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甯波港工作收獲與感悟

甯波港工作收獲與感悟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6 09:52:35

甯波港工作收獲與感悟? 【節目導視】,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甯波港工作收獲與感悟?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甯波港工作收獲與感悟(新華視點告别)1

甯波港工作收獲與感悟

【節目導視】

【解說】他們是一個特殊群體——閩東海上“連家船民”。除了海,他們曾别無所有。千百年來,他們一直渴望改變“漂泊江海、居無定所”的悲苦生活。

【同期】連家船民在船上住的時間長了,腳都彎曲掉了,成了羅圈腿,當地人把他貶稱為“曲蹄”,社會上流傳一句“曲蹄爬上山,打死不見官,見官也是無相幹”,意思就是講打官司也沒有用,所以這就是當時(連家船民)社會(地位)低的真實寫照。

【解說】從海上到岸上的一躍,不僅改變了連家船民“生”的水平,也改變了他們“心”的狀态。

【同期】搬上岸就好多了,搬上岸都用上電了,都不會再用油燈了,有了這樣接受教育的基礎,我們才能夠好好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考上大學等等。

【解說】今天,“連家船民”已徹底成為曆史。千年浮萍終于有了紮根的土地。海上漂泊者的後代,迎來富庶小康的新生活。

【解說】敬請收看本期節目——《告别“潮水班” 連家船民上岸記》

【正文】

【解說】在福建省沿海的閩東甯德地區,曾居住着這樣一群人——他們世代擠在一條船上“讨生活”。他們被稱作連家船民,也被稱為“疍民”。

連家船民長年困守海上,極少和岸上世界來往。

他們居住的環境“上無片瓦,下無寸土”,隻能靠捕魚拾貝為生。他們遠離城市繁華,後代也得不到教育機會,長期以來無法依靠自身力量改變命運。

可以說,他們曾是無财産保障、無生命保障、無教育保障的“三無”群體。

【字幕】連家船民聚居地之一

福安溪邳村

【同期 航拍】福安溪邳村黨委書記 江寬全

(連家船民歌)漁民過去苦,沒有文化瞎眼睛,全鄉漁民上千個,沒有一個識字人。

【同期】福安溪邳村黨委書記 江寬全

(民歌講的是)有一個村民叫劉金弟,當時給人家騙去買什麼呢,買米田共(糞),長街叫買無處找,一個大大的笑話。

【解說】村裡的老人、溪邳村會計劉明福小時候也在連家船上生活,他自己讀了一點書,但兩個妹妹沒能夠去上學。

【同期】福安溪邳村幹部 劉明福

過去,我家裡五六個人都住在這條船上,我小時候去上學回來,晚上就用這個蒸籠當桌子,晚上做作業,那個時候沒有電燈,用煤油燈時間長了,眼睛都紮紮地、很難受。

【解說】一條破船挂破網,祖孫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生活的貧困加上沒文化,使他們懷有很強的自卑心理。

【同期】福安溪邳村幹部 劉明福

連家船民在船上住的時間長了,腳都彎曲掉了,成了羅圈腿,當地人把他貶稱為“曲蹄”,社會上流傳一句“曲蹄爬上山,打死不見官,見官也是無相幹”,意思就是講打官司也沒有用,所以這就是當時(連家船民)社會(地位)低的真實寫照。

【解說】經濟上的貧困和勞作方式讓連家船上的孩子上學十分困難,他們經常要随船出海作業,沒法按時到校上課。

【同期】福安市下岐村大學生 連雲

想要上學就必須要有穩定的居住條件,連家船民沒辦法像岸上居民一樣有房子,他們住船上,随着潮汐勞作,也沒辦法按時送孩子上學,也沒有辦法為他們做好每一頓午飯和晚飯,限制了他們的孩子上學。

【解說】但是連家船民們深知唯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于是當地一些老師針對連家船民生産生活特點,創辦了“潮水班”,力圖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改變命運。

【同期】老教師 林興久

也就是說,小潮水的時候,漁民的船靠岸了,我們就帶着課本,踩着灘塗,把這些學生集中在船上,進行輔導、上課。

【解說】連家船上的孩子也很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就這樣,盡管是“潮水班”,但他們在學習上也很刻苦努力。

