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習慣喝湯來滋補養生,無論天南地北,從逢年過節到日常飲食,都離不開一碗碗色彩紛呈的湯。南京的鴨血粉絲湯,安徽的淮南牛肉湯,東北的鹿茸三珍湯,以美食聞名的廣東地區更有“煲靓湯”的傳統,讓人食指大動。
但是,喝湯可是有講究的,一旦喝湯的“打開方式”不對,會對身體造成難以想象的損害。有人天天喝湯、頓頓喝湯,有人隻喝湯不吃肉,有人喜歡喝骨頭湯來補鈣,還有人覺得湯的顔色越白,營養越豐富。
喝湯,其實沒有你想的那樣簡單。
湯裡的這種傷腎物質,
一定要小心!
一位朋友上周末去吃了海鮮自助餐,在小小的銅鍋裡,先後放入波士頓龍蝦、牡蛎、扇貝、鮑魚、瑤柱和花膠,咕嘟咕嘟炖了好久。他舀起一勺濃濃的湯汁,笑眯眯地說,這樣一碗湯,可太有營養了。
喝湯就是喝營養,多喝就能更健康,這樣的飲食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而同樣是喝湯,有人就喝出了大毛病。
家住雲南的男子小李從小就喜歡喝湯,幾乎一日三餐都要喝湯,尤其偏愛排骨湯和菌湯。長大以後他做了生意,經常需要和客戶應酬,喝各種滋補養生的湯品。平時在家,他做完飯還會煲上一鍋肉湯,放一些野菌之類的食材,别提有多鮮美了。
但慢慢地,他身體上出現了水腫,按下去就是一個坑。上廁所的時候,尿液裡還會浮出很多泡沫,這才覺得慌了的小李趕緊到醫院檢查,發現體内的尿酸含量過高,被确診為慢性腎衰竭。
造成他慢性腎衰竭的罪魁禍首,正是他每天都離不開的肉湯和菌湯,而湯中含有一種傷腎成分,那就是嘌呤。
嘌呤是核蛋白在人體内進行代謝的一類産物,嘌呤進入體内後,經過肝髒代謝,就會轉化成尿酸。當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就會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腎髒中,就會導緻腎結石。
一般的腎髒結石是大塊的,通常隻會讓人感到疼痛,但嘌呤引起的尿酸結石是微結晶,堵在腎裡面很細的腎小管裡,這是一種更加“陰柔綿長”的傷害,會引起腎小管炎症,嚴重情況下會誘發腎衰竭。
也就是說,嘌呤本身不傷腎,但是嘌呤在體内轉換成的尿酸,容易形成結石而傷腎。湯中的高嘌呤,意味着高尿酸血症的風險加大,進一步就會發展為急性腎衰竭,腎髒結石,慢性腎衰竭,同時出現痛風,影響生活健康。
隻喝湯不吃肉?
當心揀了芝麻丢了西瓜!
辦公室裡的一個媽媽,最近總是愁眉不展,她的孩子在9個月體檢的時候,發現血鐵和鋅含量偏低,醫生建議添加一些富含鐵鋅的肉類輔食。
這位媽媽回家後認真地照做,給孩子做肉糜炖肉湯,結果3個月過去了,過來複查一抽血,孩子體内的鐵鋅含量,卻沒有什麼顯著變化。
醫生一問才知道,原來這位媽媽每天用煲好的骨頭湯來熬粥,粥裡再放點南瓜、山藥等蔬菜,孩子隻是一直在喝湯,根本就沒吃到肉。“營養都在湯裡”這句老話,聽起來蠻有道理,但其實營養是很難進入湯裡的。
以家家戶戶喜聞樂見的雞湯為例,有數據表明,每100克雞肉和100毫升雞湯中所含蛋白質分别為25.1克和1.37克,也就是說雞肉的營養價值遠遠高于雞湯。
在另外的實驗中,研究者分别用烏雞、排骨、老母雞和豬蹄煲湯,在湯煮沸的三小時内,每100毫升湯中的蛋白質含量都沒有超過1克。煲湯五小時後,每100毫升湯的蛋白質含量仍然不到2克。
而且,雞肉中所含有的脂肪、維生素、鈣等營養成分,隻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融于湯中,雞湯的主要成分隻是水和脂肪。如果隻喝湯不吃肉,想攝取到足量的蛋白質,需要喝五瓶礦泉水那麼多的湯,那還不如吃塊肉。
此外,許多人喜歡喝豬骨湯來補鈣,但鈣主要是以不溶于水的羟磷灰石結晶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中,因此豬骨湯中的鈣含量非常低,平均隻有1.0~1.2mg/100ml,而且人體很難吸收。相比之下,100ml的牛奶鈣含量高達125mg。同樣,費勁熬湯還不如喝杯牛奶。
湯不是越白越營養
那隻是脂肪而已
如果是經常喝湯的人,應該都接觸過一種乳白色的“高湯”,比如魚湯和炖很久的骨湯,家裡的老人總會提醒我們,這樣的白湯營養非常豐富,一定要多喝。
但是,喝上一口這樣的湯,你知道你要胖幾斤嗎?前面已經提到,湯裡面的主要物質隻是脂肪和水,而你正在大口大口喝掉的營養,其實是會讓人變胖的脂肪。
那麼,這種奶白色的湯是怎樣形成的呢?
這其實是一種乳化現象,在長時間熬制骨頭和肉的時候,骨肉中的蛋白質和磷脂就會慢慢溶解出來,油和水産生了乳化反應,就會讓湯汁變白。
熬湯的肉中脂肪含量越高,越容易形成“奶湯”,湯汁越容易接近奶白色,而清湯和奶湯相比,奶湯隻是脂肪含量更高,而不是營養價值更高。
此外,關于喝湯還有一些常見的小誤區:
習慣喝滾燙的湯——“趁熱喝”并不是更有營養,飲用超過65℃的熱湯可能會刺激胃黏膜,增加患食道癌的風險。
喜歡吃湯泡飯——湯泡飯有可能會減少牙齒咀嚼和口腔唾液的消化作用,将未充分咀嚼的食物帶入消化道,增加胃腸的消化負擔。
煲湯煲得太久——肉湯中的嘌呤含量很高,煮的時間越長,溶解到湯中的嘌呤物質就越多,一般家庭煮湯隻需要控制在40分鐘内即可。
///
喝湯,是傳統美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環,也是日常飲食生活裡的重要組成部分,《紅樓夢》中就有酸筍雞皮湯、火腿鮮筍湯、蝦丸雞皮湯、酸梅湯、燕窩湯等十三種湯的記載。飲湯,已成為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
然而大家對于喝湯,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美好的誤解”,比如隻喝湯不吃肉,喝骨湯可以補鈣,每天都要喝湯,喝濃稠白湯更有營養等。這些誤解或來源于現實生活中的主觀臆斷,或來自于傳統沿襲的風俗習慣,實際上未必科學和健康。
會喝湯,喝好湯,是每個人都應該掌握的生活必備技能點。畢竟,湯不是萬能的“靈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