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4 16:23:37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於無。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1

【名家解說】

任繼愈先生認為,這一章講“反者道之動”,意思是說道向它相反的方面運動。這是老子辯證法的核心觀點。但是,老子認為一切柔弱的東西都可以勝過剛強的東西,就把它絕對化了,也就将貴柔的原則講死了。實際生活證明隻有新生的事物,看似柔弱卻具有無限的生命力。而沒落的事物就不會有前途,不能由弱變強。所以老子的辯證法是局限性的。

高亨先生認為,這章也是老子的宇宙論。在這一章中老子指出道的兩個特點:一是循環運動,一是行動柔和。又指出了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2

【個人體會】

這段經文如果采取直譯法,将是: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是道運動的基本方向。柔弱是道的體用,或存在形式。天地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這裡的無是指道。有生于無,就是指天地萬物生于道。道就是無,道生養萬物,就是“無”生有的過程。注意這個無是帶引号的。為什麼要帶引号?因為老子所講有生于無,其意義絕對不是從虛無空洞中生成萬物出來。無中生有,是永遠不可能實現的事情。而老子所講的無生有,實質是講道生萬物。

道以虛和無為存在形式,但它畢竟是有,是實體,是實在。但是道雖然是實體、實在,但它卻不具備可經驗的形式,在這個意義上它是無。老子所講的無,實際是指道。所以道生萬物還是以有生有,隻是這個有與萬物之有存在着一定的區别。這個區别就是道以虛和無的形式存在。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3

向着相反的方向運動。與誰相反呢?經文中說道:衆人熙熙,我獨泊;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衆人昭昭,我獨昏昏;衆 人察察,我獨悶悶;衆人皆有已,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衆人好動,我好靜;衆人剛強,我柔弱;衆人多欲而多事,我獨無欲且無為。所以,反是指與衆人的志趣相反的方向。

即堅持與常識相反的方向,走與衆人價值取向截然相反的道路,就是反。比如,人多求全,而我獨求曲;人皆取雄強,隻有我獨取柔弱;人皆争上,我獨善下;人皆取榮,我獨取辱。

選取與傳統信仰截然相反觀念,采納與當下世人價值觀念截然相反的價值取向,是修習大道者的首要功課。道一旦運動起來,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所以,向與當下的衆人的價值觀相反的方向轉化與發展,是道運動的基本方向。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4

弱者道之用。是說保持柔弱是道的體用。為什麼呢?舉例來說,水是天下最柔弱的事物了,但用于攻克堅強,天下卻找不到比水更強大的事物。這說明什麼呢?這說明天下最強大的事物往往以最柔弱的形式存在。

為什麼剛強反而不如柔弱?舉實例來證明下這個道理。比如,兵強則滅,木強則折,所以剛強處下,柔弱處上。兵力強大,不免被打敗滅亡的宿命,木棍堅硬剛強,不能免于被折斷的結局。由此可見,強大居于劣勢,柔弱居于優勢。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是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人活着時候,身體是柔軟的,死亡後身體就變得僵硬了。所以,柔弱是生命的特征,剛強是死亡的特征。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5

再有,天下柔弱莫過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是以知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所以,柔弱居上,剛強居下,是以道取柔弱。

天地萬物有形,視之可見,聽之可聞,博之可得,是以天地萬物生于有。道之為物,視之不可見,聽之不可聞,搏之不可得,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道生萬物是為有生于無。

【試譯】

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是道運動的基本方向。柔弱是道的體用或存在形式。天地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老子道德經第十二章經典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6

參考資料:

《老子繹讀》 任繼愈著

《老子注譯》 高亨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