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快樂學習,
初中成績卻呈斷崖式下降,
重視素質教育,
各學科的基礎知識卻比較薄弱,
初中階段,
既要完成國家課程參加中考,
又要為高中的國際化課程作準備,課時緊張又難以兼顧,
中文水平用進廢退,
乃至上學後就開始惡化…
這是留學全知道了解到家長們對于雙語學校的擔憂與顧慮。他們擔心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中西教育融合之路仍然道阻且長,希望找到一所學術嚴謹,素質教育與标考成績能夠兩手抓的雙語學校。
在上海市中心的黃金地段,就坐落着這樣一所一貫制的雙語學校:它的學生,不僅有八成以上收獲了英國前10名校的Offer,還屢獲全國及市級中文作文比賽大獎。
在培養學生學術卓越及國際化視野的同時,它也夯實了孩子們各學科的基礎知識,讓他們重新愛上中文與中國文化,中英雙語兩不誤。
此次,留學全知道特意走訪了上海康德雙語實驗學校,與它初中部的國際課程主任及中方課程主任分别聊了聊,看看這樣一所小而精的學校,是如何培養真正的“雙語”孩子。
直擊中國學生學習痛點的英語課
英國人Luke老師在中國有近10年的執教經驗,也是複旦大學中國哲學專業的碩士,對中英兩國的教育文化有着相當深刻的認識。
據他的觀察,在英語學習及培養英語學術能力方面,大多數的中國學生,都存在以下的問題:
* A-Level:全稱為英國高中課程(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為英國全民課程體系,相當于中國的“高考”
IGCSE:全稱為普通中等教育證書(International 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為英國普通初級中學畢業文憑,相當于中國的“中考”
Luke老師說,中國學生尤其缺乏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他們平時做很多語法與詞彙的專項練習,往往在單項選擇和簡答題中能取得高分,但卻很難把學到的新單詞和語法知識融會貫通,運用到各類文體寫作與演講當中,而這正是英國課程體系及考試中所強調的。
比如讓六年級學生用英語寫一封約朋友見面的簡信,他們一是容易錯寫成正式文體,誤用「yours sincerely」等詞,二是不會使用一些寒暄語或生活化的用語自然過渡,而是生硬地直入主題,聽起來不是像機器人,就是像個小孩。最後,對于将來發生的事,他們雖然知道通常得用将來時,但卻不知按原定計劃安排将來的事,需要用現在進行時,錯把「We are meeting here」寫成「We will meet here」,語法的實際應用能力不過關。
而康德雙語整個英語課程體系的設計,都意在逐一擊破這些痛點。
Luke老師告訴我們,除語文及音樂課外,在初中階段,康德雙語所有的科目都會用雙語教授。中方老師按照統編教材及中考知識點教授課程,外方老師則精講部分知識點幫助學生鞏固。同時,外方老師還會額外注重為中考所忽略、但在之後的IGCSE及A-Level課程中卻特别強調的學術技能,适時增加這一方面的授課内容。
一堂科學課上,中方老師講解化學式與化學原理,教學生了解認識化學成分,英方老師則針對理論進行拓展,引導學生開展諸如研究牙膏成分的實驗。
每位學生都會拿到一張長達數頁的工作記錄表,引導他們從設計實驗、動手實驗到撰寫實驗報告,有的放矢地進行研究性的學習,訓練自己的思維模式與英語學術能力。
“這麼做的好處在于,學生掌握了知識點,既可以在初中畢業後轉回體制内,也可以繼續學習國際化的課程。而即使他們出國後再回到國内學習,也會因為前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遊刃有餘”,Luke老師說。
孩子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的同時,也能夠運用英語來寫實驗報告、文章評論、散文等不同文體與結構的文章。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紮實而又有針對性的學術訓練,使六年級寫一封友人信尚不熟練的學生,到了九年級,就能完全正确地使用文體、結構、時态及地道的習慣用語,自信地表達與溝通。
