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封建王朝開國後皇帝都要獎勵一批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好兄弟,當然這個時豪宅金錢也不是最迫切的了,而是永久免死,不但自己可以用,而且子孫可以接着用,真是子子孫孫無窮匮也。鐵券一般而言是從漢高祖劉邦開始有的,他平定天下後,命令蕭何制定法律,韓信整理軍法,叔孫通制作禮儀規程,和臣下一起發誓“丹書鐵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廟。”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大臣們都來看啊,我把對你們的免死書都刻在鐵皮上了,放在祭祀祖宗的廟裡,絕對不會有假,舉頭三尺有神靈,人在做天在看呢!
為什麼最先開始要用鐵?那個時候沒有紙,古人書寫普遍使用竹簡,這個保存不易,說不定哪天就發黃了。再加上從戰國開始君主打仗時發布命令都用青銅了,這才顯得權威嘛,所以漢初冶鐵不久,用最貴的東西寫上最貴的話,大概就能體現出最貴的價值。
當然,從古至今的人們都想多了,一廂情願而已。這是後話。
至于“丹書”的意思,就是一定要用紅筆寫字了。為什麼要用紅筆寫呢,皇上的朱批就是紅的。随着科技發展,魏晉南北朝就已經不用這個了,用更貴的嵌銀或金的方法把優厚的待遇鑄成金字或銀字,顯得更隆重更有格調了。到了明朝,這個東西稱為“诰券”或“世券”。明朝的鐵券大概長這樣,是明英宗天順二年賜給青海本地官員高陽伯的。整塊看起來像個蒸籠,和蓋房子的老瓦差不多,有二十六斤重,用上面說的鑲金的方法刻了195個字。上面寫到“食祿一千石,免其一死。”
明洪武三年,即1370年,全國大部基本統一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一共給三十八個人發了丹書鐵券,同樣的對着山河指天發誓,要有肉一起吃,有難一起當。但這東西慢慢還是起了變化,因為朱元璋明确的規定了使用範圍,比如剛才說到的隻免死一次的情況,明朝免死次數最多的應該是徐達這位朱元璋從小的布衣之交,也就自己三次,兒子兩次。當然,如果早生幾百年在唐代的話,皇帝發的鐵券上面基本沒有使用說明的,想怎用就怎用,并且給得也挺随意的。到了宋代後一般有限制了,比如宋太祖曾給功臣王審琦發了張鐵券,上面寫“恕九死,子孫五死,雲孫恕三死。”
但有總比沒有好吧,明朝不管是誰,隻有封了世襲的公侯伯子孫這些爵位,都要賜給鐵券。這裡小編之所以要引入世襲的說法,是因為明朝的公侯伯子孫是是分世襲和流爵兩種的,後面一般沒有,如果有,也隻能是自己用。如果券還在,人不在了,那可就真是杯具了。
但是不是所有時候都能把次數使用夠呢?這個我們下次再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