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是迄今為止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者,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的官方文字。
我們來看一看漢字的演變過程。首先漢字是表意文字、構意文字。漢字的演變過程如下: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戰國文字-->秦系小篆-->隸書-->楷書。下面詳細介紹下各個文字的特點。
殷商甲骨文是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又名蔔辭,以象形字為主。
西周金文主要是因為文字是刻在青銅器上的,又名“鐘鼎文”,西周金文中形聲字有所增加,義符、部件的位置逐漸固定。
西周毛公鼎
顧名思義,就是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的統稱,在秦始皇書同文之前的文字,分為秦系文字和六國文字,其代表有石鼓文、秦杜虎符。
石鼓文
秦杜虎符
小篆是秦統一中國後實行“書同文”的标準字體,代表作有《泰山刻石》、《峄山刻石》。
峄山刻石
從隸書開始,漢字由古文字跨入今文字。漢字由篆文向隸書的演變過程叫做隸變,隸變的出現,颠覆了漢字的象形性,漢字開始變曲為直、化繁為簡,所以隸變是漢字發展史上最重要的裡程碑,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
隸書包含秦隸和漢隸,漢隸是隸變完成的字體形态。
楷書又叫真書、正書,是漢字形體定型、筆畫系統符号化的文字,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始于漢末,通行至現代,長盛不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