研究雲南茶馬古道和古橋梁曆史、藝術具有重要的價值。1986年難搭橋被列為鎮沅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為普洱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以現在的目光看,難搭橋算不上工程巨大、帶給人的震撼卻是不小。
古橋與公路有數十米高差,站在公路上仰視古橋、或是從古橋上俯瞰公路,是高與低、古與今的交錯,給人一種難言的視覺沖擊。
橋梁兩側都保留了一段石鋪道路,或許是茶馬古道的遺迹。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闆相間的路面,或磨得光滑、或長滿綠色的青苔,那是歲月留下的痕迹,是年輪留下的記錄。
不用走回頭路,我們順着石闆路行走、繞行一圈,在橋的另一側下山,正好是停車的空地,感覺不錯。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國慶假期去普洱遊玩,我們在路邊遇見了茶馬古道上的難搭橋,這是途經鎮沅振太的一個意外驚喜,甚好。
(2021年10月3日,星期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