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位性低血壓不是一個特殊疾病,而是血壓對許多原因的調節異常的表現,指由卧位起立後3分鐘内收縮壓下降20mmHg以上,或收縮壓低于90mmHg,或舒張壓下降10mmHg以上。正常人由卧位起立時,因重力作用,血液易淤積于下半身的靜脈容量血管内,随即發生一過性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減少,血壓下降,但機體可通過一系列代償機制如反射性小動脈和動脈收縮,主動脈弓和頸動脈窦反射使心率加快,肌肉活動及小靜脈反射性收縮使靜脈回流增加,血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含量上升等,尚可使血壓保持于一定水平,腦血流也有一定灌注壓。
01 體位性低血壓的診斷
1.大多數直立性低血壓患者在突然起床或久坐後站立時常出現暈厥、頭暈、目眩、意識障礙、視物模糊等症狀。疲勞、運動、飲酒或飽餐等可加重症狀。腦部供血的嚴重減少可以導緻暈厥甚至昏迷。
2.醫生可根據症狀作出診斷。如果當病人站立時有血壓明顯下降以及平卧後血壓恢複正常,就能确定直立性低血壓的診斷。當然,應進一步找尋引起直立性低血壓的原因。
3.老年人如申訴體位性頭昏和輕度神志模糊,臨床醫師不能認為他就是患直立性低血壓,應先讓病人平卧至少5分鐘後測血壓和脈率,然後安靜站立1分鐘後測血壓和脈率,繼續站立3分鐘後,再測血壓和脈率,低血壓反應可能在站立後立即或延遲出現,為了發現演出的低血壓反應可能要延長站立時間或作傾斜試驗,在開始治療之前,應多次測量血壓以确認立位性低血壓的持續存在。
02 體位性低血壓的原因
1.心髒疾病:心髒疾病中最常見的就是由于心衰導緻的體位性低血壓。由于心力衰竭,心髒的泵血功能減弱,使得心排出血量減少,從而導緻了低血壓。
2.藥物作用:許多藥物均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導緻體位性低血壓如硝酸甘油等。
3.長期卧床引起營養不良:許多需卧床休養的病人由于長期缺乏運動和營養失調,導緻了低血糖從而導緻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
4.繼發于某些疾病之後:它可以繼發于脊髓疾病,内分泌紊亂,急性傳染病或嚴重感染(如大葉性肺炎)之後。
03 預防措施
1.合理飲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
2.避免飲食過飽或過度饑餓,進餐後不要馬上活動,可适當休息幾分鐘再站起行走或者做其它事情,不要飲酒。
3.堅持适當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4.保證充分的睡眠時間,睡眠時将頭部擡高15-30cm左右,有助于保持腦血流量。
5.避免過度勞累和站立時間過長。
6.活動後出汗較多時,要多飲水增加血容量而提升血壓。
7.定期測量血壓,注意觀察卧位、立位的血壓變化。
8.服用降壓藥、鎮靜藥、血管擴張藥後不要突然站起,最好靜卧1-2小時,站立後如有頭暈感覺,應繼續卧床休息。
9.對有下肢血管靜脈曲張的老年人應穿有彈性的襪子或緊身褲,增加靜脈回流。
10.在起床或者站立時動作要緩慢,切不可過猛過急,防止血壓突然下降。體位變換時要做好過渡動作,即卧位到坐位,坐位到站立位,從而避免體位性低血壓發生。
以上内容摘自網絡,謹對原作者表示感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