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8:01:13

列子是先秦諸子中道家的關鍵人物,出生時間介于老莊之間,承上啟下,對道家思想的發展和推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列子最被人津津樂道的莫過于他書中幾十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和"禦風而行"的傳說。而"禦風而行"由于賦予了列子更多的傳奇性,經過千百年的傳承,俨然成了列子最顯著的标簽。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

列子禦風而行

那麼列子"禦風而行"僅僅是傳說而已嗎?列子的思想核心又是什麼呢?先秦諸子中,為什麼偏偏道家熱衷于"飛行"?這種"禦風而行"的故事對我們今天的生活又有什麼意義呢?


一、道家崇仙求飛的傳統

1、列子從屬于道家。而道家自打黃帝的時候起就有了崇仙求飛的傳統。雖然司馬遷在《史記》中關于黃帝最後的記載隻有"黃帝死,葬橋山。"六個字,并未提到黃帝成仙,但是在民間的傳說中卻廣為流傳黃帝成仙的故事。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2

黃帝出行圖

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是"黃帝得廣成子點化而成仙"。

廣成子是一位極高壽的得道之人,傳說黃帝去拜訪他兩次,第一次讨教治國方略被廣成子轟了回去,理由是黃帝治下的國家并沒有達到廣成子的期望,所以沒什麼可以教他的。

黃帝回去之後,靜思三月,再次拜訪不問國政,而改問修身養性之道,廣成子大喜,覺得黃帝"上道",便答應指引黃帝修行。廣成子傳授黃帝"靜其心,減其勞,抛凡俗,守真氣",并說自己之所以長壽就是因為恪守了這樣的準則。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3

黃帝求教廣成子

黃帝辭别廣成子之後,開始了精心修道,并且把心決傳授給子民修身養性。

黃帝在120歲那年,命人鑄了一口大鼎,大鼎鑄成那天,人們正在慶賀,突然天空飛來一條黃龍。黃帝頓時明白自己道行已成,這龍便是來接自己的,便踏上黃龍得道成仙了。

"黃帝飛仙"的故事并沒有正式在典籍中被記載,我們今天知曉也是從其他曆史典籍或者文學作品的縫隙裡挖掘出來。《漢書·王莽傳》裡有"或言黃帝時建華蓋以登仙"的隻言片語。魏晉時期阮籍《清思賦》裡"昔黃帝登仙于之上,振鹹池于南嶽之岡。"已經就是援引的民間傳說了。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4

雖然查無史料佐證,但班固和阮籍幫我們證實了"黃帝飛仙"的傳說至少在漢代就已經在流傳了。無論是民間還是道教體系内的傳播,從側面反映了在封建時代,"崇仙"的心理渴望一直都有着廣大的群衆基礎。

2、黃帝之後的尋仙問道并非隻有春秋老莊,《史記留侯世家》記載:漢初開國功臣張良晚年"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遊耳。乃學辟谷,道引輕功。"張良除了學道,司馬遷特意強調了"道引輕功"這四個字,可以确認的是,張良對于飛行是進行過研究學習的。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5

影視劇中張良形象

3、《隋書·卷六十四·列傳第二十九》關于沈光的記載是可查到最早關于輕功的描寫:

初建禅定寺,其中幡竿高十馀丈,适遇繩絕,非人力所及,諸僧患之。光見而謂僧曰:"可持繩來,當相為上耳。"諸僧驚喜,因取而與之。光以口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系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數十步。觀者駭悅,莫不嗟異,時人号為"肉飛仙"。

4、唐肅宗時期在平定安史之亂中立下功勳的謀臣李泌,曾歸隐于衡山煙霞峰,潛心修道,李泌不僅精通《道德經》,而且輕功很好,史載"身輕能行屏風上"。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6