在去年,康德雙語的畢業生中,有八成以上拿到了英國前十大學的Offer,六成以上拿到英國前五大學的Offer,其中包括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
想要了解更多康德雙語信息
或參加線上校園開放日
可以關注留學全知道獲取更多信息
探索中西教育的最佳結合之路
英國康德學院(Concord College UK)久負盛名,曾被《金融時報》評選為英國最有價值的寄宿制中學第一名,學術排名始終位列各大排行榜前茅。
作為全球唯一的姐妹學校,上海康德雙語共享英國康德的所有教學資源,同樣追求學術卓越。
去年,Luke老師帶領團隊前往英國康德實地考察一周,深入研究它的教育體制,并把英式教育體系中的精華帶入上海康德雙語。
PSHE源于英國,它的全稱為 「個人、社會、健康和經濟教育」(Personal,Social,Health and Economic),意在讓孩子學習解決現實生活問題,實現心理、社會、健康和經濟教育四個方面在内的全面教育。
Luke老師的團隊引入了英國康德學院PSHE課程的體系,挑選适合中國學生的内容進行落地化的處理。
在晨課時,老師們教導學生如何在校園裡交朋友、合理分配收入與支出、應對工作面試等等,避免他們在努力學習的同時,卻缺乏基本禮貌、生活不能自理、無法處理人際關系或适應不了社會等情況。
兩位比班主任更細心的中英導師,掌握學生完整的「學習地圖」,在學習及生活方面予以每位學生全面的指導。
與英國康德循序漸進的跟蹤系統如出一撤,上海康德雙語的導師們也随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及時發現他們的薄弱環節并給予幫助,“學生應該與自己縱向比較,更好地成長,而不是橫向地與他人争高下”。
除學習以外,導師們也會留意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方方面面的成長,這也是曆來英國公學教育中所強調的Pastoral Care(人文關懷),幫助學生個性化地成長,養成良好的身心健康。
在全市,康德雙語擁有幾乎最高的外教比例,教學模式為中外籍老師緊密合作。除在英國本土或國籍學校擁有豐富的執教經驗外,外教們也需要有很強的文化适應性。
Luke老師說:“我們需要外教們有很高的文化意識,能理解中國學生的文化背景,合而不同,尊重他們的想法與觀點”。
此外,英國康德與上海康德雙語兩校交流頻繁,正在建立全球線上教育課程平台,共享由英國團隊設計的高質量專業教學材料及最新研究成果。
每位上海的學生,都有機會前往英國康德的夏校。英國康德資深的大學申請顧問也将造訪上海,提供專業的申請幫助。
“打開一雙世界眼之前,
先給孩子們一顆中國心”
雙語學校孩子的生源不一,課時“骨感”,以出國為主要訴求的大部分學生又相對輕視中文。他們見多識廣,聰慧機敏,通讀一遍課本後基本就能把握中心思想,與教參上的标準答案也八九不離十。如果再采用一問一答的傳統教學方法,恐怕更難激起孩子們的中文興趣。
師從「人民教育家」于漪的陳濤老師,帶領整個團隊對中文課程去蕪存菁,課程内容重主幹去枝葉,講求一課一得。他們還探索互動性、體驗性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于年代久遠的課本也能産生代入感,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馮骥才的短文《花臉》,講述少年主人公喜愛花臉,在新年買了一張關羽的花臉面具,過年時一直戴着人見人誇,自己也十分高興與自豪。
盡管孩子們對文章内容不感興趣,對花臉臉譜也不甚了解,但這并不妨礙他們通讀完文章後就馬上能回答:“老師,文章在表達‘我’對成為英雄的渴望。”
不過,陳濤老師卻認為,這樣機械訓練與泛泛而談之後得到的答案,并沒有多大意義,學生也沒能真正地聽進去。于是,他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在教室裡挂上孫悟空、李逵、荊轲等多張花臉,讓學生們挑選自己中意的一張花臉并闡述理由。
