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谷歌人工智能(AI)圍棋程序AlphaGo與韓國棋手李世石的對弈,将成為人工智能發展道路上的裡程碑事件。雖然在首場比賽中李世石因為局面占優後的保守和失誤而中盤告負,但我認為後幾盤勝負懸念依然存在。
我對圍棋和人工智能都非常熱愛和關注,在我來看,這兩者都是可以體現人類智慧的頂尖遊戲,嚴格意義上來說,與李世石對弈的并不是表面上那台超級計算機,而是科學家們要通過深度學習方法和超算能力來尋找智慧極限的新嘗試,所以這場世紀大戰不會有輸家。
如果用時髦的話來說,AlphaGo就相當于AI領域的網紅Papi醬,但其實AI早已不再是實驗室裡高深莫測的神秘之物,除了像AlphaGo這樣擅長下圍棋的AI之外,其實現在在實時翻譯、輔助決策、在線客服等諸多領域,AI已經有非常成熟而高效的應用,AI早已悄悄地走入了我們的生活,不管棋局戰果如何,人工智能都已經進入到了一段發展的快行道上。
世紀人機圍棋大戰,結局已經不再重要
圍棋可以說是當前棋類運動中,最考驗智慧與腦力的項目了,縱橫19行多達361個落子點的棋盤,再加上黑白兩色棋子,能夠演化出天文數字般的棋局演化。對人類來說,若想圍棋水平有所提高,除了需要記住大量的棋譜,還要能通過繁複的計算來确定一片棋子的目數得失,更要有對棋局的直覺和對對手的判斷。這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要想下好圍棋,除了天賦之外,刻苦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對計算機來說,這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要知道在剛有電腦圍棋棋手的發展初期,一個略有經驗的棋手也很容易戰勝電腦,那時候的電腦棋手不管是在計算能力還是算法優化上,都無法征服這塊棋盤。而如今,計算機運算能力和深度學習能力在不斷攀升之後,人工智能向人類圍棋冠軍發起了沖鋒。
盡管谷歌AlphaGo戰勝了歐洲圍棋冠軍,而且奪得了首盤棋的勝利,但我認為在與李世石的五盤大戰中,李世石逆轉獲勝的概率依然較大。
這場世紀大戰的結局,并不妨礙我對AI高速發展的樂觀預期。尤其是AI在近幾年來,已經在語義識别、情感識别和人機互動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背後其實是神經網絡算法、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等技術綜合作用的結果。
在大概20年前,當我和室友共同攢起一台AMD K6處理器的電腦後,用當時IBM的語音識别系統錄入,識别率基本上是慘不忍睹;但在今天,蘋果iPhone裡的Siri,已經成為了很多人的生活助手,Window10集成的小娜,正在扮演着合格商務助理的角色,現在即便在一個低價手機上也能實現準确率相當高的語音、語義識别,這背後其實是人工智能技術的巨大進步。
IBM、微軟、谷歌、英特爾等國際巨頭前仆後繼地投入,而近幾年中國的BAT,都紛紛在人工智能方面花大力氣布局,其實都是希望通過算法和計算能力的進化,讓機器在更寬廣的範圍内服務于人。
相比AlphaGo在圍棋這個特定領域,面對規則清晰但天量級算力的考驗,其實人工智能更大的挑戰是在未知的環境中,面對未知事物的認知和決策,才是未來AI更大的挑戰和發展空間。
AlphaGo戰勝人類九段棋手,對谷歌而言是一場公關大勝,也會刺激其他巨頭在AI方面進行投入,AI在生活中的影響力将會越來越深遠。
AI在這些領域,已經做得驚豔
在AlphaGo戰勝李世石之後,在幾個科技作者微信群裡,有作者歎息:“今天是人類被機器打敗的日子”、“李世石沒能捍衛人類智慧的尊嚴”,講真,我認為說出這些話的人已經好久沒有仔細去研究和思考了。
不管谷歌AlphaGo用了什麼新算法,它專注于圍棋,現在已經有能力挑戰李世石。而AI在其他的領域,也已經做的很驚豔,甚至讓人産生錯覺——人工智能就要超過人類了嗎?
