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心搏驟停範圍

心搏驟停範圍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6 23:39:29

心搏驟停範圍(心髒驟停與心室纖顫)1

心髒及血液循環的基礎知識

心髒是血液流動的動力泵。從胚胎幾周後到形成心髒雛形開始到嬰兒降落、入世,直至生命終結,它從無休息,任勞任怨忠于職守,心髒排出的血液送往動脈至全身,營養組織細胞。動脈血(除肺動脈外)内血氧含量高,呈鮮紅色。動脈又分為大、中、小動脈,管壁由收縮性較強的平滑纖維組成,可以協調心髒将血液一浪推一浪地輸送到毛細血管網。

靜脈收集來自全身各處的毛細血管網的血液,送回心髒。靜脈也分為大、中、小靜脈。靜脈血(除肺靜脈外)含二氧化碳較多,呈暗紅色。靜脈血自下而上回流,靠靜脈瓣和肌肉收縮的作用。

毛細血管處于動脈、靜脈之間,管壁最薄,管徑最小,遍布全身,是微循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物質和氣體交換的場所。

維持全身血液川流不息的主要動力,來自心髒正常的工作。心髒有規律地收縮時,血液被擠向動脈到全身;在舒張時,血液又彙集至心髒。

心髒不停地跳動,需要充足的能源供應,這能源就來自專門為心髒供應而組成的循環系統,叫做冠狀循環。心髒本身的血液供應來自升主動脈的第一對分支,分别叫做左、右冠狀動脈。心循環的靜脈血,來源于心肌層靜脈網,其中絕大部分彙成一條大的靜脈——冠狀窦,再返回右心房。從左、右冠狀動脈的位置,可以清楚地看到,心髒首先保證自己本身的氧氣含量和營養供應。左心室排出的血液是氧含量最高的新鮮血液,排到升主動脈後,首先供應給冠狀動脈,從而就保證了心髒得天獨厚的地位。這絕非心髒的“特殊化”,而實在心髒的工作太辛勞從無休息可言(“放假”,從而可以停止跳動嗎?不!)必須要保證它充足的供應。

心髒驟停與心室纖顫

對人的生命而言,最緊急的情況、急需迅速急救者,應首推心髒驟停。

心室纖顫是心髒驟停“猝死”的元兇

人們對常見的急性心肌梗死之“談虎色變”緣由,主要是因為嚴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在起病早期(一、二小時至幾小時内)最易發生一種稱之為“心室纖維性顫動”(簡稱心室纖顫或室顫)的并發症。而心室纖維性顫動,一旦發生,心髒處在已無力維持血液循環狀态,實際上心髒失去其正常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生命處于瀕死狀态,這種猝死發生的最嚴重的并發症,迅速導緻死亡。

心室纖維性顫動,是導緻心髒驟停或者說“猝死”的元兇,也是諸如觸電、淹溺及其他危急重症迅速死亡的原因或是“必由之路”。從急性心肌梗死本身而言,即使梗死部位重要、梗死面積較大,一般而言,也不足以迅速緻死。科學技術發展迅速、急救醫療系統日臻完善的今天,針對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已有了重大的進展,如早期包括可提前在院外急救階段,在救護車服務系統内(Ambulance Service)使用“溶栓”治療,以及對心肌梗死前期的預警及觀察、治療等,使對該急症的死亡率有了明顯下降。而心室纖顫則由于來得十分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使得在發病現場,也即在“缺醫少藥”的家庭、辦公室、超市、民航班機上的病人周圍人,“第一目擊者”束手無策。

因此,我們有必要來進一步認識似乎是太專業性的醫學名詞“心室纖顫”,因為它在急救中的地位實在太重要了。

心室纖維性顫動——心髒不是在跳動而是在“顫抖”

正常心髒的活動是有規則節律的。既使我們自己也能感覺(或摸脈搏時)撲咚撲呼地每分鐘跳動60~90次。這是由于心髒有一套“傳統系統”在指揮運行,它起自右心房的窦房結、房室結、左右房室束至蒲傾野氏肌纖維。當心髒發生了嚴重問題,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了最嚴重的心律失常,即發生了心室纖顫時,心肌完全失去了正常的齊一收縮能力。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将數十條乃至百條蚯蚓放在一個塑料口袋裡,然後用手去摸這個裝滿蚯蚓的口袋,就會感覺到每條蚯蚓都在蠕動着,而它們各自為政,絕沒有統一指揮集體行動,自然形不成合力,沒有收縮能力。每條蚯蚓似每個心肌纖維,處在蠕動狀态下的力量等于零。此時,心髒每分鐘跳動(确切講應稱蠕動)達數百次。心肌的活動呈“蠕動狀态”,心髒完全失去了排出血液、維持血液循環的功能,實際上血液在全身的流動陷于中斷。生命,岌岌可危。一般持續幾分鐘後,心室纖顫也即心髒在“顫抖”的情況下,陷入了完全停止跳動狀态。

心髒發生心室纖顫時,病人的脈搏由嚴重的不規律至脈搏突然摸不到;救護人用耳朵緊貼其左胸部,也聽不到心跳聲音;觸摸動脈,搏動消失,呼吸無反應,意識喪失。當然,醫生在場時,用聽診器聽不到心音,心電圖機描述心電圖時,呈現心室纖顫波。

心室纖顫一般維持幾分鐘,多不超過十分鐘。随之,心室纖顫也消失,心髒處于停搏,完全停止了跳動,停止了活動。心電圖描述下,是一條毫無起伏,沒有一點生氣的線條。

(中國醫學救援協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