《花臉》的主人公“我”,與學生們的年紀相仿,在集市上一眼相中關羽的花臉時,也并不知道關羽是誰。此刻,學生們挑選花臉的心理,立馬與文章主人公的生命體驗有了應和,仿佛瞬間置身在主人公所處的情境裡頭。他們變得躍躍欲試,争先恐後地回答問題。
一位選擇了項羽花臉的女生說:“他額頭上的标記看起來很威風,但眼睛卻是下垂的,讓人有一種悲傷的感覺。”
另一位同學說選擇額頭有白色月牙花紋的花臉:“它黑白分明,我猜是一個審案子很厲害的古代官員。“
陳濤老師說,康德雙語的中文課,不會填鴨式地教育,讓學生背誦與抄寫中文,但也不會為了拓展而拓展,而是希望通過學生的個人體驗,把中文與中國文化的甘露滴灌進每位孩子的心靈,“打開他們的世界眼之前,先給他們一顆中國心”。
這樣的課例還有很多:古文《陳太丘與友期行》,老師們設計了配音環節,讓學生化身為古人,根據動畫情節來配音,用第一視角體味古文的節奏、語氣與表達。
周敦頤的《愛蓮說》,老師們先給了英文版本讓學生翻譯,再把他們翻譯的文章與原文進行比照,讓學生不禁感歎:“原來中文表達,也可以那麼凝練、那麼美。”
莫懷威的散文《散步》,老師讓每位學生在黑闆上書寫自己心目中的标題。學生們從故事内容、情感角度、細節表達等各個方向創作标題,豐富了文章的主題,也讓彼此的觀感與知識得到了互補。
成果也是驚人的。在完全沒有補課的情況下,學生們的會考成績在全區排名前列,先後還獲得了多個作文競賽獎項,包括區作文競賽二等獎,古詩文大賽三等獎,“中文之星”全國雙語學校,國際學校中文寫作大賽一、二、三等獎等。
捕捉孩子最原始的閱讀體驗
從普通老師、中級老師、高級老師到學科骨幹,擁有近20年教齡的陳濤老師從體制内轉到康德雙語,說他教學上最大的一個變化之一,就是會更注重學生最原始的閱讀體驗。
根據陳濤老師的觀察。在體制内呆久了的學生,往往很會揣摩老師的命題思路:老師為什麼這樣出題,他期待的答案是什麼樣的。
“從應試的角度,這顯然是對的。但是從成長的角度,意義就不大。”陳濤老師說:“因為你還是活在别人的期待與範式中。你努力揣度别人的想法,琢磨出正确的答案以得到高分。”
康德雙語的老師們會更注重學生的原始體驗,這是每個孩子對所學知識建立的初識認知,認知水平可能有深淺卻不必過分強調絕對的對錯。而隻有重視與肯定這樣的原始體驗,學生才更願意學習與表達,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才更有可能建立開放性的思維,培養思維的路徑,最終活在自己的期許當中。
所以,陳濤老師從不刻意讓學生大動幹戈地進行預習。盡管預習可能會讓老師變得輕松,但借助教輔和搜索平台來預習的常态做法,也會讓學生有意無意地繼承别人的知識與觀點。他們自己最鮮活、最真實的感受可能就被壓制。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陷入不可逆的衰減。
陳濤老師說,在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觀點與思維路徑上,老師們會給孩子搭建腳手架,讓他們慢慢地按照自己的路線往上爬。
比如在進行整書閱讀時,老師們都給予學生詳盡的任務單,裡面的問題由淺至深,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也讓學生的閱讀水平從信息獲取與情節獵奇,提升到了參與式的文本解讀和二度創作之中:
任務單的部分問題,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整書閱讀
“劍橋體系的語文課程,更着重議論時事與批判性閱讀的能力,在初中階段,我們就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與批判閱讀的能力,也希望與他們之後要學的IGCSE及A-Level體系下的語文課能有一個貫通。”
可以看到,無論是外方團隊還是中方團隊,康德雙語的老師們都在緻力打開學生雙語的思維開關,并且不斷訓練并強化這種能力。
英國與中國的教育系統各有所長,康德雙語也正在探索中英教育的最佳融合之路,使學生既能完成國家規定的課程,不落下必要的知識點參加中考取得好成績,但也能前置英國課程體系中一直強調的英語學術能力,為學生打下堅實的學術基礎,激發他們自我探索的動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