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嚴查校外機構補課原因?“黑窩點”辦學辦公必備技能在職教師違規補課,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官方嚴查校外機構補課原因?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黑窩點”辦學辦公必備技能
在職教師違規補課
每一名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情況
近日
大連市教育局印發
大連市校外培訓機構治理
“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方案中提到
堅決糾正
證照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的違規辦學行為
嚴厲打擊
●學科類培訓無證辦學
●未經審批一證多址辦學
●以“家政服務”“衆籌私教”等名義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等隐形變異培訓
●以及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違規開展培訓等行為
方案原文
↓↓↓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雙減”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進一步提升我市校外培訓機構治理能力和水平,堅決打赢“雙減”攻堅戰,積極營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我市決定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特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
工作原則
1.堅持雙向發力
一方面強化學校主陣地作用,對落實校内“三個提高”不到位的中小學校進行督導問責;另一方面鞏固暑期集中整治成果,進一步深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防止學科類校外培訓違規行為出現反彈。
2.堅持雙拳出擊
一方面堅決糾正證照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的違規辦學行為;另一方面重拳打擊證照不全的“黑窩點”。
3.堅持雙重治理
一方面重點治理隐形變異培訓行為,加大聯合執法力度,強化部門協同、條塊聯動,在執法中形成威懾力;另一方面重點治理中小學在職教師違規補課行為,構建學校、學生、家長及社會廣泛參與的監督體系,積極發揮紀檢監察部門監督作用。
4.堅持雙線作戰
一方面市級加大指導督辦力度,通過政策制定、工作調度、專項督查、明察暗訪等方式明方向、查問題、督整改、促落實;另一方面區市縣(先導區)壓實屬地責任,形成一系列具有本地區特色且富有成效的行動方案和整治做法,上下聯動,全面實施,落地見效。
二
主要任務
1.實施網格化巡查整治無證“黑窩點”
嚴厲打擊學科類培訓無證辦學、未經審批一證多址辦學,以“家政服務”“衆籌私教”等名義進行“一對一”“一對多”等隐形變異培訓,以及不具備教師資格的人員違規開展培訓等行為。充分發揮社區網格管理功能,構建街道、社區、網格員三級網格化動态排查機制,建立包保責任制,全面巡查、認真辨别,詳細記錄發現的問題并及時上報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建立問題台賬,凡整改到位的實行銷号管理。未履行巡查上報職責或隐瞞不報的,由屬地紀檢監察部門視情況嚴肅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2.全面推行校外培訓機構辦學承諾制
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相關職能部門全面約談屬地校外培訓機構,統一簽訂承諾書(市教育局提供文本和内容),進一步明确“雙減”政策底線和校外培訓機構辦學“負面清單”,促進全體校外培訓機構強化自律,規範辦學。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對各培訓機構踐諾情況逐項進行監督檢查,對踐諾不到位的機構要依法查處,并通過媒體予以曝光。
3.建立校外培訓機構教學師資情況備案制度
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對區域内校外培訓機構的教材、課程、培訓計劃、班次、學員數量、層次、師資等相關情況進行備案管理。按照教育部辦公廳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聯合印發的《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加強校外培訓機構從業人員管理,規範機構和從業人員培訓行為,并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通過年度檢查、專項檢查、随機抽查等形式,依職責分工對機構從業人員情況進行檢查。督促區域内校外培訓機構嚴格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雙減”工作的規定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備案及落實情況作為評價其規範辦學情況和信用管理的重要依據,納入市政府對區市縣政府教育督導指标體系之中。
4.落實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材料雙審制
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落實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材料管理辦法(試行)》,建立培訓材料内部審核和外部審核制度,堅持凡編必審、凡用必審。各地區要組建校外培訓材料審核專家隊伍,嚴格審核屬地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材料,指導區域内校外培訓機構建立培訓材料編寫研發、審核、選用使用及人員資質審查等内部管理制度。依法依規查處超标準培訓、超範圍培訓、培訓質量參差不齊、内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
5.強化校外培訓機構安全管理
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的要求,各地區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督促和指導各校外培訓機構履行安全工作主體責任。切實加強日常安全管理,定期開展自查自糾,及時消除各類安全隐患。要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嚴格按照消防管理部門要求,配備并确保滅火器、消防栓、應急照明燈等設備運行正常,保證消防通道暢通。要切實加強學生在培訓期間的安全管理,學生無故不到要及時與家長聯系,調查清楚學生去向。對落實安全管理責任和措施不到位、存在重大風險隐患的校外培訓機構,要依法關停。
6.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
各地區指導、督促屬地校外培訓機構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加強重點環節管控和從業人員、學員健康管理;校外培訓機構要切實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動态精準掌握機構從業人員、學員及其共同生活居住人員健康狀況、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等,有效落實有關管控措施;嚴格落實體溫檢測、卡碼查驗、佩戴口罩、通風消毒、保持安全距離等疫情防控措施;嚴把入口關,無關人員嚴禁入内。對落實防疫措施不到位的校外培訓機構,必要時責令停課整改。
