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36億年前,第一個單細胞生物誕生起,天然本底輻射就始終“照耀”着生命的進化過程。生物體的進化發展不僅沒有因為這同樣漫長的天然本底輻射曆史走向滅亡或者衰落,而是變得越來越多種多樣,最終進化出了人這樣的高等生物。
我們每個人甚至從還沒出生開始,就每時每刻與來自于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的輻射相伴。隻要我們還生活在地表之上,每時每刻都會有幾千束宇宙射線從你我的身體内一閃而過,所以,我們知道輻射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可怕。
那麼,為什麼大家對核輻射如此之恐懼呢?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線性無阈假說。
線性無阈假說于1946年提出,大緻意思是核輻射,無論劑量有多低,都可能帶來健康危害。這常常令人感到不安。然而,大量科學文獻指出線性無阈假說沒有确切事實依據,沒有得到完善的實驗和流行病學研究證實。
而也有一些研究表明低劑量輻照對人體沒有危害,甚至有益:如對中國陽江、印度克拉拉邦等地區輻射高本底地區人群健康調查并未發現低水平輻射增加癌症發生率,反而可能降低癌症發生率;對美國Hanford核工廠下風向居民半個多世紀的觀察結果顯示,核工廠下風向居民甲狀腺癌未見增多,而肺癌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因此,線性無阈隻是一個未經科學證實的假說,有輻射并不等于有危險。
衡量核輻射對生物組織傷害程度的單位是西弗(Sv),它是對不同種類以及能量的輻射粒子産生的吸收劑量進行加權後得到的值。但西弗是個非常大的單位,通常使用的是毫西弗(mSv),舊時也用雷姆作為單位,1rem=10mSv。
這些數值是什麼概念呢?世界範圍内天然本底的年平均劑量為2.4mSv,胸部CT掃描的輻射劑量約為7mSv。國際輻射防護委員會ICRP給出的核工業從業者每年的劑量限值為20mSv,對公衆所受到的年輻照劑量限值為1mSv。
為了更直觀地讓大衆了解輻射劑量與我們生活中的關系,一種非正式的電離輻射暴露劑量單位———“香蕉劑量”被提了出來,旨在向大衆比較通常的輻射劑量與吃下一個平均尺寸香蕉所受到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輻射劑量。
核電站對周邊環境的最大允許輻射暴露是每年2500根香蕉等效劑量(250μSv)。而對于抽煙的人群來說,由于煙草中的放射性钋與放射性鉛,若每天一包煙,每年約受到的輻射大約是10萬到50萬根香蕉等效劑量(10-50mSv)。
作者:賀大強
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