影視劇得道之人形象

5、唐代詩人元結,曾在湖南甯遠九嶷山無為觀親眼目睹道士們練功的場景,并留下了一首七言,真實的反映了道家輕功的功夫。

九嶷山深幾千裡,峰谷崎岖人不到。

山中舊有仙姥家,十裡飛泉繞丹竈。

如今道士三四人,茹芝煉玉學輕身。

霓裳羽蓋傍臨壑,飄飄似欲來雲鶴。

時至今日,我們仍能聽到道士輕功不錯的故事,可以說這種一脈相承對"飛行"的熱衷,除了道家之外還真是别無他家。


二、列子禦風而行——列子的故事

列子名禦寇,又名寇,有的地方寫作圄寇,他出生的時代,中國已經進入了戰國時期,距離老子逝世也已經有三十年的時間。列子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隐居在鄭國的圃田(今河南鄭州),淡泊名利,不求聞達,潛心修道著述。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7

位于河南鄭州的列子祠

和春秋戰國其他諸子一樣,列子也擁有大批的支持者和跟随者,曆史記載列子有次出門講學,随随便便就拉了四十多個弟子随行,想必那場面或許并不輸給孔子周遊列國時的陣勢。

但是列子的生活仍然過的很清苦,估計收徒講學屬于"義務分享",家裡卻常常無米下鍋。甚至有天有個鄭國人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到鄭國大夫子陽那裡說:"您可知道列子這位賢士嗎?"子陽答道:"知道"。這人又說:"列子這樣的賢士在我們鄭國還餓着肚子,我建議您還是資助一下他,這樣傳出去您就會獲得仁德的好名聲,豈不很好?"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8

春秋時期諸侯國地圖

子陽聽了馬上派人給列子送去了糧米,但是卻意外的被列子拒絕了,理由是子陽并非了解他才資助他的,而僅僅為了博得一個好名聲,為此還被老婆臭罵了好幾天。

列子拒絕幫助并非由于其"假清高"或者有些人傳聞的那樣怕接受了子陽的幫助而引火燒身,真實的原因還得從列子所主張的觀點說起。


如果說老子是道家開創者,莊子是道家集大成者,那麼介于這兩位"道家之祖"的列子就是道家傳承的内容豐富者。而列子創立的"貴虛學派"對後世哲學、宗教和文化藝術方面的影響甚至要大于莊子。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9

列子的思想更加哲學化,而且比老子增加了更多的批判思維。對老子思想的發展主要就在于老子探讨更多的是天地的"道",而列子已經把更多的目光移向了社會,并且從社會再反諸自身,最形象的表現就是"禦風而行"。

而記下列子"禦風而行"故事的,正好是莊子。

《莊子·逍遙遊》:"夫列子禦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于緻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0

莊子說:"列子曾經禦風而行,淩空而起乘風飛行,十五日之後才返回原處。列子這個人不求名利福祿,但是呢,雖然飛行節省了腳力,但還是要借助風力的。"

除了莊子,南朝祖沖之(沒錯,就是那位把圓周率精确到3.1415926的數學家)也在《述異記》中寫到此事:"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風而遊八荒,立秋日就反歸"風穴",風至則草木皆生,去則草木皆落。"

列子的"禦風而行"在我們看來,屬于"熱鬧"。但是中國有句話叫"看事要看門道",那麼"禦風而行"有什麼門道呢?


三、修行身心一體——列子思想的核心

1、

我們常人總是對"修道"有一個誤解,那就是"修道是道家人或者修仙人做的事"。其實這句話隻對了一半。古代曆朝曆代都有很多修仙問道的人存在,比如上文提到的張良、晉代藥物學家葛洪、詩仙李白、宋元之際的王重陽、明代嘉靖帝等。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1

修道者的典範——張三豐

但是列子所倡導的"修道"适用的不止是這類人,而是所有人,倘若換一個詞"修身",您大緻就明白了。

"修身"這個詞在儒家學說裡經常出現,雖說儒道兩家在本質和方向上多有相左,但是在對"修身"這件事的重視上,是保持着高度一緻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列子對待修身的觀點遵循着他一貫的思想核心,那就是講究一個"化"字。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2

