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考視力受限制的專業

高考視力受限制的專業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21 20:30:19

主觀認識難以全面,疊加客觀專業局勢變化等因素,考生填報志願時的認知并不是百分百靠譜,很可能就是“盲選”。一開學,發現專業不喜歡或選錯了,怎麼辦?

9月開學季,一批新生邁入大學校門,從此開啟了大學生涯。然而,欣喜過後,部分同學面對所學專業卻發覺自己缺乏了解,真正開始學習之後發現沒有興趣,部分專業課程難以駕馭,甚至不少學生原本在專業選擇上就是“承父母之志”。

所學專業與志向完全匹配,磨合适應得也很好,則像雙向奔赴的愛情,付出了便可以得到回報。遺憾的是,有不少同學并沒有直接選取“正确選項”,發覺所學專業并非自己的“真愛”,從而造成了學習生活的困難和困惑,萌生了轉專業的念頭。

01“錄非所願”問題在哪?

早些年,中國青年報曾刊文《大學新生“錄非所願”:每八個新生就有一個想轉專業》。如果每八個新生就有一個想轉專業,這樣的比例不得不引起重視。

影響高考志願填報“錄非所願”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原因:

1.受到社會經濟趨勢、行業薪酬的影響,所填報的志願是社會熱門專業,其中不少是新興專業,能力要求複合化,而考生并沒有仔細了解是否與自身期待完全匹配。

2.選擇的是父母喜歡、父母看好,而并非自己喜歡的專業。常常與父母的職業從屬同一領域,原本父母期待能夠讓子女的路更順一些,但沒有真正了解子女所想所長。

3.高考生和考生家長的認知理想化,對社會經濟結構、各個分層缺乏足夠的了解。不少父母的視線聚焦在自己工作的領域,考生在高中階段對高校專業設置不夠了解。高中階段學校也沒有相應的職業規劃輔導,缺乏關于職業的通識教育。種種原因造成了考生和家長對職業認知的理想化。

4.過分看重、強調興趣,認為選專業是興趣之至,但在正式學習之後,才了解到該專業的就業前景不明朗或不好,出于現實因素想轉到更為實用的專業。

5.大學生自身想法、興趣發生變化。由于高考生的年紀正是對各種新事物、新現象廣泛了解,形成自我認知的時候,興趣極有可能會随着新的發現及對自身優劣勢的認知加深而發生改變。

6.“唯分數論”決定一切,包括分高不能浪費,“分數最大化”,所以填的都是高分專業;包括分低沒有辦法,先報上理想高校分數較低的專業,期望通過後期轉到自己喜歡的專業。

7.錄取時被高校調劑,入學後無法适應,甚至有跨度大到從理科調劑到文科專業。

02專業想“受益一生”很難達到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807名高考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未來就業前景和院校名氣最受受訪高考生看重。57.3%的受訪高考生糾結選熱門專業還是興趣專業;91.3%的受訪高考生希望大學所學專業能令自己“受益一生”。

“受益一生”顯然是很美好的期許,但實際會有很多困難。盡管考生們填志願時慎之又慎,但還是無法完全避免不走彎路,選擇真正合适的院校、專業并不容易。況且處于高考生的年齡,自身的愛好、規劃會持續變動下去,很多選擇當時看似正确,等到認識發展變化了也會出現不适的情況。

況且花無百日紅,專業雖有冷熱之分,但冷熱也是持續變化的。曾經很熱的金融專業,多少高考狀元趨之若鹜,雖然今天依然很熱,但是行業已經相對飽和,人才缺口不大,想“受益一生”是不現實的,如果基礎水平不紮實,可能連行都難入。

十多年前,國家大基建帶來的基建熱、房地産熱使得土木行業備受青睐,不少高考狀元也願意戴起安全帽,投奔土木大潮。2000年到2020年,我國的城市化率從36.2%升至63.89%。土木行業逐漸遇冷,原本畢業肯定有工作的土木,如今成了“新天坑”。

二十多年前,能源行業發展蕭條,很少有人願意選擇進入中石油、中石化。随着水力壓裂法的發明,能源行業又興盛起來。中石油、中石化作為大型央企,常年位居世界500強,招聘門檻也提高了很多。

9月6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成效,今年教師資格考試報名達1144.2萬人次。十幾年前,誰又能想到教師崗如今會這麼熱呢?

由此可見,“天坑”和“熱門”也難免冷熱交替。

職業對于考生來說是耳聞但很難切實感受的新鮮事物,在聽取意見時也會有“意見無法量體裁衣”的問題。這導緻主觀認識難以全面,疊加客觀專業局勢變化等因素,填報志願時的認知并不是百分百靠譜,很可能就是“盲選”。

03高校轉專業有哪些要求?