7.建立多部門聯合執法機制
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會同同級公安、民政、衛健、市場監管、消防等有關部門成立聯合執法檢查組,對網格化巡查、社會監督舉報等途徑發現的違規行為,及時依法查處。教育行政部門要将違規問題分類登記造冊,梳理彙總,建立整治工作問題台賬和整改台賬。對各類違規行為通過媒體适時曝光,違規機構通過“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台”黑名單發布。
8.實行“黑窩點”辦學與在職教師違規補課同查
各地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堅持依法從嚴治教,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推薦或引導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家長等組織的有償補課;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舉辦或參與舉辦、參股校外培訓機構;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為校外培訓機構介紹學生或提供學生信息。建立“學校嚴管、家長監督、部門協同”聯合監管體制,落實學校教育和管理責任,對在職教師違規補課的,倒查所在學校責任。實行“黑窩點”辦學與在職教師違規補課同步查處,由公安部門現場核驗教學人員身份信息,教育行政部門核驗是否為在職教師,并會同紀檢監察部門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9.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監管責任
各學校要全面普查登記每一名學生參加學科類校外培訓情況,并到教育行政部門核實相應培訓機構資質問題,全面摸清學生參加非法培訓的底數,要将排查情況及時報送屬地教育行政部門,屬地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查處。各學校通過召開家長會、班會,在家長微信群定期發布提示信息等多種形式,對國家、省、市治理校外培訓的要求,學生參加非法培訓的危害等進行廣泛宣傳,讓家長和學生認清非法培訓機構的安全隐患和危害,教育引導學生不到非法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對專項治理和日常巡查過程中,發現學生參加非法培訓的,屬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學生名單通報到各學校,并按學生人數相應扣減學校督導評估成績,情況嚴重的取消學校年度各項評優評先資格。
三
時間安排
1.動員部署階段
(9月30日—10月20日)
市貫徹落實“雙減”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百日攻堅”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明确重點任務和工作要求,做好工作部署。各區市縣(先導區)貫徹落實“雙減”工作領導小組要迅速行動,明确整治目标任務,做好本地區動員部署。
2.自查自糾階段
(10月21日—12月26日)
各地區要嚴格對照國家、省、市關于校外培訓機構的整治内容、重點和要求,以“嚴查、治亂、取締、建制”為重點,聚焦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對本地區“有照有證”“有照無證”“無照無證”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拉網式排查。同時依法依規查處《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堅決查處變相違規開展學科類校外培訓問題的通知》中明确的7種隐形變異學科類校外培訓行為,分别建立問題台賬和整改台賬,逐項确定整改措施、整改時限、責任部門及責任人等,實行銷号管理。各地區要堅決取締一批無證辦學機構,堅決查處一批有違規辦學行為的校外培訓機構。
3.市級抽查階段
(10月21日—12月26日)
市級抽查階段與區市縣自查自糾階段同步交叉進行。按照“全面覆蓋、問題導向、持續深入、壓實責任”的總體要求,市督查組持續開展專項督查。同時,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和社會志願者等作為特邀監督員,采取“四不兩直”方式進行明察暗訪。對在專項督查和明察暗訪中發現的問題,逐地區開列問題清單,下發督辦通知,提出整改要求,并視整改情況組織“回頭看”。對思想不重視、責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實、搞形式走過場,導緻整治工作不力的,要進行約談、通報批評和挂牌督辦。
4.總結驗收階段
(12月27日—12月31日)
各地區要在鞏固“百日攻堅”專項行動的基礎上,認真梳理經驗和問題,做好工作總結,對形成的典型經驗加以推廣,适時曝光一批違法違規行為和隐形變異現象,推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長效化。
四
加強組織領導
1.落實屬地主體責任
各地區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此次專項行動,落實屬地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組織領導作用,把此次行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結合地區實際,精心組織實施,細化工作措施,确保取得實效。
2.強化部門協同
建立健全多部門協同治理聯席工作制度,落實教育部門牽頭責任、其他責任部門協同責任,制定校外培訓監管部門責任清單,明确部門工作職責。依托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依法依規處置培訓機構違法違規行為,形成警示震懾,保證專項整治行動順利開展、取得實效。
3.強化輿論宣傳
各地區、各有關單位要加強輿論宣傳,及時宣傳治理工作開展情況,努力營造教育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和輿論氛圍。充分發揮學校主陣地作用,學校要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向師生員工和家長宣傳“雙減”政策,赢得全社會共識。
4.完善執法隊伍和執法機制
各地區要夯實教育執法力量,在司法部門支持下,落實執法主體資格和執法人員資格,完善執法機制,統一執法流程,規範執法文書,配齊配足專業執法設備,加強執法隊伍培訓,确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5.強化督導檢查問責
堅持把“雙減”工作情況及實際成效作為教育督導的“一号工程”,切實發揮責任督學常态化督導作用。把“雙減”工作情況納入督導考核指标之中,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責任不落實、履職不到位的地區、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按照《教育督導問責辦法》進行問責。
轉自:新聞大連
來源: 大連交通廣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