陰陽變化之太極

"化"由變而起,由"道"而終,是一個從物質到内心的過程。而想要達到"化"的實現,則需要靜心而除身外物。

在這一點上,列子站到了儒家的對立面。儒家追求的"禮儀"在列子眼裡是僞名,不過是追逐個人榮利的遮羞布。人與人的關系不需要"君君臣臣"劃分出明确的等級,而應該是"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而對儒家癡迷的"名不正則言不順"的"名"更是認為虛幻無意義"今有名則尊榮,亡名則卑辱"。

2、

掌握了修行的要旨,列子認為修行的最終目的是"虛",《文子·精誠》:"若夫聖人之遊也,即動乎至虛,遊心乎太無,馳于方外,行于無門,聽于無聲,視于無形,不拘于世,不系于俗。"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3

列子的"虛"正應和老子的"道"。老子講的"道"好比大樹之根的話,那麼列子講的"虛"則好比是樹幹,雖然不十分恰當,但大體上類似。為了更易解釋列子所說"虛"的大概含義,我們來舉一個小例子。

凡具體事物都有其各自特定的功用,例如車可載人、鍋可做飯等等。但是一旦有了特定的功用,便有了局限。沒有人用車去做飯,更沒有人騎着一口鍋上路。

但是"虛"就不一樣了。"虛"是非陰非陽,非柔非剛,你無法說出它到底有什麼特定的功用,但是它就可以和老子講的"道"一樣,"生生者"、"形形者"、"聲聲者"、"色色者"、"味味者",成為演化萬物的本體,因為沒有特定的功用,才有無窮的功用,這就是為什麼"虛乃萬物,萬物本虛"的意思。

3、

列子對"虛"的思想觀點被後人稱之為"貴虛",成為道家學派裡極重要的"貴虛派"的主要思想依據。

"貴虛"的修行就是靜心排除心中物。若心裡有事物挂念,聲名所累,則斷然是難以完成修行的。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4

《列子·仲尼篇》說:"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神聽形智以求之,弗當矣。"可以看出,列子的修道要超出身體之外的,擺脫身體才是第一步。

4、

能夠體現已經擺脫身體,心中無物的最佳呈現方式就是能夠"禦風而行","非夫遺世班道,絕粒茹芝者,烏能輕舉而宅之?"(孫綽《遊天台山賦》)不能修道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飛起來的,而能夠飛起來則證明已經得道,是一個象征,一個标志。

"至人潛行不空,蹈火不熱,行乎萬物之上而不栗。"代表的是修行已經達到身心一體的境界。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5

老子像

至于"乘空如履實、寝虛若處床"這種更多的是修道之人在心境上進入無我的境界,所特有的一種感受和體驗。

這正如列子的"禦風而行",憑風而起的隻是一個結果,道家的人更看重的是達到這種結果的一個過程,那就是道家的潛修。

現在,您應該已經知道道家為什麼熱衷"飛行"了吧?


四、心境則是身境——列子的價值,指導意義

在今天,列子能教給我們什麼?

我其實比較讨厭現代某些人任性的曲解古人的思想,随便拉一位諸子的思想揉進管理學,比如《老子管理學》《鬼谷子成功學》《孔子領導力》《孟子教你提高情商》之類,且不說古人思想中有沒有類似的意思,即使有也是不妥的。

先秦諸子的思想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每一位的思想都有它自身的體系、社會背景以及個人觀點。

列子思想的現實價值不在外,而在内,不在社會,而在自身。

諸子百家哪一個學說讓你有所感悟(深度列子禦風大道無形)16

1、 未必人人身飛仙,但可人人能得道。

2、 人的内心好比容器,最難的不是怎麼裝進東西,而是怎麼拿出東西。

3、 努力求得身境,不如努力求得心境。心境即身境。

4、 不要妄圖從一家一派學習到所有的修身安命之道,現代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我們有足夠多的文化遺産可供我們汲取。

參考文獻:

《老子》、《莊子》、《史記》、《列子》、《漢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