【同期】老教師 林興久

這些孩子學習非常努力,特别是冬天,拖着鞋,穿着打着補丁的衣服,往返要走一公裡多的灘塗,腳都紅腫了,堅持到學校上課。我經常跟這些學生說,我們窮孩子隻能靠書本來改變自己。

【解說】江海飄搖終靠岸。1997年,連家船民上岸問題被列為福建省脫貧的重要任務;1998年12月,相關部門召開連家船民上岸定居現場會,專門研讨連家船民上岸定居政策;連續兩輪的連家船民“上岸定居工程”由此轟轟烈烈拉開帷幕。

但當時,由于大量連家船民上岸定居,附近的學校一時無法容納這麼多孩子,新的問題出現了。

【同期】福安市下岐村支部書記 鄭月娥

我們下岐村剛搬上岸時是有300多名孩子需要解決就學問題,我們當時立即向上級部門彙報這個事情,上級部門也撥款20多萬,在學校那邊加蓋了一層,這樣我們的孩子們才能順利在學校入學。

【解說】就這樣,上岸後,這些連家船民聚居村的學齡兒童實現了全部入學,寄宿費、生活費都由村裡承擔。溪邳村還制定了獎勵措施,隻要村裡有孩子考上大專及以上院校,就獎勵他們1000—3000元。

【同期】福安溪邳村幹部 劉明福

我們鼓勵他,能夠考上本一的,我們他獎勵3000元,考上本二的我們他獎勵2000元。

【解說】連家船民的生活逐步有了保障,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逐漸被解決,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現在,讓連家船民更歡喜的是,年輕一代中“文化人”多了起來。

【解說】在連家船民搬上岸後、作為連家船民定居點之一的另外一個村——福安下岐村,也出現了200多名大學生,截至目前,這個數據還在不斷增加。

【轉場 現場】90後大學生連雲正和同事們一起商量設計問題

【解說】正在和同事們商讨設計方案的是90後大學生連雲。連雲來自福安市溪尾鎮下岐村,大學畢業後,他就職于福建省林業勘察設計院。

對于這份工作,連雲感到“滿意、很珍惜”,相對于城裡孩子能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連雲的童年是在船上渡過的,對他而言,讀書機會來之不易。連雲記得,小時候,他比岸上同齡人晚了三年才上小學。

【同期】福安市下岐村大學生 連雲

那個時候家裡條件比較困難,我記得上學(報名的)時候,父親到鄰居家裡借了200塊錢,才湊齊了我的學費,送我上小學。

【同期】福安市下岐村大學生 連雲

我記得那個時候(下午)兩點鐘上學,大家一點鐘就到了學校,在班級裡面寫字、看書,對知識相當渴望,那個時候有同學帶了一本新書,大家都會輪着搶着去看。

【解說】同樣從福安下岐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江旭,目前就職于福州市一家互聯網企業。江旭說,之所以能考上大學,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與從小的教育環境改善密切相關。

【同期】福安下岐村大學生 江旭

搬上岸就好多了,搬上岸都用上電了,都不會再用油燈了,有了這樣接受教育的基礎,我們才能夠好好學習,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考上大學。

【解說】現在,福安市的各級政府部門依然十分關注連家船民上岸後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在福安市溪尾鎮中心小學,記者看到,教學樓、宿舍樓、食堂和籃球場等都已配置完善。

當地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孩子們上學學費全免,隻要“拎包入住”就可以了——除了帶上自己的衣物外,其他什麼都不用帶。

【同期】福安市溪尾鎮中心小學校長 林勇雲

2015年開始,我們福安市政府出台了“368惠生政策”,3是指每個寄宿生财政會補貼給學校300元,用于費用開支,6是指财政給每個寄宿生600元用于購買生活用品,8是指每個學生給800元生活補助,平均一天13元錢。保證每個孩子都能入學,進得來也能讀得下去。

【轉場字幕】我們辦教育,要舍得花時間,舍得花精力,舍得下本錢。“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問題是絕對不允許“等一等”的。

——選自《擺脫貧困》

主編:李傑 王健

統籌:王朝

責任編輯:王朝

編輯:王朝

電子編輯:王朝

記者:陳旺 郭圻

配音:潘锴(實習)

音響:田裡 郝曉江

視頻技術:董碩

字幕燈光:鄒建波

攝像:邰劍秋

音頻技術:田裡

系統技術:郝曉江

技術監制:王宏達

終審:劉浩

監制:樊華

出品人:孫志平

新華社音視頻部出品(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