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經過冬眠的龍
到了農曆二月初二
被一聲春雷驚醒
沉睡中擡頭而起
騰雲駕霧,直沖雲霄
興雲作雨、滋潤萬物
故稱“龍擡頭”
講真,這“二月二、龍擡頭”
已經講了幾百年了
可這“龍”究竟在哪裡?
“
古代中國把恒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在“三垣”外圍分布着“四象”,其中東方的“四象”叫做東蒼龍,意思是說,東方的星象猶如一條龍。
蒼龍頭部“角宿”上有兩顆星,代表蒼龍頭上的兩隻犄角。在二月初二這一天東方地平線上升起了龍角星,所以稱為:龍擡頭!
”
過了這天才算真正過完了春節
整個正月都是“辭舊迎新”的日子
而“龍擡頭”之所以重要
是因為它代表了真正的春天正在到來
這麼重要的節日
咱哏都哪能不帶上點煙火味呢
二月二肴馔
無不沾有龍氣
用面和糖搓成圓丸炒熟,謂之龍蛋
餅稱龍鱗餅,面條謂之龍須面
米飯為龍眼,餃子為龍耳
黏糕為龍腰,食豬頭為龍擡頭
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
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财等等
吃焖子
“煎龍麟”
二月初二是一個美食節令
全國各地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
到了天津
不得不說“二月二吃焖子”這個習俗
也被稱為“煎龍麟”
“吃龍鱗”實際上是和“引龍”連在一起的
通過“引龍”
老百姓覺得已經把龍引回家
而“吃龍鱗”意義就是引回家的龍現身了
吃掉它身上掉下的龍鱗
也是取希望得到龍身上的福瑞之意
推薦餐廳
付記綠豆焖子
付記綠豆焖子是備受天津人推崇的一家店,每天從開始到結束,人流基本沒有斷過。夫妻倆人大鍋不停翻炒,生意火爆。
他家的焖子确實好吃,尤其是剛出鍋的,表面帶着硬嘎很脆,裡面又軟又彈,還有很多的麻醬蒜汁,簡直完美,排再長的隊也是值得的,6元一小份。
地址:河西區小海地人人樂超市右側牧春烤魚對面
王老爹綠豆焖子
王老爹綠豆焖子是加盟連鎖式的,天津的分店比較多。焖子外焦裡嫩,很有彈性,味道很好,分量也比較足,7元一小份。
他們家有湯圓賣,還提供瓶裝麻醬、生焖子,可以自己買回去做。
地址:河西區愛國道新穎裡6門1樓底商
赫喆麻辣脆皮焖子
他們家焖子的火候掌握地很好,每一塊焖子都有香脆的外皮。
除了口感醇厚的麻醬之外,他們家的辣子絕對是點睛之筆,不介意味道大還可以再加上蒜汁,仨女生都得點兩個大份才能夠!
地點:中心南道1号
信家焖子
天津靜海中旺鎮方圓數十裡,“信記焖子”可謂是家喻戶曉。據說,這信家的焖子原來可是進京的貢品。
而如今要吃口他家的焖子也不容易,焖子剛一出鍋就會被哄搶一空,或煎或炒或涼拌,口感筋道,并且入口即化,鮮嫩爽滑,貨真價實的純綠色食品。
地址:靜海區蔡中路中旺鎮醫院對面
吃豬頭
豬頭肉是祭神的貢品
所以人們認為
吃了豬頭肉就會得到神靈保佑
從此事事順利
推薦餐廳
李記熏頭肉
老一輩人應該都知道,還沒出攤就排上隊,打老遠就聞到一股子醬香味。
地址:南開四馬路和西關大街交口
吃餃子
吃餃子
“食龍耳”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
有的形似耳朵
龍擡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
沒錯,又是餃子
咱天津人的餃子情緣
每到這種傳統節日
總是會來刷一下存在感
畢竟“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如餃子”嘛~
不過這天的餃子餡可是有講究的
得吃“肉菜餃子”
即餡中有肉又有菜
取“肉菜”之諧音“有财”
寄語新年财源滾滾之意
吃炸糕
“食龍膽”
在天津
春龍節這天吃炸糕稱之“食龍膽”
油炸糕色澤金黃
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
推薦餐廳
耳朵眼炸糕
天津三絕之一,外皮軟糯,豆餡香甜。
吃面條
“龍須面”
龍須面由山東抻面演變而來
因抻出的面細如發絲
下滾水如銀龍入海,故而得名
二月二吃碗“龍須面”讨個好彩頭
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吃爆米花
“金豆開花”
傳說中每年二月二炒玉米的傳統
是為了紀念義龍為解人間幹旱之苦
義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
并立下規條:
“青龍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
要想重登淩霄殿,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民因感激玉龍義舉而齊集一起炒玉米
因樣子像金豆開花而令玉帝看錯
并釋放了玉龍
而每年二月初二
炒玉米的傳統亦保留了下來
吃驢打滾
“财源滾滾”
二月二吃“驢打滾”
黃豆粉面裹豆沙餡兒的驢打滾外形圓潤
有“财源滾滾”的吉祥含義
按照老一輩的說法
二月二的吃食是沾龍氣兒的光
當然咱哏都,還有一些很獨有的傳統習俗!
雖然很多習俗已經不太适合當下的時代,但這些習俗的傳承也是文化的傳承鴨!
引龍回,進家宅;
祛百病,敲炕沿;
吃焖子,炒合菜;
剃龍頭,福氣來;
忌針線,挺泰嗐;
合家歡樂慶新春
接回出閣的姑奶奶
引龍回
關于天津在二月二的民俗活動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的《天津衛志》中。《天津衛志》中記述,每當農曆二月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引龍”。所謂引龍就是以河邊或者水井旁邊為起點,用谷糠撒在行進的路上,一直撒到家門口。這麼做就是希望能夠把龍一路引回家,讓龍能庇佑一家人風調雨順。
畫“糧倉”
天津農村還流傳着“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舊時,農民在“二月二”早晨,好在打谷場或院子裡用谷糠畫“糧倉”,先畫出尖尖的倉頂,再畫個鼓鼓的倉肚,然後畫倉門,在倉門外再畫個梯子形狀,畫好後抓些五谷雜糧放在“糧倉”裡,然後在上邊蓋上木闆或席子,以防雞、鳥覓食,祈求新的一年裡龍王保佑,五谷豐登,糧倉滿囤。
齊呼龍擡頭
在大沽口海邊的漁民,到了二月初二,不分男女老少,都集中在大沽白龍廟,舉辦白龍會。身強力壯的漁民們在鼓樂及喝彩聲中,把一條幾丈長的白色巨龍耍起來,然後男女老少齊喊“龍擡頭”,相傳這時渤海龍王最小的兒子小白龍便擡起龍頭和他想念的鄉親們見上一面。
接“姑奶奶”
二月二這天還有一項重要的活動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接寶貝兒”之說。正月裡“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或半個月,一是正月裡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以上風俗,雖蘊含美好祝願
但或多或少夾雜迷信成分
随着時代變遷,至今已少人沿襲
而在此日理發的習俗卻流傳至今
“剃龍頭”
“正月不剃頭,正月剃頭死舅舅”
一出正月
等着剪頭發的男女老少
把理發店堵得嚴嚴實實的
圖的不過是
“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其中給孩子剃頭的居多
也是借龍擡頭這一吉時
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
而大人理發,也就是辭舊迎新
希望帶來好運
二月二的習俗有這麼多
你們家吃什麼呢?
歡迎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