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41号)中對轉專業的指示明确“對有其他專業興趣和專長的,可以申請轉專業” 。

高考視力受限制的專業(高考時盲選專業)1

很多大學都給予了入學後轉專業的機會。比如,中國人民大學允許在校全日制學習的本科一、二年級學生可轉專業,要求已修公共課的成績應在“B”以上,專業課成績在“C”以上。學院轉入人數一般不得超過該專業本年級學生總數的10%。

天津大學給予大一、大二同學三次轉專業機會,實行 “轉出無門檻,轉入有要求”。轉出無門檻,即所有學生都可以在學校規定時段提出專業調整申請;轉入有要求,指的是各個專業依據自己的培養目标和對學生的要求可以分别制定自己的測試方案。轉專業政策實施以來每年申請轉專業的人數持續下降,轉專業成功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此外,在二年級下學期開始開放跨學科選修輔修專業。

由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全部是理工科專業,因此轉專業最容易,以“100%自由轉換專業”而著稱。有三次轉專業的機會,新生入學一年後可根據興趣在全校自選學院或學科;大二結束後可在學院或學科内自選專業;三年級後還可調整專業。

山東大學積極探索“零門檻”轉專業,取消統一的資格考試。時任山東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劉傳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采訪時曾說:“之前很重要的門檻是學生已修的通識教育必修課程必須無不及格,現在不再要求。之前根據學生平時成績通過兩種方式申請轉專業,學習成績本專業内排名前10%的學生可以直接參加面試轉專業,成績不在前10%的學生通過考試獲得機會,但存在不及格現象則不允許轉專業。”

各高校的轉專業政策受本校招生政策和專業大類設置政策影響,在大類專業内轉相對容易。但由于個别高校存在轉專業門檻過于嚴苛的情況,比如相當一部分高校要求績點和排名在院系達到前5%或10%才可以轉專業,未進入該名次則不允許轉,或者降級才可以轉專業。但問題在于,想要轉專業的大多數是不适合該學科的學生,不少學子是高考志願校内調劑到該專業的,就讀後仍無法适應,如果能排到前5%或10%,為什麼還要轉呢?

當然,也要考慮到轉專業學生是否有能力勝任新專業的問題。但專業的重要性确實影響人的一生,如果學生由于未能達到轉專業标準,而在不适合的專業裡為了學位強讀了四年,自身并不适合該學科思維方式和應用方式,或未達到應用要求,那麼畢業之後,将面對就業時無法适從的尴尬情況。

04兼顧公平與科學才是關鍵

另一方面,高校轉專業确實不能完全放開,有不少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将“轉專業的容易程度”作為選擇高校的一大因素。排除僅是為學業發展留有餘地而将“轉專業要求”作為考慮因素的正當情況外,還存在着考生鑽制度空子的現象,在入學時以低分報能夠錄取的志願,被錄取後希望能夠通過校内轉專業政策轉到理想的院系。

多年前,《中國教育報》曾報道過上海交大醫學院轉專業中存在的“跳闆”現象,非常引人深思:

将近80%的學生在入學前或入學初就萌生“不學醫”的想法,近三成學生稱學醫是“家庭意願”,近四成學生則表示是因為“分數正好”……但一種流傳更廣的觀點認為,不少學生以醫學院作為進名校的“跳闆”,先報考分數較低的醫學類專業,等大一下學期再通過轉專業轉出來。

這就明顯出現了低分轉高分,想要鑽高招和轉專業制度空子的情況。上海交大後來采取了相應措施,但“跳闆”現象仍然警醒我們轉專業不能無條件放開。

除此之外,轉專業如果完全放開,或将導緻熱門專業過熱,冷門專業爆冷,會對高校教育資源的配置造成沖擊。而且優質學生的轉出,将會把部分學院尖子生掐走,這也是一大問題。

所以,轉專業政策在一定範圍内,以滿足學生個性發展、因材施教與高校專業資源均衡配置為前提存在着,關鍵還在于兼顧公平與科學。

在“公平與科學”的雙重準則下,高校大類招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複旦大學2021年高招,共有28個專業(類)轄12個招生大類,轉專業範圍進一步擴大。人文科學試驗班,下設中國語言文學類、曆史學類、哲學類三個專業類,文史哲的交叉融合培養。技術科學試驗班新增微電子科學與工程、航空航天類、保密技術等專業,下設專業(類)數量增加到16個。試驗班進一步夯實理工科基礎,推動不同專業、學科交叉及人才複合培養。

如此一來,既強化基礎性研究能力培養、學科交叉及複合培養,也給了學生多了解自己在哪個領域最适合深入學習的機會,同時還兼顧了大類内轉專業的問題,以提升高招和人才培養效果。

目前還有高校探索打破學科壁壘,不再分院系,旨在将交叉融合、複合人才培養和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

過去細分學科出于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而目前社會發展趨勢是知識加速交叉、融合,對于人才的需求也更為全面、複合,因此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大類招生、入校後再分流的方式則尤其有意義。先寬口徑招生,再根據學生的能力、優勢确定專業,針對學生的興趣專業增加輔修,給學生更多了解、更多選擇的機會,在很大程度上能夠解決高考時“盲選”的問題。

本文版權歸中國教育在線所有

轉載請注明“轉載自中國教育在線”

作者:李璐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