前段時間去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加MWC 2016展會,西班牙語打着嘟噜的發音讓我徹底暈菜。不過幸運的是,借助于谷歌翻譯等幾款實時翻譯類APP,已經可以向當地人問路、購物,雖然他們聽到或者看到智能手機翻譯過去的西班牙語會明顯的愣一下、繼而琢磨一下,但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獲知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當然,當地人快速的發音甚至口音,有時也會讓翻譯軟件淩亂,但整體而言,翻譯體驗是值得點贊的。
人類語言是多樣和複雜的,但随着機器深度學習能力的提升,現在主流語言的語音、語義識别,基本已經被人類攻克,因此在類似語言翻譯這種機械式記憶領域,人工智能戰勝人類是必然的,未來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法,必然會遭遇人工智能的挑戰。更不要說知識問答霸主IBM沃森了,跟它比博聞強記,那純屬是找虐。
雖然國外的AI厲害,國内AI的發展也并沒有多大差距,而且應用也相當的聰明,例如京東的JIMI客服,真可以說是受虐千百遍,依然待客戶如初戀。京東JIMI借助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和用戶畫像等技術,已經能夠聰明地做個客服店小二了,它能夠根據用戶以往的消費行為和偏好,對用戶的客服需求做出精确的解答,而且引入了客戶情緒舒緩的設計。
也就是說,它永遠不會對你發脾氣,也永遠會耐心的解答你的提問。再加上JIMI可以7*24小時無休的工作,使京東過去需要龐大人力支撐的客服系統得到了緩解,目前JIMI應用于售前咨詢、售後服務和生活伴侶三個場景,在618、雙十一這類大促時承擔超過30%的京東客服任務,京東甚至提出未來JIMI包攬至少80%客服工作的目标。像JIMI這樣服務于一線的AI今後會越來越多,這些AI在用實際行動證明,AI與人們打交道的能力,也并不比人類遜色多少。
與蘋果Siri齊名的微軟小冰和小娜,也是AI表現令人驚豔的很好例子。網上關于Siri吃醋小娜的段子,也充分說明了人工智能已經越來越符合人類對AI的期待。而微軟小冰除了能夠擔當生活助手、聊天夥伴,在電視台還能賣萌能播報,東方衛視的早間新聞中,小冰就是實習的天氣播報員。其實對于AI來說,在不同領域的适應能力和勝任能力都是超強的,我們今天看到了AI天氣播報員,也許明天就有AI路況播報員,不久的将來,越來越多的AI會帶給我們更多的幫助。
别信AI威脅論,AhphaGo若勝利也是人類智慧的勝利
伴随着AI的高速發展,AI威脅論也頗受關注。而在這次世紀人機大戰開戰之時,有很多圍觀群衆評價機器人要戰勝人腦了。在我看來,AlphaGo圍棋程序本身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一旦有一天圍棋AI赢了人類的圍棋冠軍,那也是人類利用新工具、探索新路徑的勝利,是人類智慧自我超越的勝利,從本質上并沒有被機器打敗。
人類智慧最大的優勢就在于思維和創新能力,以及基于經驗對于局面的判斷(所謂的直覺就是如此),這些能力不管是從生理上還是科學上,人類都沒能從根源上徹底弄清楚,對于人腦的開發近年來公開科學報道中也并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所以人腦具有獨立思維與創新能力的特質,還是目前AI所無法實現的。
人類因為發明和利用了工具,促成了自身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人類發明了計算器,如果算複雜的加減乘除,絕大多數人類都不是幾塊錢就能買到計算器的對手;人類發明了汽車和飛機,速度都遠超人類奔跑的能力,這讓人類的生産和生活半徑大為增加,如果有人說計算器和汽車打敗了人類,如果有人去和推土機比拼力量,你可能會覺得這種說法和做法很可笑。而AI本質上也是如此,至少目前世界上的AI都無法獨立思考和自我完善,AI本質上依然是人類發明的新工具而已。
歸根結底,AI會跟計算機病毒的威脅一樣,真正的危險本質上還是來自于開發和利用它們的人類,所以我們應該大力發展AI,推進AI在各行各業的應用,把人們從簡單、重複、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同時警惕AI被居心叵測之人利用去做一些違法之事。
隻要正确理解和擅用AI,我們完全可以依靠人類的創造力,營造出全新的工作機會。像JIMI充當電商客服、谷歌翻譯做翻譯達人,這些都是較為成熟的應用了,未來AI的應用場景是異常豐富的,AI可以用在教育領域,通過測試來判定每個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AI老師可以做非常有針對性的輔導;在物聯網和人體大數據的支撐下,AI可以準确幫助人們判定疾病風險并提前做出決策;AI甚至可以化身為機器人的情感中樞,跟人類談情說愛……
我們沒有理由懼怕和排斥AI,而應該讓自己變成一個具有創新能力的人。如果你懼怕被機器取代,是否應該反思,自己的知識更新和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AlphaGo首盤勝李世石後大談AI威脅論、機器将取代人類的親們,咱能多讀讀科普書籍和科技新聞再杞人憂天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